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馬克思主義國家觀包含的內容十分宏大,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恩格斯的國家學說。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中,恩格斯就開創(chuàng)性地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得出了階級、國家都是歷史的產物,其運行具有自發(fā)性的特點,并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通過理論淵源、主要內容和歷史地位這三個方面對恩格斯的國家學說進行簡要闡釋,有利于弄清馬克思主義國家觀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階級;私有制;國家
[作者簡介]李翔宇(1989-),男,江蘇揚州人,中共揚州市江都區(qū)委黨校教育科教師,助理講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民主政治研究。
[中圖分類號] A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8031(2018)06-0033-02
一、理論淵源
任何學說都不是憑空想象而來的,恩格斯的國家學說也是如此。在發(fā)展的過程中,恩格斯在堅持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理論的基礎上,充分借鑒了西方早期的國家學說、歷史學以及社會科學。
(一)盧梭的國家學說
盧梭認為,社會契約是國家產生和一切文明社會的基礎。人們以一種相對自由的形式結合在一起,使得他們能從不利于生存的自然狀態(tài)中走出來。之后,人們在理性的指導下,通過協議聯合起來,建立社會契約,并自愿服從于整個集體,這一由人們結合而形成的集體,“以前稱為城邦,現在則稱為共和國或政治體;當它是被動時,它的成員就稱它為國家?!雹?/p>
(二)黑格爾的國家學說
對于國家的認識,黑格爾認為,從本質上來說,現實中存在的國家既可以是作為一般的國家,同時也可以區(qū)別于一般的國家。對于國家的起源和發(fā)展,黑格爾不是從現實的國家出發(fā)進行研究的,而是從“完善的”國家的觀念出發(fā),他曾指出,國家是在地上行進的神。
(三)摩爾根的氏族學說
摩爾根在他的人類學著作《古代社會》中,首先指出“在氏族的基礎上不可能建立政治社會或國家”,因為“每一個氏族、胞族、部落,都是一個組織完備的自治團體。”②這一團體以血緣關系而聚集,組織內部是平等的,即使是首領也沒有特權;其次,摩爾根通過對包括房產地產在內的財產在氏族內大量出現的情況的考察,得到了氏族社會向國家轉變的物質動因是同一個氏族中不同個體所擁有的財產差別所導致的對抗性;最后,摩爾根在著作中揭示了國家機構是由氏族管理機構逐步演化而來,從最初的酋長會議和軍事領袖,到后來的元老院和國王,這就一步步地演變成了國家的雛形。
二、基本觀點
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中,恩格斯獨創(chuàng)性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對國家的起源、本質和消亡等問題進行了科學系統的分析和闡釋,形成了自己的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
(一)國家的起源
三次社會大分工使得社會經濟政治結構的改變,氏族制度逐步被取代,國家也就隨之產生了。
國家是一個發(fā)展變化的概念,其產生是需要達到一定的社會發(fā)展階段。在社會發(fā)展的早期,生產力的發(fā)展水平是非常低下的,所以,在那個時代是不可能存在私有財產和剝削的,因此也更加不可能出現國家。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也推動了生產力快速向前發(fā)展,這也就產生了國家出現的前提——私有財產以及階級間的剝削,那么國家也就順理成章地出現了。
因為有了階級的出現,同時階級矛盾達到了不可調和的程度,才有了國家的概念。因為國家的出現,所以能夠做出這樣的判斷,就是這個社會已經無法依靠自我來解決其所產生的矛盾,只能分裂為兩個相互對立的階級。當私有制和階級矛盾這兩方面的條件同時具備的時候,國家的出現就是大勢所趨了。在這種情況下,社會也就出現了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分工區(qū)別。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在社會的管理機構方面,也出現了一種脫產的專門行使管理職能的特殊權力機構。自此,奴隸主階級專政的國家第一次登上了人類社會發(fā)展歷史的舞臺。
國家產生于社會,但卻高高在上;脫胎于社會,卻隨時間改變了過去的模樣。國家是代表階級統治社會的工具,表面上代表了全社會的公共利益??墒牵绻覀兡軌蛲高^現象看本質的話,能夠輕易地發(fā)覺,國家是脫離社會而存在的,它所代表的只可能是在國家內居于統治地位的階級,所體現的也必然是這個階級自身的意志和利益。
(二)國家的本質
恩格斯認為,“國家是文明社會的概括,它在一切典型的時期毫無例外地都是統治階級的國家,并且在一切場合在本質上都是鎮(zhèn)壓被壓迫被剝削階級的機器?!雹鄱皇菍儆谌w人民所共有。在這樣的國家之中,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憑借著所擁有的經濟方面的優(yōu)勢通過選舉等手段在政治方面也同樣占據了統治地位,并通過所獲取的政治地位得以鎮(zhèn)壓和剝削被壓迫階級,從而穩(wěn)固自己的政治地位,達到進一步發(fā)展和鞏固自己的經濟基礎的目的。國家完全變成了統治階級實現其統治目的和經濟目的的工具。
