郝際平,寇躍峰,田黎敏,趙秋利,何晗欣
(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土木工程學院,陜西 西安 710055;2. 廣州固保系統(tǒng)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070)
我國竹類資源豐富,竹子種類和竹林面積約占世界的1/4,竹材產(chǎn)量約占1/3,居世界之首[1].竹材的物理性能優(yōu)良,其抗拉強度約為木材的2倍,抗壓強度高出木材10%左右,比強度為鋼材的3~4倍[2].然而,原竹在材料勻質、幾何規(guī)則及防腐防火等方面存在缺陷,目前多以集成重組的形式來利用[3-6],限制了竹結構的發(fā)展.課題組[7,8]提出在原竹外包裹噴涂復合材料形成組合結構,以彌補其缺陷.該結構質輕、抗震性能好、綠色環(huán)保,而且有良好的保溫、隔熱及耐火等性能,可廣泛應用于我國農(nóng)村低層住宅建筑中,同時可以緩解目前鋼材、木材等建筑材料短缺的局勢,符合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具有深遠的社會意義和經(jīng)濟效益.
輕質、環(huán)保是未來建筑發(fā)展的兩大方向.其中樓板所占重量較大,有效控制其自重對降低整棟建筑物的重量十分關鍵[9].原竹與噴涂材料組合在一起形成的噴涂復合材料-原竹組合樓板,可有效解決自重過重的問題.本文設計制作了一種噴涂復合材料-密布原竹組合樓板并對其抗彎性能進行了試驗研究和分析.
本次試驗樓板模型長度為2 000 mm,寬度為690 mm,厚度為240 mm.將7根直徑為90±2 mm原竹并排,通過頂部、底部直徑為50±1 mm的橫向原竹和螺栓連接成竹筏狀骨架,如圖1所示,原竹的截面尺寸見表1所示.然后在原竹上噴涂復合材料,最后在組合樓板的兩側涂抹10 mm厚抹面砂漿.
圖1 樓板制作過程 (單位: mm)Fig.1 Working process of specimens (unit: mm)
原竹試件尺寸/mm外徑D內(nèi)徑d壁厚t長度l縱向原竹9070102 000橫向原竹50405690
1.2.1 噴涂復合材料及抹面砂漿
噴涂復合材料由灰漿混合料、聚苯乙烯顆粒和礦物基黏合劑等組成,通過噴涂方式施工,快速初凝,具有一定強度,并兼有良好保溫、隔聲以及耐火等性能[7-9].參照JGJ/T 70-2009《建筑砂漿基本性能試驗方法標準》[10]中的試驗方法,對噴涂復合材料及抹灰的抗壓強度、彈性模量等性能參數(shù)進行測試,結果見表2.
表2 噴涂復合材料及墻體抹灰材性
1.2.2 竹材
本次試驗所用竹材為浙江產(chǎn)4年生毛竹.在原竹立地處從不少于100株樣竹中選取7株胸徑約為90 mm和4株胸徑約50 mm的成熟、無缺陷的樣竹.每株從胸徑以上截取滿足長度和直徑要求的竹材.按照JG/T199-2007《建筑用竹材物理力學性能試驗方法》[11]要求對原竹進行力學物理性能測試,測試結果見表3.
表3 竹材材性數(shù)據(jù)
本次試驗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結構工程實驗室完成.試驗采用在樓板三分點處集中加載的方式,見圖2.試驗首先預加載2 kN,然后進入正式加載階段.試件屈服前采用荷載控制,分級加載,每級3 kN維持2 min;試件屈服后采用位移增量控制,每級3mm,直至試件破壞.
試驗位移計布置如圖2所示,位移計D1~D5沿樓板長度方向布置,用來測量樓板在支座處、分配梁加載處及跨中處的豎向位移;位移計D6、D7布置在樓板跨中邊側,用于測量其豎向位移.
試件應變測點布置見圖3,用于測量樓板關鍵位置處原竹的應變,其中,原竹上側測點編號為奇數(shù),下側為偶數(shù).
圖2 位移計布置圖 (單位: mm)Fig.2 Arrangement of displacement gauges (unit: mm)
圖3 應變片布置圖 (單位: mm)Fig.3 Arrangement of strain (unit: mm)
加載初期,撓度隨荷載變化緩慢,整體工作性能較好.當荷載為7 kN(約5.6 kN/m2)時跨中撓度值為0.56 mm(l/3 214,l為樓板計算跨度1 800 mm).荷載達到10 kN(約8 kN/m2)時,跨中撓度為0.81mm (l/2 222).繼續(xù)加載,樓板底面出現(xiàn)大量微小裂紋,樓板整體出現(xiàn)較明顯的彎曲變形,如圖4(a).當跨中撓度達到GB50005-2003《木結構設計規(guī)范》[12]限值l/250(7.2 mm)時,荷載為29 kN.隨后樓板底面裂縫寬度增加,如圖4(b).當加載到48 kN時,東西兩端原竹與噴涂材料之間出現(xiàn)較明顯滑移,如圖4(c)所示.當荷載加到85 kN時,橫向原竹劈裂,如圖4(d)所示.加載至96 kN時,樓板南側跨中發(fā)出兩聲巨響,兩根原竹下側斷裂,如圖4(e)和4(f)所示,荷載迅速下降.
