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柳鳳,閆會文,趙興云,魏春波,劉 靜,龐艷華,劉彥春,吳 焱,宋淑靜,郭 杰,李亞楠,華文浩,倫文輝
生殖道沙眼衣原體(CT)感染和淋病在我國及世界范圍內都是較常見的性傳播疾病,并呈現(xiàn)增長趨勢[1]。美國2016年生殖道CT感染全國報告發(fā)病率為497.3/10萬,淋病全國報告發(fā)病率為145.8/10萬,生殖道CT感染和淋病報告病例數(shù)近年均有所增長[1]。我國2015年生殖道CT感染全國報告發(fā)病率為37.18/10萬[2],2014年淋病全國報告發(fā)病率為7.25/10萬[3]。
CT、淋球菌(NG)及解脲脲原體(UU)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可引起男性尿道炎、附睪炎、前列腺炎、女性宮頸炎、子宮內膜炎、盆腔炎等[4],甚至可導致不孕不育等嚴重后果;也可經產道傳播,引起新生兒眼結膜炎和肺炎等。性病門診就診患者是性病高發(fā)人群,為了解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yī)院性病門診患者這3種病原體的感染情況,現(xiàn)總結2013—2016年該院性病門診患者這3種病原體的核酸檢測結果,為性病防治工作提供流行病學資料。
4030例患者于2013年3月—2016年12月就診于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yī)院皮膚性病科門診,其中男2509例,女1521例,年齡1~73歲,平均(32.73 ± 9.06)歲。
將拭子伸入男性尿道口或女性宮頸口1~2 cm,旋轉2~3周,停留10 s后取出。幼女或無陰道性接觸史女性患者取外陰陰道口分泌物,不能配合尿道拭子檢查的男童取尿液標本。
采用Roche Light Cycler 480熒光聚合酶鏈反應(PCR)儀,CT核酸檢測試劑盒、NG核酸檢測試劑盒、UU核酸檢測試劑盒購自湖南圣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及實驗結果判定,采用PCR-熒光探針法,PCR擴增條件為 94℃ /5 min,57℃ /30 min,45個循環(huán)。
采用Excel 2003及SPSS 12.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標本來自于4030例性病門診患者,其中尿道拭子標本2508份,宮頸拭子標本1510份,外陰陰道口拭子標本11份,尿液標本1份。455例患者CT核酸檢測陽性,總陽性率為11.29%(455/4030)。271例患者NG核酸檢測陽性,總陽性率為6.72%(271/4030)。1073例患者UU核酸檢測陽性,總陽性率為26.63%(1073/4030)。
不同年份患者CT陽性率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3.75,P=0.29)。不同性別患者CT陽性率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 0.629,P=0.428)。不同年齡段患者CT陽性率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4.202,P<0.05)。15~ 20歲年齡段患者CT陽性率最高,為26.50%(31/117)。21~ 40歲年齡段就診患者最多(3174例),CT陽性率為11.72%(372/3174),見表1。
表1 4030例性病門診患者CT、NG及UU核酸檢測結果對比
義(χ2=27.638,P<0.05),2016年NG陽性率最高,為9.98%(113/1132)。不同性別患者NG陽性率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 80.810,P<0.05),男性患者NG陽性率9.49%(238/2509)。高于女性患者陽性率2.17%(33/1521)。不同年齡段患者NG陽性率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5.345,P=0.009)。15 ~ 20歲患者NG陽性率最高,為10.26%(12/117),但與21 ~30歲患者NG陽性率7.87%(140/1778)及41~50歲患者NG陽性率6.79%(36/530)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不同年份患者UU陽性率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873,P=0.832)。不同性別患者UU陽性率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 460.984,P<0.05),女性患者UU陽性率45.83%(697/1521)高于男性患者陽性率15.0%(376/2509)。不同年齡段患者UU陽性率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4.065,P<0.05),15~ 20歲患者UU陽性率最高,為36.75%(43/117),但與21~30歲患者UU陽性率30.09%(535/1778)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455例CT陽性患者中,單獨CT感染和混合感染的構成比分別為72.09%(328/455)和27.91%(127/455)。271例NG陽性患者中,單獨NG感染和混合感染的構成比分別為75.28%(204/271)和24.72%(67/271)。1073例 UU陽 性 患 者 中, 單獨UU感染和混合感染的構成比分別為90.77%(974/1073)和9.23%(99/1073),見表2。
表2 CT、NG及UU陽性患者混合感染檢測結果
性病門診就診患者是性病高發(fā)人群,對該人群進行性病流行病學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研究總結2013—2016年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yī)院皮膚性病科門診就診,患者CT、NG、UU感染情況,結果CT、NG、UU陽性率分別為11.29%、6.72%、26.63%。國內近年也有相關研究,各種病原體陽性率略有差異。張靜等[5]總結2013年7月—2014年6月婦產科、泌尿外科及相關科室門診患者CT、NG、UU核酸檢測陽性率分別為7.49%、3.11%、42.92%;肖秀美等[6]總結2013年4月—2015年4月門診男性患者CT、NG、UU核酸檢測陽性率分別為9.5%、2.0%、18.4%;張睿等[7]總結2013年1月—2014年12月門診患者CT、NG、UU核酸檢測陽性率分別為8.15%、3.89%、42.77%。
近年我國淋病報告疫情有上漲趨勢[8,9]。本研究中不同年份患者NG陽性率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2016年NG陽性率最高(9.98%),與全國淋病報告疫情上漲趨勢吻合。但本研究中不同年份患者CT、UU陽性率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研究中不同性別患者NG、UU陽性率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男性患者NG陽性率較高(9.49%),這可能與男性淋病患者癥狀比較明顯、主動就醫(yī)等原因有關。女性患者UU陽性率(45.83%)較男性患者高,與既往研究結果一致[5,7,10]。本研究中不同性別患者CT陽性率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與譚琳琳等[11]、陸予等[12]研究結果一致,但與張靜等[5]、張睿等[7]研究結果不一致。
本研究中不同年齡段患者CT、NG、UU陽性率之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CT、NG、UU陽性患者年齡多分布在21~40歲,與該年齡段人群處于青壯年性活躍期,性行為頻繁,性伴相對不固定和未采取安全性行為等因素有關。但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15~20歲這個年齡段的患者CT、NG、UU陽性率均最高,與肖秀美等[6]研究結果一致,這可能與該年齡段人群對性病防治知識了解甚少,未采取安全性行為等因素有關。需要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性健康方面的宣傳教育,提倡安全性行為,減少性病的感染和傳播。
在臨床工作中要注意同時篩查多種性病病原體,本研究中逾20%的CT陽性患者或NG陽性患者為混合感染,對患者宣教后建議患者進行全面檢測,以免漏診延誤病情。
UU的致病性目前尚未明確,攜帶率較高,尤其是女性,其致病性尚需進一步研究。本研究中有14例患者年齡<15歲,無性接觸史,其中有1例3歲女患兒UU陽性,說明UU可能通過密切間接接觸感染。
PCR是一種體外擴增試驗,因其敏感性及特異性高、標本采集及保存方便、操作簡便、擴增時間短等優(yōu)點,在性病病原體感染的診斷及隨訪中得到廣泛應用。核酸擴增檢測不僅可用于宮頸和尿道拭子標本檢測,也可用于尿液標本的檢測,而且一份標本可以同時檢測CT、NG、UU,值得在性病病原體診斷中推廣使用[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