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艷俠,董 艷,柏亞玲,張小妮
(空軍軍醫(yī)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陜西 西安 710032)
臨床路徑(Clinical Pathway),又曾被稱作關鍵性途徑(Critical Pathways),照顧圖(Care Map),合作照顧(Collaboratire Care),協(xié)調(diào)照顧(Coordinate Care),整合照顧(Integrated Care),預期康復計劃(Anticpated Recovery Plans)等,是指醫(yī)療健康機構的一組多學科專業(yè)人員(包括醫(yī)師、臨床醫(yī)學專家、護士以及醫(yī)院管理者等)共同制定的針對某一特定的疾病或手術的、標準化的照顧計劃[1]。頜面部骨折多影響患者咀嚼、吞咽、進食、容貌、言語等功能,外傷后因阻塞分泌物、舌后墜、組織移位、組織血腫、水腫可引發(fā)呼吸道不暢[2],嚴重時可危及生命。鑒于頜面部解剖和生理功能方面的特殊性,相應臨床救治及圍術期護理要求專業(yè)性強,隨即我科特分組進行臨床路徑的效果實踐,成效卓著,現(xiàn)將我科臨床護理工作經(jīng)驗分享如下:
選取我科2017年1月至12月收容頜面部多發(fā)骨折患者68例作為臨床研究對象,按照實施護理方法不同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34例,對照組采用危重癥患者護理常規(guī),實驗組嚴格按照臨床護理路徑,兩組統(tǒng)一實施責任制整體護理。對照組男性28例,女性6例,年齡15-72歲,實驗組男性30例,女性4例,年齡19-65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危重癥患者護理常規(guī),實驗組嚴格按照臨床護理路徑,兩組統(tǒng)一實施診療及責任制整體護理,現(xiàn)將我科具體實施方法總結如下:
(1)頜面部骨折外傷患者列入我科急診收容患者,病情相對較急,隨即我科成立頜面外傷臨床路徑管理小組,實行三級管控架構,三級管控主要為科主任及護士長,二級管控主要為頜面外傷組分管教授,一級管控主要為主管醫(yī)生、責任護士(同時承擔該鼻組組長),確保新技術新業(yè)務開展安全。關于臨床路徑護理診療及頜面外傷骨折的相關知識,科室對組員會進行不定期的培訓與考核,并且加強護理組科內(nèi)周三、周五學習討論。
(2)根據(jù)頜面外傷患者的治療和護理特點,從圍術期實施整體護理。①急診收容前了解患者概況,所需物品及床位準備。②入院當日辦理入院手續(xù)、接待患者、入院評估(評估患者瞳孔意識、呼吸道是否通暢、各項檢查情況、創(chuàng)傷部位大小滲液情況、活動自理能力、有無合并顱腦其他部位骨折)及宣教、落實基礎護理、飲食、遵醫(yī)囑給予輸液抗炎、消腫、補液支持治療。③術前準備:了解手術方式進行術前宣教,備皮(眉弓外側入路的需剃眉毛,聯(lián)合鼻內(nèi)鏡者需剪鼻毛,冠狀入路需剃光頭),遵醫(yī)囑執(zhí)行抗生素皮試及配血,做好心理護理,手術當日晨起穿好彈力襪再入手術室。④術后護理:全麻術后常規(guī)護理,體位護理:全麻未清醒時給予去枕平臥位,清醒后給予半臥位,減輕局部腫脹,利于傷口滲液引流,術后第一天若病情允許早期鼓勵下床活動。氣道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觀察口底粘膜腫脹,口內(nèi)術區(qū)滲血情況,保持呼吸道通暢。氣管切開患者按照氣切常規(guī)護理,未行氣切者術后2-3天口內(nèi)分泌物減少后再行頜間固定,術后2-3天傷口腫脹明顯,及時清理口內(nèi)分泌物,床旁備無菌小剪刀,必要時剪斷橡皮圈,防止頜間釘脫落誤吸,避免窒息。管道護理:引流管及引流條保持通暢,觀察引流量顏色性質,術后3-5天拔除;鼻飼置管固定是否在胃內(nèi),刻度清楚,術后1-2周拔除;氣管套管妥善固定保持通暢,術后2-3天更換金屬套管,術后一周左右拔管;尿管固定良好,2小時夾閉放尿15分鐘,觀察尿液量、顏色、有無渾濁,術后一天拔尿管。口腔護理:采用過氧化氫溶液口腔護理-聚維酮碘含漱液漱口-口潔漱漱口順序口腔護理3/日。無頜間固定用吸管吸取漱口液含漱,有頜間固定無法張口,用注射器抽取漱口液通過第二、三磨牙后間隙或缺牙區(qū)注射到口腔,沖洗順序:沖洗順序為頰部、齦溝、牙弓夾板、結扎橡皮圈、頜間釘周圍及牙齒間,沖洗后含漱 2~3 min,邊沖洗吸引,吸引器壓力不宜過大,不要放在創(chuàng)口及附近粘膜上操作動作輕柔,觀察切口滲血情況,查看彈力牽引方向是否正確、力度合適、內(nèi)固定裝置是否有松脫、移位、壓迫牙齦或刺傷黏膜。飲食護理:進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含鈣豐富飲食,少量多餐,不能張口者磨牙后間隙或缺牙區(qū)吸管或注射器注入,無法經(jīng)口進食者給予鼻飼飲食。顏面部傷口護理:鹽水擦洗后紅霉素涂抹2/日,觀察有無紅腫及滲液,指導勿手撓,術后7-8天拆線。心理護理:貫穿全程,耐心傾聽,進行針對性心理疏導與健康宣教。⑤術后1-2周開始功能訓練,預防顳下頜關節(jié)強直、張口困難、咀嚼受限、小頜畸形等,方法:做張口動作,用筷子或木楔子一端放于上下牙之間,加壓筷子一端抬高上頜,使開口度逐漸增大,每日2~3 次,每次重復30 遍。⑥出院復查頜面部三維重建+刻盤。
