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雯
摘要:對于道路的路面及其路基設計應當根據(jù)道路使用要求及沿線氣候、水文、地質(zhì)等自然條件、施工條件、材料來源,密切結合當?shù)貙嵺`經(jīng)驗進行路面技術經(jīng)濟綜合設計。本著技術先進、合理選材、方便施工、利于養(yǎng)護、安全適用、經(jīng)濟合理的原則進行路面設計。
關鍵詞:市政道路設計;路面設計;路基排水
一、路面結構設計
(一)設計標準
路面設計采用雙圓垂直均布荷載作用下的多層彈性連續(xù)體系理論,以設計彎沉值和瀝青層底拉應力為設計指標,計算路面結構厚度。路面設計采用以雙輪組單軸軸載100kN為標準軸載。瀝青混凝土路面設計使用年限15年,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使用年限30年。
(二)路面類型比選論證
市政道路常用的路面結構類型有兩種,即水泥混凝土路面和瀝青混凝土路面。選擇何種路面類型,應從使用要求、交通量大小及組成、當?shù)氐臍夂蚝妥匀画h(huán)境、路基條件、材料供應、施工及維修養(yǎng)護水平、資金籌措、節(jié)約能源、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比較后作出抉擇。
1.從路面的技術適應性(結構功能)進行比較。瀝青混凝土路面顯著特點是抗變形能力強,荷載應力大部分由基層承擔,路面結構對土基性狀(土基模量)的改變極其敏感,對集料的要求很嚴格。水泥混凝土路面最顯著的特點是剛性大,有良好的抗疲勞性、較高的抗壓強度、抗彎拉強度及抗磨耗能力,其承載力大,穩(wěn)定性好;但板體對于超載所引起的反映特別敏感,一旦載重超過極限,則路面板發(fā)生斷裂,同時在板角會產(chǎn)生應力集中,極容易產(chǎn)生斷板現(xiàn)象;水泥混凝土路面在使用中后期,路面防滲水能力差,降水通過板縫下滲到基層、土基,使基層發(fā)生唧泥,使土基軟化失去承載力,最終導致結構層提前破壞。本路段沿線土(巖)性主要為白云巖、砂巖、灰?guī)r,這種巖石風化后多為砂性土(或土質(zhì)砂),其滲透性強,壓實性好,不存在大范圍的不良土質(zhì),這對兩種路面結構均有利。
2.從路面使用性能(表面功能)進行比較。路面平整度對路面的使用性能影響最大,它直接影響車輛運行的平穩(wěn)性和駕駛人員的舒適性;路面平整度不良還會增加車輛的運行費用,加速路面損壞。瀝青路面剛度低,有較好的減振和吸收能量效果,因此瀝青路面具有很好的平整度(即使路面破壞后平整度易于修復),行車平穩(wěn)、舒適,噪音小,但路面泛油和石料磨光后易造成抗滑性能下降。水泥混凝土路面夜間行車誘導視線良好,但剛性大,減振性能差,行車舒適性差,噪音污染大,路面磨損后抗滑性能大大降低而影響行車安全,恢復路面的抗滑性能困難。且水泥混凝土路面修復較瀝青路面困難。
3.從施工技術與質(zhì)量控制水平對路面結構的影響進行比較。瀝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都要求建設單位配置先進的施工設備,達到較高的施工技術水平和質(zhì)量控制水平,兩類路面的優(yōu)點都必須在高質(zhì)量控制的基礎上才能發(fā)揮。
4.從生態(tài)平衡與環(huán)保效應進行比較。在相同的技術標準條件下,汽車行駛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和瀝青混凝土路面上的排氣污染情況無大的差別,但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噪聲污染明顯高于瀝青混凝土路面。
(三)路面結構層方案比選論證
1.采用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SMA)和細粒式改性瀝青混凝土(AC-13C)上面層的比較論證。SMA路面較改性瀝青混凝土路面在抗壓強度、耐高溫穩(wěn)定性、水穩(wěn)性、抗滑能力、平整度和抵抗收縮變形的能力等路用性能上要好,但SMA路面對原材料質(zhì)量技術要求高,對施工工藝要求也高,價格相對要高,對應本路段交通量不大的情況下性價比不高。通過多條市政道路的經(jīng)驗總結,新的瀝青路面設計規(guī)范對細粒式改性瀝青混凝土的級配作了改進,對防止瀝青混凝土早期破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如果對瀝青進行改性,改性瀝青混凝土路面的路用性能會有較大的提高,造價也要稍高。綜上所述,推薦4cm細粒式改性瀝青混凝土(AC-13C)作為上面層。
2.6cm中粒式瀝青混凝土(AC-20C)中面層。中面層應具有高溫抗車轍、抗剪切、密實、基本不透水的性能。總結廣東地區(qū)多條市政道路建設經(jīng)驗,使用中粒式瀝青混凝土(AC-20C)完全能滿足中面層的功能要求。
3.8cm粗粒式瀝青混凝土(AC-25C)下面層。下面層應具有高溫抗車轍、抗剪切、密實、基本不透水、耐疲勞開裂的性能。總結廣東地區(qū)多條市政道路建設經(jīng)驗,使用粗粒式瀝青混凝土(AC-25C)完全能滿足下面層的功能要求。
二、市政工程中路基與路面中排水系統(tǒng)的設計與防護措施
市政道路路基與路面中的排水系統(tǒng),在設計時要考慮到工程的實用性和經(jīng)濟性,除了一些必要路段以外,其它路段的排水系統(tǒng)基本都采用自然的漫流,在設計的時候,要讓排水系統(tǒng)不僅可以滿足工程本身對排水的要求,同時,還要考慮到能否與整個市政工程的排水系統(tǒng)組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在對道路的路基排水系統(tǒng)進行規(guī)劃時,要縱觀全局考慮工程的施工特點,對排水系統(tǒng)進行一個合理的整體布局,盡量少占用農(nóng)田,不占用經(jīng)濟用田。另外,還要結合道路建設當?shù)氐臍庀髼l件,地質(zhì)、地貌以及水文特點等,使排灌系統(tǒng)與道路建設的周圍環(huán)境相適宜,重視對自然環(huán)境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防止因為工程施工而引起的水源污染和水土流失等現(xiàn)象的發(fā)生。對于本工程來說,由于道路的路線處于平原地區(qū),在地形方面,它的自然坡度比較平緩,結合道路沿線的一些河流、溝渠可以將一些水盡量就近排到溝渠中,針對一些排水不暢的地段,設置一些蒸發(fā)池來幫助排水工作有效的實施。市政道路建設中的路面排水工程,應該結合當?shù)氐臍夂蛱攸c,降水量以及地形地貌的特殊性,來對路面的排水設施進行合理、科學的布置,進而確保路基、路面的穩(wěn)定,使車輛可以在路面上安全的行駛,同時,也最大限度上保障排水的暢通。
綜上所述,要想提升市政道路基及其路面建設的整體質(zhì)量,就需要建設單位的建設工作要做到深入、有效,工程設計的時效性要得以保證、施工企業(yè)的管理工作要到位。除此之外,還需要相關的政府部門要確立路基及其路面設計的合理化和工程施工的標準化,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使市政道路的建設取得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黃愛朋,彭俊杰.廣州國際生物島市政道路設計[J].山西建筑,2010(06).
[2]張藝霞.沈陽市市政道路結構研究[J].公路工程,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