在不同的時代,都有著不同的統治階級和被壓迫階級,他們之間的關系成為了他們所處時代的國家的最顯著特征,國家“是當時獨自代表整個社會的那個階級的國家”④,是屬于統治階級的。所以,國家的本質是階級統治的工具。
(三)國家的消亡
國家是不可能永遠存在的。恩格斯說:“在經濟發(fā)展到一定階段而必然使社會分裂為階級時,國家就由于這種分裂而成為必要了?!雹葸@種分裂也意味著經濟和社會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階級矛盾日益地尖銳化,在這種情況之下,國家就會產生,那么在未來,國家也必將隨階級的消失而消失。
恩格斯說:“階級不可避免地要消滅,正如它們從前不可避免地產生一樣?!雹抻捎陔A級的消失,國家的消失成為了必然。這是因為隨著階級在社會中被徹底地消滅,作為統治工具的國家也失去了生存的土壤,當然沒有了存在下去的必要,這就是國家發(fā)展的必然結果。
國家消亡的任務并不是在任何時候都能完成的,是要能同時達成幾個特定的條件才行的。第一個條件,社會上不再有其他的階級,只有無產階級,并由其掌握國家的政權。第二個條件,也是根本性的條件,那就是無產階級專政。根據恩格斯的論述,應當將無產階級專政的這個時期作為向國家消失過渡的一個必要的必經的階段。第三個條件,社會的發(fā)展必須達到一定的程度,那就是要成為“生產者自由平等的聯合體”,這樣,國家消失的社會條件就具備了。最后一個條件,是經濟條件,國家必須有雄厚的經濟基礎,那時候生產力已經高度發(fā)展,社會中不再缺乏社會產品。只有全部達成了這四個條件,國家才會消失。
國家的消失的過程,是長期的坎坷的,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在過程中遍布著荊棘。這一過程證明了國家的消亡是自覺的、主動的,不是人為所能夠影響的,而是由社會發(fā)展的大勢所推動的。
三、歷史地位
恩格斯的國家學說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的重要內容,也是歷史唯物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揭示了社會轉變到國家的這個過程中所蘊含的固有規(guī)律,這個規(guī)律不隨時間、地點等條件的改變而改變。
第一,恩格斯的國家學說克服了過去關于國家理論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走出了新的道路,科學地揭示了國家是怎樣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的,以及國家的本質和作用。從國家產生的那一天起,人們就將它認為是一種強大且特殊的存在。在此之前的各種關于國家起源的學說都只是適用于當時的歷史時代。而恩格斯利用唯物史觀作為研究工具,從社會發(fā)展早期的社會關系出發(fā),探究了從早期社會朝國家轉變這一漫長的過程,得到了國家是怎樣產生的、國家的本質是什么、國家是做什么的等問題的創(chuàng)造性解答。
第二,在學說創(chuàng)立的過程中,恩格斯可以說是超越和創(chuàng)新了過去的歷史研究方法。恩格斯全方位、多層次地對國家起源問題進行思考和論述。首先,是開創(chuàng)性地從新的角度進行分析,比如經濟與階級;其次,是在方法論上實現了創(chuàng)新,運用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最后,是在研究問題時注重同具體實踐相結合來進行研究。
第三,恩格斯的國家學說具有極強的生命力。現在的世界相較之前已經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恩格斯的國家學說仍然能夠很好地解釋國家和社會的一系列問題。同時它也一直處在學術的中心,盡管有人贊成或是反對,但是都不能無視它的存在。
[注釋]
①盧梭.社會契約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19+20+21.
②馬克思.馬克思古代社會史筆記[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02.
③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3.
④恩格斯.反杜林論.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31.
⑤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0.
⑥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80.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馬克思.馬克思古代社會史筆記[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盧梭.愛彌兒:論教育[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年版.
[4]盧梭.社會契約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版.
[5]黑格爾.法哲學原理[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