(3)建立顱頜面外傷組微信群,因每位患者病情及治療進展不同,保證患者治療及護理不中斷,及時做到醫(yī)護溝通,確保臨床安全。
根據(jù)評價指標標準,對2組患者結果指標進行分析。(1)患者平均住院天數(shù)及平均住院費用。(2)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出院前一日由專人發(fā)放調(diào)查表,采用問卷調(diào)查的方式對患者健康教育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了解,包括頜面部多發(fā)骨折相關知識、術式不同飲食掌握情況、口腔護理方法及頻次、用藥知識掌握程度及注意事項、康復鍛煉方法等5個內(nèi)容,每個問題采用3級評分,效果評價,1分為掌握,2分為部分掌握,3分為不了解,總分為15分,分值約高,說明患者對健康教育知識掌握程度更好。(3)護理工作滿意度,滿意度調(diào)查表內(nèi)容包括入院接待是否熱情周到,健康宣教注意事項是否交代詳細明白,圍術期健康宣教是否講解明白,解答問題是否及時滿意,醫(yī)務人員的儀容儀表、護理技術是否滿意,住院費用一日清單是否落實發(fā)放,各項服務是否周到等項目進行評價,采用“打√”選項,分為很滿意5分,滿意4分,一般3分,較不滿意2分,很不滿意1分,評分為1-5分,分值越高,滿意度越高,其中滿意度=(一般+滿意+很滿意)/總例數(shù)×100%。
采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分析。
實驗組患者各指標均顯著大于對照組見表1,分析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住院天數(shù)明顯較對照組縮短,住院費用較對照組減少,(P<0.01),實驗組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1),實驗組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99.45%,明顯高于對照組護理工作滿意度93.25%。
表1 2組患者住院天數(shù)、住院費用、健康教育知曉率及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的比較(±s)
表1 2組患者住院天數(shù)、住院費用、健康教育知曉率及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的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住院天數(shù)(d) 住院費用(元) 健康教育知曉率(100%) 對護理工作滿意度(100%)對照組 34 20.30±0.83 155561.66±4771.20 91.55 93.25實驗組 34 14.72±4.42 135692.08±3723.21 99.25 99.45 t/ 2值 15.08 12.67 24.84 25.83 P值 <0.01 <0.01 <0.01 <0.01
(1)臨床路徑實施過程中,做到診療過程的實施監(jiān)控,臨床路徑有助于彌補因醫(yī)務人員水平不同或因值班非主管醫(yī)生而導致醫(yī)療質量不同,醫(yī)患關系緊張,可以根據(jù)臨床路徑醫(yī)護患三方關系做到監(jiān)督,確保診療實施準確及時。臨床路徑在護理人員工資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可以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還給患者,多與患者溝通,做好心理護理,宣教及疑難問題解答。
(2)頜面部多發(fā)骨折患者病情危急,骨折易使患者出現(xiàn)咬合錯亂,張口受限,咀嚼功能障礙,吞咽困難,疼痛等不適癥狀,伴隨外傷所致頜面部畸形,容貌改變,患者極易產(chǎn)生自卑、焦慮、抑郁等心理壓力。使患者角色強化,不愿積極配合治療,住院時間較長,費用較高,許多患者放棄手術治療,也有患者產(chǎn)生惰性,依賴性強而導致功能鍛煉未執(zhí)行,或因醫(yī)務工作人員術前準備不完善,而延誤手術時機[3]。所以為了更好服務患者,此問題需實施臨床路徑,改善護理管理措施來解決。
(3)出院前發(fā)放患者滿意度調(diào)查,了解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意見和見解,也可以使醫(yī)務人員及時做到評估,分析總結原因,為此后同類患者護理提供參考依據(jù)。
綜上所述,實踐證明,實施臨床路徑可保證醫(yī)療質量的提升,又可降低醫(yī)療成本,減少住院天數(shù),提高患者滿意度,改善護理質量,緩解醫(yī)患關系緊張,此臨床路徑在我科實施有效,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