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曼曼 杜進軍
【摘要】目的 探討行為干預模式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根據(jù)抽簽法隨機選取在本院接受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療的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像,且將患者實施分組觀察,50例患者使用的護理方法為行為干預模式將其設定為干預組,另50例使用的護理方案為常規(guī)護理將其設定為對照組。治療結束后,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結果 干預組的生活質量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行為干預模式應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臨床護理中,可顯著性優(yōu)化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非酒精性脂肪肝;行為干預模式;常規(guī)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6.16..02
非酒精性脂肪肝屬于臨床中常見的疾病之一,此癥發(fā)病因素主要包括兩種,一種為酒精,一種則是其他類已知的損肝因素。據(jù)權威文獻記載,在成人群體中,大約有20%至30%的人存在肝內脂肪過度集聚,而在這當中,大約有10%的人因出現(xiàn)持續(xù)性的肝損傷而發(fā)生纖維化進展,最終誘發(fā)末期肝硬化,給予患者的生命質量造成極大的影響[1-2]。而也有研究顯示,較好的生活行為能對患者的疾病康復以及生活質量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3]。因此,本文通過研究分析行為干預模式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得出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根據(jù)抽簽法隨機選用在本院接受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療的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像,且將患者實施分組觀察,50例患者使用的護理方法為行為干預模式將其設定為干預組,另50例使用的護理方案為常規(guī)護理將其設定為對照組。在干預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22~60歲不等,平均年齡40.27±2.37歲。在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齡20~61歲不等,平均年齡40.23±2.33歲。對比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可知其差距甚小,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選用的護理模式為常規(guī)護理(健康宣教、用藥指導、飲食指導、運動指導等),而干預組則是在此基礎上實施行為干預模式,具體方法如下所示:
給予患者進行行為干預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經(jīng)常給予患者一定的鼓勵以及贊美,若患者存在情緒異常變化,必須在短時間內與之進行有效的溝通,并且對其實施一定的疾病治療宣教,使之能夠意識到長期堅持治療的關鍵性,并教會患者如何對治療過程中的運動程度、飲食情況、體重變化、休息時長等進行詳細的記錄,并叮囑患者規(guī)范自身的生活行為,將一些不良行為進行改善,針對患者無法有效處理的難題,護理人員必須在短時間內對其進行開導,同時對其實施一定的心理鼓勵,此外,護理人員最好能夠參與到患者所遇的難題中,并且積極與患者共同處理?;颊呓邮?周的治療以及運動鍛煉之后,讓患者對自身在這一周中的各項身體機能改變以及生活質量變化進行匯總,最后護理人員可結合患者歸納的內容,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在治療的后期始終堅持遵循各種醫(yī)囑,并在治療中形成逐漸培養(yǎng)成較強的自我監(jiān)控能力以及理念,醫(yī)護患之間可對具體病情進行探討,以此制定出理想的治療計劃,進而進一步提升臨床治療效果,并有效降患者存在的生活壞習慣戒掉。除此之外,護理人員在患者康復出院后,應定期對其實施家訪以及監(jiān)督,并結合患者具體情況給予針對性指導,以此能夠將干預中存在的不良現(xiàn)象調整過來,使得患者能夠培養(yǎng)成較好的生活行為。
1.3 觀察指標
將兩組的生活質量評分(分數(shù)為70分,分數(shù)愈高表明改善情況愈好)作為本研究的觀察指標進行分析。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選擇統(tǒng)計學軟件(版本為SPSS 20.0)對研究數(shù)值開展解析,平均年齡等計量資料以(x±s)形式顯示,取t實施檢驗,護理滿意度等計數(shù)資料則選x2對其進行檢驗,若檢驗值P小于0.05,說明數(shù)據(jù)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干預組的生活質量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 論
行為干預模式屬于一種新型的護理方式,此法利用環(huán)境刺激,亦或是行為后果實施進一步改善,而在這當中,環(huán)境刺激關鍵在于為特定行為進行創(chuàng)造產(chǎn)生的機會,而行為后果則關鍵在于通過對某些行為進行改變,以此在今后提升一定的可能性或是降低一定的可能性[4]。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臨床治療中實施行為干預模式,最先的是須對患者的行為產(chǎn)生的前因后果實施較為準確的評估,之后方可借助分析結果,進而設計出穩(wěn)定性良好的干預環(huán)境[5]。在本研究中,經(jīng)2.0結果可知,干預組的生活質量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行為干預模式應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臨床護理中,可顯著性優(yōu)化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小花,梁 芳.行為干預模式對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生活習慣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6,30(03):360-362.
[2] 白志冬,王 煜,許 芳,等.行為干預模式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健康教育,2016,32(05):465-468.
本文編輯:王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