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藝瑗
余常聞今人好學古人之學問,此復興曰:國學。何為國學?以狹義說之,乃以先秦典籍為根,諸子百家為源,覆有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道學、宋明理學、明清實學,又復加以先秦詩賦、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之屬,是謂之國學。而以廣義論之,中國傳統(tǒng)之思想文化可謂之曰國學。
今乃科技騰飛于蒼穹,幻化于廣袤之時也。余曾惑矣,今時既有科技引為階梯,知識造為殿堂,而科技之于國學固為先者,則何用于學國學?余夙夜不能寐,反復酌其韻而不能得。后有幸得解,科技之于國學可謂智之于識,智非識也。識者,所以進而不停,學而無盡者也。隆平創(chuàng)新以成其稻,呦呦革新以成其素。然智者,所以經久不衰,關乎人性也。 “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毙员旧埔??!胺虮≡负瘢瑦涸该?,狹愿廣,貧愿富,賤愿貴,茍無之中者,必求于外?!毙员緪阂?。由是觀之,國學非只千年有字之書矣,亦以無字之書為之。
國學于其人,可廣閱經典而修身,飽讀詩書而養(yǎng)性。論語有云:“不遷怒,不貳過。”此平心慎獨之良言也?!疤煨薪?,君子以自強不息。”是謂獨立人格也。師說有云:“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本笫乐t逸自卑,切莫妄自菲薄。至于哲學道義亦有闡答,“同聲相應,同氣相求。”萬物始之道也。如此修身養(yǎng)性文字甚多,當熟讀于心。
國學于其家,禮為倫,仁為道。家以和為貴,和以禮為根?!盀槿俗?,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蓖硬恢渥x而少時習禮儀,況于成人乎?夫妻舉案齊眉,叔侄道理相通。國學收其精華,滲入文字,代代相傳。
國學于其國,乃國家所以成立之源泉,精神之根基也。國學之不存,國將不國。古梁惠王問政:“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對曰:“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比缢茌d舟,亦能覆舟,惟以仁為政,以民為本,風調雨順,天下和睦。而今有近平主席引經據(jù)典,以國學為根治中國,以博學為志看世界。
嗚呼!雖今時天下非往日天下,國學猶不可輕。若以其省人性,則何存私闖馬路哉?以其醒政要,何存貪腐濁賄哉?若以其教幼童,心中大愛生焉,以其謹夫妻,周圍鄰居和睦。此大道之存焉。
余愚以為,古人深博國學得以至今,必有其理,若能解之一二,可得深遠造詣矣!稍抒己見,望世人知何謂國學,何為國學,則勘古人之精華,揚中華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