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杰
(丹東市傳染病醫(yī)院肝病六科,遼寧 丹東 118000)
病毒性肝炎在臨床當中屬于一種常見的疾病,在我國中醫(yī)辯證理論當中屬于“鼓脹”和“黃疸”等相關(guān)范疇。病毒性肝炎會造成患者肝功能損害,其癥狀主要為乏力、腹脹、黃疸以及厭油等,對患者的健康生活質(zhì)量帶來較大不良影響,同時還會逐漸發(fā)展成為肝硬化甚至肝癌等,對患者生命安全帶來巨大威脅?,F(xiàn)如今,對病毒性肝炎主要采取西醫(yī)治療,其中包含退黃、抗病毒、護肝以及對癥治療等,治療時間相對比較長,費用較高,同時抗病毒治療容易造成病毒變異[1]。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8月本院接收的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共108例,隨機分為兩組,各54例。當中,研究組男31例,女23例。年齡18~67歲,平均(45.2±3.6)歲;對照組男34例,女20例。年齡20~68歲,平均(46.1±3.9)歲。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ALT(血清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2~10×ULN,或TBil(血清總膽紅素)34~85 μmol/L,伴有或者沒有納差以及乏力等相關(guān)癥狀;沒有出現(xiàn)胃腸道、精神、心肝腎以及內(nèi)分泌等相關(guān)系統(tǒng)和影響藥物評價因素的患者;②108例患者全部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臨床診斷標準[2]。
1.2 臨床療法
1.2.1 研究組方法 研究組對患者采取舒肝寧注射液進行治療,其成分主要包含靈芝、板藍根、梔子、茵陳以及黃芩,20 ml,加入5%的葡萄糖溶液250 ml當中,采取靜注方式,每天1次,持續(xù)28 d。
1.2.2 對照組方法 對照組對患者采取茵梔黃注射液進行治療,其成分主要包含金銀花、茵陳以及梔子等,20 ml加入5%的葡萄糖溶液250 ml當中,采取靜注方式,每天1次,持續(xù)28 d。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ALT、AST、DBil、TBil、A(白蛋白)、G(球蛋白)、治療效果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變化情況[3]。
1.4 療效評價標準 顯效:其相關(guān)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或者大致消失,ALT降低一直到正常,血清TBil下降一直到正常范圍;有效:其相關(guān)癥狀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肝功能檢測SB以及ALT比較治療之前下降>50%;無效:沒有達到以上標準[4]。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情況對比 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情況對比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實驗室指標改善情況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各項實驗室觀察指標改善情況間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各項實驗室觀察指標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情況對比 研究組54例,乏力1例,納差1例,惡心嘔吐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56%,對照組54例,乏力3例,納差2例,惡心嘔吐3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4.81%,研究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病毒性肝炎指的是由于多種病毒造成的以肝臟病理改變?yōu)橹鞯囊环N傳染性疾病,在臨床當中的表現(xiàn)主要包括有腹部不適、乏力、惡心、肝臟區(qū)域疼痛以及食欲降低等,一些患者還會伴有肝功能損害以及黃疸發(fā)熱,部分患者還會不斷發(fā)展成為肝硬化甚至是肝癌[5]。病毒性肝炎主要包含急性病毒性肝炎和慢性病毒性肝炎兩種,對患者的健康生活治療帶來較大的不良影響。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實驗室指標改善情況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實驗室指標改善情況對比(±s)
對照組研究組觀察指標ALT(U/L)AST(U/L)TBil(μmol/L)DBil(μmol/L)TP(g/L)A/G(g/L)治療前295.94±197.23 228.32±134.92 61.86±21.12 36.15±5.61 67.52±9.82 1.62±0.13治療后81.52±45.62 62.15±41.91 16.62±9.22 6.77±3.75 69.31±9.15 1.66±0.15治療前287.93±164.72 114.51±128.63 58.45±19.64 32.34±4.24 68.45±9.14 1.72±0.22治療后69.11±49.57 46.64±37.68 26.97±11.22 17.55±3.53 70.23±8.91 1.68±0.11
表3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情況對比
目前,急慢性病毒性肝炎需要住院進行治療,絕對臥床休息,充足的營養(yǎng)支持,保證高熱量以及高蛋白質(zhì)供給,戒除煙酒,重型肝炎則需要盡可能減少飲食當中的蛋白質(zhì),保證充足的熱量以及維生素,能夠輸入人血白蛋白或者新鮮血漿,維持水電解質(zhì)功能平穩(wěn),與此同時,中醫(yī)辨證治療對改善相關(guān)癥狀和肝臟功能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例如,丹參、梔子、茵陳以及赤芍等。根據(jù)相關(guān)研究表明[6],對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采取舒肝寧注射液進行治療,效果顯著,這種藥物是根據(jù)《傷寒論》當中的“茵陳篙湯”組成加減而成,其成分主要包含黃芩苷、綠原酸、茵陳、靈芝以及板藍根等,各種組成成分全部具有特有的藥理作用,同時還可以起到相互協(xié)同的作用。其中,板藍根可以起到?jīng)鲅室约扒鍩峤舛镜淖饔茫瑢Σ《竞筒《緩椭平o予有效抑制,使患者的機體免疫功能明顯提高[7];茵陳可以起到退黃疸以及清濕熱的作用,對消化液和膽汁分泌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使患者的血清轉(zhuǎn)氨酶和血脂明顯降低,使心肌供血得到明顯改善,對患者的心臟功能給予有效保護,對炎癥反應給予有效抑制,使患者的免疫活性明顯提高[8];黃芩能夠起到抗炎消腫的作用,加強免疫活性,對膽汁分泌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使肝細胞營養(yǎng)得到明顯改善,使血清轉(zhuǎn)氨酶明顯降低,同時還可以起到鎮(zhèn)靜以及利尿的作用;梔子具有改善肝細胞的血液循環(huán)和營養(yǎng),對肝細胞的纖維化給予有效抑制[9];靈芝可以起到強心護肝的作用,對植物神經(jīng)功能給予適當調(diào)整,所以,屬于一種多個藥理機制的治療病毒性肝炎的藥物,同時一定要及時診斷、及時治療和處理。本文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和患者的各項實驗室觀察指標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54例,乏力1例,納差1例,惡心嘔吐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56%,對照組54例,乏力3例,納差2例,惡心嘔吐3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4.81%,,與上述相關(guān)報道相一致[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