采用電阻應變片記錄原竹上下側的應變變化情況,結果如圖5所示.試件在不同荷載作用階段,原竹各測點的應變情況如圖6所示,其中上側曲線表示原竹頂部應變,下部曲線表示原竹底部應變.分析圖5及圖6可知,在試件破壞前,各測點應變基本呈現(xiàn)線性變化趨勢.加載初始,原竹頂部應變與底部應變一致為拉,表明此時樓板整體性良好,原竹上側噴涂材料承壓;之后頂部應變開始為壓,表明噴涂材料逐漸與原竹剝離,上側原竹逐漸承壓,樓板中性軸位于原竹水平中軸上側;當荷載達到一定值時,噴涂材料大面積剝落,退出工作,此后壓力基本由原竹上半部分承擔,此時樓板中性軸下移到原竹中軸附近.
圖4 樓板破壞情況Fig.4 Failure modes of the slab
圖5 各測點P-ε曲線Fig.5 Load-strain curves on monitoring points
圖6 不同荷載階段作用下的P-ε曲線Fig.6 Load-strain curves under different load levels
參考文獻[13],試件在豎向荷載作用下,跨中撓度實際值按下列公式進行計算:
(1)
(2)
(3)
1-5號測點實測位移值如圖7(a)所示,根據(jù)各級荷載下各測點的位移實測值,按式(1)~(3)計算樓板跨中實際撓度值,結果如圖7(b)所示.可知,在加載初期樓板抗彎剛度較大,曲線呈線性快速上升,此時噴涂復合材料與原竹的組合效應較好.當荷載超過12 kN后,曲線變緩,主要是因為噴涂材料逐漸開裂剝離,與原竹協(xié)同作用變?nèi)酰瑯前鍎偠冉档停奢d達到峰值前,樓板跨中3號、6號和7號測點撓度值基本相同,說明試驗實際加載較為成功,樓板未出現(xiàn)扭轉.荷載達到極值后,由于南側原竹斷裂,樓板整體傾斜,樓板跨中撓曲由北到南(沿測點6→3→7方向)逐漸增大.荷載達到峰值(95 kN)時,樓板跨中撓度為46 mm(l/39).
圖8給出了試件在各級荷載作用下其撓曲變形的發(fā)展情況.圖中橫坐標為試件上各點距樓板跨中的距離;縱坐標為樓板撓度.其中95 kN為峰值荷載.由圖可知,樓板在整個加載過程中豎向變形基本呈正弦半波的形式.由于組合樓板是由多根原竹組成,部分原竹斷裂后,剩余原竹依仍能承擔一定荷載.
圖7 荷載-撓度曲線Fig.7 Load-displacement curves
圖8 不同荷載階段的撓度發(fā)展Fig.8 Development of displacement under different load levels
根據(jù)《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 50009-2012[14]要求計算得樓面最不利荷載組合為6.5 kN/m2.試驗組合樓板撓度達到木結構規(guī)范規(guī)定的的限值l/250(7.2 mm)時,荷載為29 kN(約23 kN/m2),為最不利荷載組合的3.5倍,滿足正常使用要求.可知在規(guī)范所允許的撓度限值內(nèi),噴涂復合材料-密布原竹組合樓板可作為建筑樓板使用.
通過對噴涂復合材料-密布原竹組合樓板受彎試驗的整理和分析,得到了荷載-撓度的關系曲線,荷載-應變的關系曲線以及受彎承載力情況,得出如下結論:
(1)試驗結果表明竹材與噴涂材料組合效應良好,在正常使用荷載作用下?lián)隙戎翟谝?guī)范所允許的范圍內(nèi),可以作為土木建筑樓板使用;
(2)噴涂復合材料-密布原竹龍骨組合樓板組合方式比較理想,大大提高了原竹樓板的抗彎剛度;
(3)從荷載-撓度曲線看出,該類組合樓板在其正常使用條件下的承載力應由其變形條件控制;
(4)材料在破壞前一直屬于彈性范圍,因此可不考慮塑性狀態(tài);
(5)樓板的變形能力極強,最終承載力也非常大,抗震性能非常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