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唐代北都與北方諸族

        2018-09-12 12:12:20廖靖靖
        關(guān)鍵詞:回紇突厥河?xùn)|

        廖靖靖

        (中央民族大學(xué) 歷史文化學(xué)院,北京 100081)

        太原乃唐代北都,人庶資豐,東帶名關(guān),地勢險固,是南北通行之要地?!敖笏娜獩_,控五原之都邑”[1]1484。北都太原與西京長安、東京洛陽成掎角之勢,是以北都戍衛(wèi)東西兩京。王業(yè)所起,隋末李淵首義于此,唐朝建立以來,其退可捍衛(wèi)長安大門,進可直擊塞外諸部,為兵家必爭之地,河?xùn)|之根本。到唐后期,獨特的戰(zhàn)略位置與政治意義使太原地位具有舉足輕重,甚至左右全局的作用。唐代的太原歷來為治史者所關(guān)注,目前學(xué)界已有深厚的研究基礎(chǔ)[2],學(xué)者們聚焦于城市史和政治史,一方面持續(xù)考證唐代北都城址,另一方面多層面解讀北都與王朝興衰的互動關(guān)系。近年來,新材料的突破和新史料的運用使太原研究充滿活力,但是北都周邊諸族雜處的復(fù)雜環(huán)境仍有進一步探究的空間。過去的文章往往將視野集中于回紇、吐蕃、沙陀等強大的群體,忽視了人數(shù)較少但與北都往來密切的族群。這些群體的特殊性在于他們游弋于中原王朝和草原民族之間,“叛服不定”。在不同的時空環(huán)境之下,他們究竟扮演怎樣的角色?是充當(dāng) “隔離帶”或是“南下先鋒”?(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本文界定的民族群體是歷史概念,與現(xiàn)今的“民族”和“少數(shù)民族”不同,主要是代指史料中出現(xiàn)的族群、部族)

        值得注意的是,唐中后期(安史之亂后)北都逐漸成為“北門”。德宗委河?xùn)|于李自良,謂之,“然北門之寄,無易于卿”[3]3957;文宗命裴度兼任太原尹、北都留守、河?xùn)|節(jié)度使,詔曰,“為朕臥鎮(zhèn)北門可也”[3]4432;僖宗以“北門興王故地”[3]4170托付鄭從讜。“北門”之外是以北方游牧民族為主的各民族群體,“北門”之內(nèi)是黃河流域的中原諸州。太原在三都掎角之勢中位置最北,地處農(nóng)耕地區(qū)和游牧地區(qū)的重合地帶,可以說是農(nóng)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流樞紐。歷史上匈奴、突厥、沙陀都想從這里突破,進入中原,部分民族部落進入河?xùn)|,或歸附中央,或與當(dāng)?shù)貪h族融合;武力南下失敗的民族有的向西方遷徙,給歐洲帶去沖擊和影響。

        一、北都周邊諸族的基本情況

        隨著周邊諸族不斷遷徙、變換,唐王朝的民族政策、對外政策也不斷變化,民族相關(guān)問題頗為復(fù)雜。按照中原中心說,農(nóng)耕區(qū)是王朝之核心,從內(nèi)而外是次級外緣,移動變化的“中間地帶”或“緩沖區(qū)”綿延在農(nóng)耕政權(quán)和草原政權(quán)之間,這就是唐代北部各民族雜居的地區(qū)。非漢族南下后,分散在西北、北方、東北的不同區(qū)域。他們對于河?xùn)|的影響類型不同、程度各異,有常見于史料的超級強敵如回紇(回鶻)、吐蕃、沙陀等,還有勢力較弱的退渾、契苾等。北都代表著中原文化與這些游牧型政治體發(fā)生互動交流。

        北都面對的最主要力量是回紇、吐蕃和沙陀。三者實力此消彼長、互相抗衡,當(dāng)其中一方發(fā)展到足夠強大時,就會向北都發(fā)起沖擊, 沖撞唐代的北部防御線,企圖以此為據(jù)點。實力較弱的則往往歸附唐王朝,協(xié)助太原尹平定叛亂。在勢力均衡時期,沒有直接的戰(zhàn)斗沖突,太原尹主要職責(zé)是訓(xùn)練軍隊、修葺防御工事。

