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趙維莉
2018年 9月,黃小珈升入六年級,她選擇了一個非常特別的方式來告別自己即將結(jié)束的小學生涯——參加馬拉松比賽,當然以她的年齡不能參加全程馬拉松比賽。她人生中的第一場“馬拉松”就從家鄉(xiāng)沈陽開始。
黃小珈和運動的緣分,要從她的爸爸說起。黃爸爸是一位體育記者,同時也是一位資深的馬拉松愛好者,從國內(nèi)跑到國外,對女兒的影響非常大。剛剛進入南京一校(長白分校),頗有運動天賦的黃小珈就在爸爸的鼓勵下加入了學校游泳隊,這一“游”就是五年。今年秋天,她將升入畢業(yè)年,學業(yè)壓力陡增,加上學校游泳隊訓練地點更改,游泳訓練面臨著放棄,一向重視女兒健康的黃爸爸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鼓勵孩子和他一起來參加長跑、乃至馬拉松。
2018年3月1日,黃小珈開始了自己的長跑第一步,于是從這一天開始,在渾南的健身跑道上,多了這樣一個活潑、充滿活力的身影。每周固定時間、每次 5公里,很快她就愛上了這項運動。
外人看似枯燥的跑步,卻給黃小珈帶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樂趣,每次跑步都沿著家鄉(xiāng)母親河渾河開始,她可以看到家鄉(xiāng)的第一抹綠、河面游來的第一只水鴨、夏日中的第一朵花……這些是坐車觀賞、騎車游覽都無法關注到的美景。同時,長期、系統(tǒng)地堅持運動,讓她與同齡人相比,身材勻稱、身體素質(zhì)特別好。
特別是在她看了一本《一個人的42公里》的漫畫,故事中的主人公高木直子,就是作者本人,從跑一公里都氣喘吁吁,到堅持練習,不放棄,到最后跑完馬拉松全程,女主人公的堅持打動了他,她讀懂了長跑、馬拉松這項運動背后的故事。
在堅持著和爸爸一起長跑的過程中,她發(fā)現(xiàn)對于跑步的人來說,跑步不僅僅是一項運動,更是一種信仰,無論天冷天熱,無論嚴寒酷暑,無論刮風下雨,都不能阻擋他們跑向前的腳步。這份信仰也會輻射到生活中,告訴自己不放棄,把對跑步的堅定信念放在學習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就像高木直子說的那樣“我不知道以后的生活會不會改變,但我會珍惜每一次的驚喜和感動?!?/p>
小黃說,跑馬拉松教給自己的一件事兒就是:把堅持用在對的事情上,活出真我。
2018年9月第四屆沈陽國際馬拉松如約而至,小姑娘在爸爸的鼓勵下,報名參加了10公里馬拉松,而她心目中的長跑英雄爸爸也將放棄全馬比賽,陪著她完成人生中的第一場比賽。這個暑假,當同學們忙著補課、睡懶覺、瘋玩的時候,黃小珈在爸爸的陪伴下按部就班地練習著,隨著比賽一天天的臨近,小姑娘的信心也越來越足了。
祝愿這個首次參加沈陽國際馬拉松比賽的小姑娘旗開得勝,早日完成自己的“全馬”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