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現(xiàn)在,我在北大,在中國最精彩的大學里,和一群最精彩的同學,研究最精彩的課題。
但是,在十年前,當我還是一個懵懂的孩子的時候,我根本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會在這里,或許想到的只是開心快樂的普通未來生活,當時的未來憧憬,從來沒有出現(xiàn)北大。
小學畢業(yè),我進入會澤縣金鐘二中。由于學校管理得好,學生又多是農(nóng)村孩子,大家都崇尚學習,崇尚知識,這樣的初中生活,無疑是最精彩的、最適合我的。雖然其間也曾染上一些陋習,但是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我又變回了自己該有的樣子。
中考時,我的成績在全縣實考分排名17,也達到了曲靖一中的錄取分數(shù)線。最后我做了選擇,留在會澤,茚旺高中嚴格的管理適合生性不羈愛自由的我,能讓我有更好的發(fā)展。
實話說,在高中第一次考試之前,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實力,姑且將目標定在年級前五,這是因為按照中考成績來推算,我的實力應該在年級前五。第一次月考我得了年級第一,我很欣喜,畢竟初中三年也只拿了一次年級第一。按照茚旺往年的高考成績推算,我應該是有機會進入清華、北大的。
高一、高二一直名列前茅,而到了高三,有了新的危機,補習生群體的加入令我壓力頗大。肩負著應屆生希望的我,在這場與補習生的“戰(zhàn)爭中”,屢戰(zhàn)屢敗。校方很清楚這種情況,畢竟有多年的經(jīng)驗積累,年級組老師找我聊天,告訴我,只要努力,在高三后期是可以“打敗”補習生的。
我懷著這份信念,屢敗屢戰(zhàn),終于在秋季學期的最后一場考試中,重返第一。也確立了新的目標,在平時與老師的聊天當中,我也清楚地知道,自己最強大的對手,是我看不見的師大附中、曲一中的同學,所以我的目標就成了高考拿下全省第一的名次(其實當時老師的意思是拿下全縣第一,在全省有一個好排名)。有時候,夢想是可以胡思亂想的,萬一,它就實現(xiàn)了呢。
雖然高考前重感冒,但是老師都相信我,似乎在他們眼中,我依然有著平時的實力;雖然沒考全省第一,但還是拿了縣里的第一,以理科實考分699分進入了我夢寐以求的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在北大,我參加一些志愿者活動,去到不同的地方。當我知道,他們一個縣里已經(jīng)十多年沒有出過北大、清華學生了,他們市里每年的北大、清華錄取人數(shù)也就是10余人。而反觀我的家鄉(xiāng)會澤縣,僅2016年、2017年就分別有25人和27人被北大、清華錄取,能在家鄉(xiāng)接受到優(yōu)質(zhì)教育,我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
我深思,是什么樣的力量使得會澤這個貧困大縣的教育有別于其他地方?;蛟S,是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教育,遵循教育優(yōu)先的戰(zhàn)略;或許,是學生以往屆的優(yōu)秀學生作為榜樣,同時還受到老師的極大鼓勵;又或許,是會澤縣教師的精彩,他們甘守三尺講臺,默默耕耘,燃燒自己,當知道自己的學生考上了優(yōu)秀大學的時候,他們覺得自己所有的辛勞和付出都值得了!
有人可能會懷疑這種教育模式下出來的學生目光呆滯,毫無生機,只會讀書。但是據(jù)我所知,這部分學生是最會學習的,也是最會玩的、最有創(chuàng)造力的。他們的未來,是有無限可能的。
感謝會澤教育,感謝母校栽培,感謝高考制度,我這樣的一群農(nóng)家孩子,站在了時代的風口浪尖,把握自己的人生命運,甚至,還可能引領(lǐng)時代潮流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