        從 762年持續(xù)到843年,辛云京、鮑防、符澈、劉沔做太原尹時,回紇(回鶻)是最主要的威脅。沙陀在此階段低調(diào)發(fā)展,與北都和睦友好。在朱邪執(zhí)宜為首領(lǐng)時期,感謝太原尹柳公綽的恩德,竭盡全力保衛(wèi)太原。874年至884年,李盡忠攻陷遮虜軍,沙陀軍隊不斷襲擊太原,太原尹疲于應(yīng)戰(zhàn)和防御。其間,吐蕃不時向東擴張,曾于786年馬燧任太原尹時期,舉兵攻陷炎、靈二州,屯兵于鳴沙,直逼北都。

        此外還有退渾、契苾、“九姓”“六州”和“五部”。從對太原尹的相關(guān)記載中可以看到,這些部族實力較弱,名為歸順唐朝,實際上常常做盜為患,也依附于其他勢力壯大的民族。當(dāng)太原尹管理有方,北都大治時,諸族聽命于太原尹,護衛(wèi)太原,并協(xié)助唐王朝平定叛亂。

        退渾即吐谷渾,唐中期遷徙至河?xùn)|地區(qū)。契苾是鐵勒諸部之一,歸附唐朝后,在甘州、涼州間生活。這兩個民族的族屬、遷徙史料記載較多,其與河?xùn)|的關(guān)系也較為明確,不再贅述?!熬判铡薄傲荨薄拔宀俊痹谖墨I中多次出現(xiàn),并不是固有名詞,有的含義多樣,需要結(jié)合前后文進行分析和選擇,有的表述模糊,需要結(jié)合其他材料展開推究。

        二、太原九姓

        830年柳公綽為太原尹,“陘北有沙陀部,勇武喜斗,為九姓、六州所畏”[4]5019。858年畢諴任太原尹時“太原近胡,九姓為亂。諴明賞罰,謹斥候,期年諸部革心”[3]4609。這里的“九姓”是不是史料中的“九姓胡”?如果如此,九姓即昭武九姓:康、安、曹、史、石、何、米、火尋、戊地。他們是來自中亞的粟特人,于貞觀四年(630年)隨東突厥降附而南來,移入“河曲”西部的靈州、鹽州、夏州之間[5]。

        然而文獻中的“九姓”畏懼陘北沙陀,兩者的勢力范圍或許相鄰或者相近。陘北,陘嶺之北也,是在太原以北的雁門關(guān)之外。從北而來對太原及整個河?xùn)|地區(qū)造成影響的民族群體,很有可能是鐵勒九姓?!拌F勒,本匈奴別種。自突厥強盛,鐵勒諸郡分散,眾漸寡弱。至武德初,有薛延陀、契苾、回紇、都播、骨利干、多覽葛、仆骨、拔野古、同羅、渾部、思結(jié)、斛薛、奚結(jié)、阿跌、白霫等,散在磧北”[3]5343。貞觀二十年(646年),鐵勒歸附,至靈州。從永徽四年(653年)起的30年間,諸部雖有短暫的動亂,但基本保持穩(wěn)定。垂拱元年(685年)同羅、仆固等部叛亂,被擊潰,而磧北形勢不穩(wěn)定。此后,鐵勒諸部羈縻府州南遷,分布在隴右、關(guān)內(nèi)和河?xùn)|三道的北部。根據(jù)艾沖先生的研究,拔野固部、回紇別部、同羅部、霫部、仆固部遷入河?xùn)|道[5]。在《舊唐書》和《新唐書》的《李說傳》中都提到鐵勒九姓在河?xùn)|道的情形。開元七年(719年),張說檢校并州大都督府長史,兼天兵軍大使、攝御史大夫。當(dāng)時太原尹之職尚未設(shè)立,長史握有太原府地方管理權(quán)?!杜f唐書》記載:

        八年秋,朔方大使王晙誅河曲降虜阿布思等千余人。時并州大同、橫野等軍有九姓同羅、拔曳固等部落,皆懷震懼。說率輕騎二十人,持旌節(jié)直詣其部落,宿于帳下,召酋帥以慰撫之。副使李憲以為夷虜難信,不宜輕涉不測,馳狀以諫,說報書曰:“吾肉非黃羊,必不畏吃;血非野馬,必不畏刺。士見危致命,是吾效死之秋也?!庇谑蔷判崭辛x,其心乃安。[3]3052

