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容
【摘 要】高中歷史學科開設的意義是為了讓學生能夠通曉古今,只有明白和熟知過去,才能開拓和創(chuàng)造未來。而高中歷史教師的教學任務,則是要全力以赴的為學生解決學科上的難題,讓學生的歷史學科學習能力有更大的提升。該篇文章主要通過難點解析得出有效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知識難點 授課難點 試題難點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9.109
除了讓學生在高考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外,高中歷史學科的教學還帶著一份厚重感和責任感,因為教師在提高學生成績的同時也在將歷史文化知識傳遞給學生,將人類文明精神傳承下去。無論從哪個角度分析,歷史學科教學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該門學科的教學是存在難點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要任務就是發(fā)現教學難點,并提出合理明確的解析策略。通過這樣一個過程,教師能更快速、更有效的提高學生的歷史成績,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
一、知識難點
高中歷史包含了許多方面的知識,人物背景知識,著名事件經過,基礎理論常識等等。有不同的時間地點,不同的朝代格局,甚至同一個人都有不同的代表性時期和事件。所以教師需要教授給學生和讓學生理解記憶的課本知識就是十分的復雜和數量眾多了。而在這之外,教師還要準備一定量的課外知識,用于拓展學生的學科能力。在高中歷史學科的學習中,由于繁重的學習任務,教師和學生在教學和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該段文字主要分析兩種典型的知識難點,意在提出有益的教學方案,以提升學生的學科學習能力。
第一點,學生對人物背景的理解。由于高中歷史學科中涉及到的人物眾多,又需要學生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記憶和理解各個人物相關的不同事跡,所以在這一點上,學生是存在問題和困難的。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記憶程度不夠深,在提到某個人物時,學生也不能快速的從腦海里篩選和找出正確知識點,更不用說利用相關知識解決問題了。教師在進行日常教學時,除了注重學科知識的傳播和教導,更要提醒學生主動進行階段性的知識點記憶,不要把所有的知識點都堆積到一起,想要一次性記憶或者理解。這樣做的效果是十分不理想的,首先在無形中增添了學生的學科學習壓力,其次學生的能力也還沒達到能夠一次性記憶許多知識點的程度,所以教師可以提醒學生對學科知識點進行階段性記憶。
第二點,對著名歷史事件的觀點和態(tài)度。除了對知識點記憶的學科要求,學生對歷史知識和事件持有比較端正和客觀的態(tài)度,也是學生能合理正確的處理和運用歷史知識的必要因素。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客觀公正的態(tài)度去看待每一個歷史事件,雖然如今網絡發(fā)達,網絡上有許多對歷史的揣測和編寫,但那絕對不是史實。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所接觸和學到的歷史知識保持責任感和尊重維護感。這不僅是為了讓學生學到最正確和最真實的歷史知識,更是對歷史文化的保護和傳承。
二、授課難點
除了對于學科知識點難點的討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教學難點,有的是個例,有的卻是普遍存在的問題。該段文字主要針對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遇到的普遍問題,提出解決辦法,以提升教師的學科教學質量。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學生的課堂聽講效率。歷史學科的教學內容,最初接觸是十分有趣的,因為內容淺顯易懂,又比較有趣味性和故事性,但是隨著研究和學習的深入,尤其是高中階段,歷史學科的內容不再只有一個接一個的故事,趣味性減弱了,大大增強的了學科學術性。這樣一來,高中歷史的教學課堂就比較枯燥和單一了,學生的學習任務也更加的繁重了,這就是教師在高中歷史的日常教學中,發(fā)現學生課堂聽講效率低下的緣由。為了解決這一現狀,教師可以適當的根據某個歷史知識,跟學生拓展或分享相關的課外故事,為自己的歷史課堂增添一些趣味性。教師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邀請學生分享對某一歷史事件的看法和心得,既調節(jié)了課堂氛圍又提升了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
為了順應時代的進步以及學生對科技的熟悉感和適應性,教師還可以合理的利用網絡資源。例如講到某一著名的歷史事件時,教師可以在網絡上搜索不同學者對這一件事情的看法和評論,然后分享給學生,讓學生接觸不同的想法和思路,加深自己對這一歷史事件的認知度。在遇到比較復雜的知識點講解時,教師也可以利用網絡時代資源共享的優(yōu)勢,給學生播放名校名師的授課視頻,不僅學生能更好地理解相對應的知識點,教師也能從中明白自身教學與名師教學的差距在哪里,進而不斷完善自身,提升自身的教學質量。
三、試題難點
無論是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積累情況,教師為學生解決問題的情況,還是學生對教師課堂教學的反饋效果,教師所采用的教學策略是否有效等方面,最終都會體現到學生的試卷答題效果上,所以學生在試卷中出現的問題就是學生在學科知識中存在的弱項,對于相關板塊的針對性教學是提高教師教學質量的方法之一。關于學生試卷的評講和利用,通常會有如下幾個難點需要解決。一是對學生試卷錯題的處理,教師除了必要的講解和分析題目本身,還要引導學生發(fā)現自己在處理這道題目時所遇到的難點和問題。同時教師要提醒學生有意識的記憶該道題目答案的出處,因為歷史學科的試題和答案與數學,物理等學科大不相同。歷史題目的答案依據不是一個公式或者一條定理,而是一段史實或者一段課文描述,所以學生一定要對課本內容十分熟悉,才能在考試時對自身所學的學科知識運用自如。
二是對試卷難點的總結和討論。雖然每一套歷史試卷試題都大不相同,學生要用到的學科知識大不相同,每一次遇到的難題和出現錯誤的原因也不相同。但是教師也要督促和引導學生對每一次的歷史考試都要引起重視,認真的分析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盡力去解決遇到的每一次難題。教師還可以組織開展討論總結活動,讓學生針對某一次考試,某一張試卷展開討論,各抒己見。讓學生在互動交流的狀態(tài)下有更多的收獲,這也是教師調節(jié)學生學習狀態(tài),緩解他們學科學習壓力的優(yōu)良措施。試卷的作用就是幫助學生找出自身的不足,教師要利用好這一作用,引導學生重視自己在考試中出現的問題。
高中歷史學科與其他任何學科都不一樣,它有自己的使命感,是文化知識和民族精神的傳承工具;有自己的獨特性,講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講人類起源的絕妙之處。雖然也有自身的學科難點所在,但是為了那份使命感和獨特性,教師也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質量,讓學生能夠真正學好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