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摘要:2008年,一部演繹80后年輕人在事業(yè)、愛情奮斗的電視群《奮斗》躥紅影視圈。電視劇奮斗主要是有石康的長篇小說《奮斗》改編而成,其通過對社會中80后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的描述,刻畫了一副明朗的社會生活畫面。在石康小說《奮斗》中具有大量的經(jīng)典八零后語言。本文以石康小說《奮斗》語言特點為入手點,對其語言中蘊含的生活韻味進行了簡單的剖析,以便為八零后語言文學作品的探究提供有效的借鑒。
關鍵詞:石康;《奮斗》;八零后語言
石康主要出生于六十年代,其創(chuàng)作的小說《奮斗》被封為描述80后精神世界的典型文學作品。特別是在小說《奮斗》改編為電視劇之后,受到了社會眾多年輕人的喜愛。而在小說《奮斗》中,涉及了大量的具有80后風格的語言。80后風格的獨特個性的語言具有較大的文學感染力。因此為了對小說觀看者感官接受情況有更加詳細的了解,對石康小說《奮斗》中的八零后語言進行適當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石康小說《奮斗》的八零后語言特點
石康小說《奮斗》在表層上進行分析主要具有變化多、節(jié)奏快的特點,同時還具有濃郁的北京地方語言。由于個人經(jīng)歷影響,在石康小說《奮斗》中,其文字具有連珠帶炮的宣泄特征。即在石康小說《奮斗》中的各個主人公說話速度較快,且同一句話具有較為豐富的內容。特別是向南、楊曉蕓,由于其具有典型的80后特點,且處于否定理念信念道義的思維存在形式,從而導致其說話速度較快,且“火藥味兒”較為濃郁。同時石康小說《奮斗》中的語言還具有一種模糊概念化的特征,如在米萊父親住院后,華子就說“一會兒我去看看咱爸。”而米萊也以“待會兒我也去看看咱媽”這樣的語言回答。這種忽略概念的語言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雙方關系的親密,也在深層闡述了80后獨生子女內心的孤獨。
二、石康小說《奮斗》的八零后語言內在含義
(一)石康小說《奮斗》八零后語言結構特征
在石康小說《奮斗》中,大多為玩笑性質的戲謔語言,而這種玩笑性質的語言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大多數(shù)80后年輕人責任意識的隨意、輕松,也展現(xiàn)了部分八零后年輕人頹廢、信念缺失的世界觀[2]。在八零后生活過程中,石康小說《奮斗》中對其面對社會生活壓力時輕松的態(tài)度進行了展現(xiàn)。如在石康小說《奮斗》中高強面對生活巨大的壓力選擇了墜樓,而他們的朋友在追悼時則在以往悲痛莊嚴的悼詞上進行了個性化融入。如“今天是六月三號,CS戰(zhàn)隊“風中狂鯊”解體.....我要回去想一想,如何度過我的一生.....你一死,忽然讓我覺得原來的所有一切都失去了意義,除非你讓我知道,你為什么會離開大家?.....”通過80后個性化語言的融入,構建了一個強烈的八零后自我意識的精神力量,即在人的一生中,青春、成長占據(jù)了更大的比例。而個性化八零后語言與嚴肅的分割,也展現(xiàn)了八零后青年的世界生活觀念及愛情觀念。即在愛情中結婚之后的經(jīng)營遠遠高于愛情的來源。如陸濤與夏琳結婚之后,陸濤這樣說:“我告訴你夏琳,從今以后你就是我的老婆了,想找死就找別的男人說話看看!”
(二)石康小說《奮斗》八零后語言內在特征分析
石康小說《奮斗》主要是描寫一群剛從學校畢業(yè)的80后大學生進入社會并與社會適應融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yōu)槭聵I(yè)奔波,也為愛情互相追逐,最終尋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依據(jù)“尋找自我”這一石康小說《奮斗》表達主題,可對其語言內在深層含義進行逐步剖析。奮斗一詞從表面含義上進行分析具有鮮明的說教特性,而在石康小說《奮斗》中則是將奮斗一詞的表層含義轉化為了實際生活中的各個細節(jié)。如在石康小說《奮斗》中有這樣一段話:“你給我們倒壺茶來?!薄跋壬覀冞@兒茶是論杯賣的。”“那就來三杯。”“先生請問要什么茶?”“紅茶?!薄跋壬覀冞@兒紅茶是一人一壺?!薄澳悄憔团菀粔氐昧??!薄澳窍壬且龎亓??”“等會兒,你把我弄得有點兒亂,怎么又變成三壺?”“先生,我們這兒紅茶不可以三個人一壺的?!闭Z言直接簡潔的同時,也蘊含著一定的哲理,同時也透漏著社會現(xiàn)實及人情冷暖[3]。特別是陸濤與陸亞迅之間的關系、楊曉蕓媽媽的市儈表現(xiàn)、徐志森的事業(yè)經(jīng)等。不同的語言表現(xiàn)了不同的人物特色,也展現(xiàn)了當時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八零后年輕人在大都市中的真實經(jīng)歷。
三、總結
綜上所述,由石康小說《奮斗》改編的電視劇《奮斗》,自上屏以來收視率居高不下,而且還帶動了一系列關于《奮斗》語言的模仿潮流。石康小說《奮斗》體現(xiàn)了典型的八零后語言特征,而石康小說《奮斗》濃郁的北京地方語言特色,不僅表明了故事發(fā)生的背景,而且也映射了一線大都市生活中競爭的激勵程度,同時也為故事主人公“奮斗”意識的產生營造了濃郁的現(xiàn)實氛圍。
參考文獻:
[1]大仙.我要當編劇[J].龍門陣,2014(5):76-77.
[2]李猛.世紀之殤——論90年代末期中國成長小說的生命隱痛[J].小說評論,2013(s1):6-9.
[3]閻虹.從編劇角度看當代影視作品的得失[J].劍南文學,2014(5):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