        文中的鐵勒九姓包括同羅部和拔野固部(拔曳固)。對比兩唐書的記載,《新唐書》多記一條,是關(guān)于宇文融與崔隱甫、李林甫對張說的彈劾,“所親吏張觀、范堯臣依據(jù)說勢,市權(quán)招賂,擅給太原九姓羊錢千萬”[4](4406)。這里出現(xiàn)的“太原九姓”很可能就是受到張說安撫并感恩歸心的鐵勒九姓。這一推論是否成立?從《舊唐書·張嘉貞傳》中我們可以看到與之相異的線索。開元初,張嘉貞擔(dān)任并州長史,“時突厥九姓新來內(nèi)附,散居太原以北,嘉貞奏請置軍以鎮(zhèn)之,于是始于并州置天兵軍,以嘉貞為使”[3]3090。何為“突厥九姓”?結(jié)合《新唐書?地理志》之靈州大都督府和《舊唐書?地理志》之關(guān)內(nèi)道敕勒府州可整理出表1。

        表1 唐代“突厥九姓”相關(guān)羈縻州對應(yīng)表

        從表1中對應(yīng)關(guān)系來看,這里的突厥九姓包括多濫葛、奚結(jié)、阿跌、渾和掘羅勿部。其中多濫葛即多覽葛,其與奚結(jié)、阿跌、渾都在前面提到,都屬于鐵勒九姓,掘羅勿同啒羅勿?;丶v骨力裴羅于天寶三年(744年)擊敗突厥,統(tǒng)一漠北?!熬判照撸凰幜_葛,曰胡咄葛,曰啒羅勿,曰貊歌息訖,曰阿勿嘀,曰葛薩,曰斛嗢素,曰藥勿葛,曰奚牙勿。藥羅葛,回紇姓也,與仆骨、渾、拔、野古、同羅、思結(jié)、契苾六種相等夷,不列于數(shù),后破有拔悉蜜、葛邏祿,總十一姓,并置都督,號十一部落”。掘羅勿是回紇內(nèi)九姓氏族之一?!短茣肪砭攀酥?,“其九姓一曰回紇,二曰仆固,三曰渾,四曰拔曳固(即拔野古),五曰同羅,六曰思結(jié),七曰契苾。以上七姓部,自國初以來,著在史傳。八曰阿布思,九曰骨侖屋骨思。此二姓天寶后始與七姓齊列”[7]569。這被認為是突厥余部、鐵勒余部與回紇本部融合后形成的回紇外九姓。

        至此,我們稍做整理。

        鐵勒九姓:薛延陀、契苾、回紇、都播、骨利干、多覽葛、仆骨、拔野古、同羅、渾部、思結(jié)、斛薛、奚結(jié)、阿跌、白霫等。

        突厥九姓:多濫葛(多覽葛)、奚結(jié)、阿跌、渾部和掘羅勿等。

        回紇內(nèi)九姓:藥羅葛、胡咄葛,啒羅勿(掘羅勿)、貊歌息訖、阿勿嘀、葛薩、斛嗢素、藥勿葛、奚牙勿。

        回紇外九姓:本部、仆固(仆骨)、渾部、拔曳固(拔野古)、同羅、思結(jié)、契苾、阿布思、骨侖屋骨思。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鐵勒九姓”并非只有九個部落,“突厥九姓”除上面列舉的五個部落之外可能還有其他部落。關(guān)于“鐵勒九姓”和“突厥九姓”的關(guān)系,前人已有研究:日本學(xué)者小野川秀美先生提出九姓鐵勒歸附于后突厥,鐵勒九姓被稱為突厥九姓是體現(xiàn)政治隸屬關(guān)系[8];日本學(xué)者片山章雄先生認為“九姓突厥”“九姓鐵勒”“九姓”幾個稱呼含義相同的可能性并非沒有[9];王義康先生指出“突厥九姓”除燕山州居住的部落不可考外都包括在“鐵勒九姓”的部落之中,從政治統(tǒng)屬關(guān)系而言“九姓鐵勒”長期隸屬于突厥,“九姓鐵勒”可泛稱突厥,但“九姓鐵勒”和突厥族屬有別,為了使“九姓鐵勒”在族源上區(qū)別于突厥,稱“九姓突厥”,或簡稱為“九姓”[10]23-36。

        至于“回紇九姓”,需要用動態(tài)的視角去觀察和理解。早期的“回紇九姓”被包含在“鐵勒九姓”之中。在回紇不斷擴張的過程中,回紇本部成為核心,一些原與其同列的鐵勒諸部靠攏、歸附,至天寶后共同組成“外九姓”。在唐德宗[3]370,381、憲宗[3]425、穆宗[3]486-489、敬宗[3]515、文宗[3]549時期出現(xiàn)的“九姓回紇”是指“九姓”中的回紇本部。

        回到前文與太原尹相關(guān)的“九姓”,太原北部有“九姓同羅、拔曳固等部落”以及“突厥九姓”。首先,這兩條材料的時間都是開元初,單用“九姓”一詞很有可能是泛指南附的鐵勒諸部?!巴回示判铡币埠芸赡苤皇茄永m(xù)政治屬性的詞語,內(nèi)容沒有超出鐵勒諸部,不僅僅局限于新舊《唐書·地理志》中列舉的幾個部族。由于當(dāng)時族屬鐵勒的部落很多,分別遷入河?xùn)|、隴右、關(guān)內(nèi)道,處于移動、組合的過程,情況復(fù)雜,若只用“九姓”代指則針對性較弱。所以出現(xiàn)了“九姓+部落名”的情況。進一步推測,河?xùn)|道北的鐵勒部族中同羅、拔曳固應(yīng)該實力較強,其他沒被提及的“等部落”則實力較弱,很可能是混雜的,隨同羅、拔曳固兩部移動。到安史之亂后,太原尹所應(yīng)對的“九姓”是否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從族屬看,他們?nèi)匀皇氰F勒。具體到部族,同羅、拔曳固、霫部、仆固部最具可能性?;丶v還活躍在北都周邊,但是它已經(jīng)獨立于“九姓”之外,成為鐵勒尚存的強大勢力。太原尹相關(guān)史料中的“九姓”是指除回紇外的鐵勒族屬的部落。那么“河?xùn)|九姓”[3]182、“太原九姓”是不是等同于上面解釋的“九姓”?這兩個稱呼并沒有在文獻中多次出現(xiàn),可參照、對比的例子較少,很可能是指遷居至河?xùn)|或太原附近的鐵勒部族。

        “九姓”是否還有另一層含義,是指昭武九姓?“九姓”能不能和“九姓胡”畫等號?我們從下面的案例中找尋答案。

        大歷十三年(768年),回紇入寇太原。之后“德宗立,使中人告喪,且修好。時九姓胡勸可汗入寇,可汗欲悉師向塞,見使者不為禮。宰相頓莫賀達干曰:‘唐,大國,無負于我。前日入太原,取羊馬數(shù)萬,比及國,亡耗略盡。今舉國遠斗,有如不捷,將安歸?’可汗不聽,頓莫賀怒,因擊殺之,并屠其支黨及九姓胡幾二千人”[4]6118。又“始回紇至中國,常參以九姓胡,往往留京師,至千人,居貲殖產(chǎn)甚厚”[4]6118。后“已而聞頓莫賀新立,多殺九姓胡人,懼不敢歸,往往亡去”[4]6118。

        此處的“九姓胡”雖有“素屬于回紇者”[3]5208,但是從內(nèi)容上看,往來于京師進行貨物販運活動,他們確為昭武九姓粟特人。在族屬上,他們與鐵勒九姓、回紇本部九姓并無關(guān)聯(lián);在依附關(guān)系上,他們并非回紇外九姓。所以“九姓胡”與“九姓”概念不同。是否可以由此推論昭武九姓并未直接影響到北都局勢?我們還需探究“六州”和“五部”的情況。

        三、六州

        柳公綽任太原尹時,畏懼沙陀的還有“六州”[3]4300。這里“六州”的含義也有不同的可能性。其一是指六胡州,《舊唐書》載:“調(diào)露元年,又置魯、麗、塞、含、依、契等六州,總為六胡州。”[3]1415《新唐書·地理志》中亦有記載:“于靈、夏南境以降突厥置魯州、麗州、含州、塞州、依州、契州,以唐人為刺史,謂之六胡州?!盵4]974唐朝建立這些羈縻州,目的在于管理當(dāng)?shù)氐臍w附民,他們是前文提到過的貞觀四年(630年)唐朝軍隊平定東突厥后遷入河曲地區(qū)的粟特人。張廣達先生在《唐代六胡州等地的昭武九姓》中指出,六胡州隸屬靈州都督府,幾經(jīng)變更、廢棄、重置,被認為是昭武九姓移民聚落[11]。唐代也有“六州胡”的說法,是指河曲六州之胡人?!俺?,突厥內(nèi)屬者分處豐、勝、靈、夏、朔、代間,謂之河曲六州降人”[4]6042?!傲莺痹诘赜蚪缍ǚ秶媳取傲荨贝?。另據(jù)《唐大詔令集》中《遣牛仙客往關(guān)內(nèi)諸州安輯六州胡敕》條載:“河曲之北,先有六州,群胡編列,積有年序?!盵12]768可見民族群體在河曲六州居住的時間較早。周偉洲先生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chǔ)上,提出一般而言文獻中記的“河曲六州”“六州”是指豐、勝、靈、夏、朔、代州,對應(yīng)的是突厥歸附之部落;“六胡州”則指魯、麗、含、塞、依、契州,對應(yīng)的是粟特人。他還指出,“六胡州”有時會簡稱為“六州”,所以要結(jié)合上下文意來判斷[13]。

        回到《新唐書?柳公綽傳》,“陘北有沙陀部,勇武喜斗,為九姓、六州所畏”[4]5019。柳公綽領(lǐng)河?xùn)|是在大和四年(830年)。在此之前,開元九年(721年),六胡州爆發(fā)了反唐事件,以原突厥降將康待賓為首。他被稱為“河曲叛胡”[3]2963,“九年四月,蘭池州叛胡顯首、偽稱葉護康待賓、安慕容,為多覽殺大將軍何黑奴,偽將軍石神奴、康鐵頭等據(jù)長泉縣,攻陷六胡州”[14]5321。叛軍勢力大振。唐王朝以朔方、隴右、河?xùn)|之軍力平叛。其中,“兵部尚書王晙發(fā)隴右諸軍及河?xùn)|九姓掩討之”[3]182。時任朔方大總管、兵部尚書的王晙調(diào)動上文討論過的居于河?xùn)|的鐵勒部族一同剿滅叛軍。周偉洲先生認為“康待賓之亂”是突厥降戶的反抗活動[13],榮新江先生則指出這是粟特民眾起義[15]75。其實,前者是使用“六州”的大概念,后者認可“六胡粟特”的觀點。我認為在北都周邊,并且與沙陀關(guān)聯(lián)的“六州”,以上兩種可能性都是成立的。不過,我傾向于“六胡州”,即粟特人之說。因為“九姓”“六州”并列出現(xiàn),很可能是表達不同的群體。“九姓”可以代表鐵勒南附諸部,包括了“六州胡”也有從河曲遷入河?xùn)|北部的情況。如果太原周邊的“六州”是六胡州粟特人,那么可以推論原處于靈州的部分粟特人向東遷徙,成為太原尹需要應(yīng)對的諸族之一。

        四、五部

        “九姓”“六州”之外,“五部”也被記錄于太原尹處理的民族事務(wù)中。“故五部之人,欣然聽命”[3]4272,此句在言盧簡求的治理之功,“太原軍素管退渾、契苾、沙陁三部落,或撫納不至,多為邊患。前政或要之詛盟,質(zhì)之子弟,然為盜不息。簡求開懷撫待,接以恩信,所質(zhì)子弟,一切遣之”。為什么三部變?yōu)槲宀??何為五部之人?“五部”有不同的含義:高麗五部[3]5327,沙陀五部[3]4172,奚五部[3]5354,以及“其回紇、同羅、霫、勃曳固、仆固五部落來附”[3]176。同羅、勃曳固和仆固都是九姓鐵勒的部族,曾經(jīng)游牧于內(nèi)蒙古北部地區(qū),到盧簡求為太原尹的860年,他們多已融入回紇之中。霫,隋唐時期始見于中國史籍,在族源和分布地上學(xué)界有不同的理解,地處潢水以北,或是嫩江流域以西。聽命于太原尹的五部,有五種可能性:其一是沙陀五部,是對前文沙陀的進一步強調(diào);其二是鐵勒諸部遷入河?xùn)|的回紇、同羅、霫、勃曳固、仆固部,是對前面三個部落的補充;其三是指吐谷渾、契苾、沙陀以及回紇中的兩個部族;其四是與太原關(guān)聯(lián)最多的吐谷渾、契苾、沙陀、回紇和吐蕃;其五是泛指諸部。由于沒有其他材料的對比和佐證,很難形成定論。

        五、小結(jié)

        北都近胡,民族眾多,回紇、沙陀、吐蕃實力強大,吐谷渾、契苾、鐵勒九姓、六胡粟特時亂時附。以往的研究主要針對史料豐富、影響巨大的回紇、沙陀和吐蕃,他們與河?xùn)|、中央都建立了直接聯(lián)系。其他民族群體被關(guān)注得比較少,具體來說是這些民族在河?xùn)|的情況比較模糊。突厥降人南附后,眾多部落被安置于靈、夏。關(guān)于鐵勒諸部、粟特諸部遷入、遷徙、生活的研究更多的是在“河曲”、隴右及關(guān)內(nèi)道。這些階段性進入河?xùn)|的群體,諸如同羅、拔曳固部落,實力較弱,影響力有限。研究太原與北邊諸族的關(guān)系有利于我們更全面地了解北都環(huán)境的全局狀況。西北有回紇,西南有吐蕃,北境沙陀兵力強大,縫隙間還有復(fù)雜多樣的民族部落,他們有的在北都庇護之下,有的嘗試向北都靠近。河?xùn)|可農(nóng)耕和畜牧的自然環(huán)境對于曾居漠北的游牧民族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唐王朝的強盛時期,北都周邊基本保持著穩(wěn)定局勢。到唐代中后期,實力變化,各族互相摩擦,局部沖突,向南掠取,都是在蓄積能量。動蕩之勢由外向內(nèi)而來,逼近太原,推動了五代之亂局。

        猜你喜歡
        回紇突厥河?xùn)|
        怨回紇·茶煮紅英疾
        慶豐收 感黨恩 農(nóng)之源 韻河?xùn)|
        國博開展“河?xùn)|之光”,展出酒務(wù)頭遺址出土文物
        Or.8212/76突厥魯尼文文書譯注
        河?xùn)|美呔呔
        黃河之聲(2017年12期)2017-09-27 03:11:19
        困難就是一道光
        古突厥文碑銘中ik芻議
        暾欲谷碑所見古突厥文詞彙“騰格里”()釋讀
        唐朝回紇“化俗”政策研究——以德宗時期為重點
        法律史評論(2015年0期)2015-07-31 18:56:51
        古突厥人的詞語Ortuq (Ortaq)“商人”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糸列| 水蜜桃在线精品视频网| 亚洲天堂av在线网站|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性一交一乱一伦一色一情孩交 | 国产网友自拍亚洲av| 日韩午夜三级在线视频| 国产乱人精品视频av麻豆网站| 内射合集对白在线|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免费视频|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 一本大道综合久久丝袜精品| 亚洲丰满熟女乱一区二区三区|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国产一区| 中日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18禁国产美女白浆在线| 免费蜜桃视频在线观看| 99久久婷婷国产亚洲终合精品| 亚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国产黄大片在线观看画质优化| 94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 91视频爱爱| 亚洲综合网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一进一出一爽又粗又大| 亚洲级α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 | 偷拍av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人妻系列中文字幕|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丁香|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8| 97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专区| 欧美精品videosse精子| 国产又滑又嫩又白| 日韩五十路| 久久精品亚洲乱码伦伦中文| 亚洲人成网站色在线入口口| 亚洲av综合av成人小说| 亚洲av无码久久寂寞少妇| 加勒比日本东京热1区| 少妇高潮免费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