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涵(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0)
在我國,高等音樂學校的教育體系基本上是沿襲西方的教育方式,并且對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視起步較晚以及發(fā)展速度緩慢。除此之外,在高等音樂學校的教學中,嚴肅的音樂和高雅音樂是教學的主要科目,而以民族音樂文化為背景的專業(yè)在教育體系中開設較少,導致民族音樂教育在眾多音樂種類中較薄弱。截至目前為止,我國的高等音樂學校都為將民族音樂文化的教育放在首要地位。[1]
高等音樂學校的民族音樂文化教育既是普通教育范疇,但同時又是深奧的教育學問。作為專業(yè)音樂院校,民族音樂教育是通過專業(yè)教育的方式傳承民族音樂文化,對于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是高等音樂學校不可推卸的責任,更是一種義務。但是,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國的對民族音樂教育發(fā)展現(xiàn)狀不容樂觀。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學思維,以及教學模式的觀念落后,對改革教育過程中的問題將會成為學校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途徑,對民族音樂文化的保護將起著關(guān)鍵性的作用。[2]
在音樂的學習過程中,資質(zhì)文化深厚的音樂老師能在課堂上拉進民族音樂文化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引領(lǐng)學生親生體驗民族音樂文化的魅力高校中應加強民族音樂教育教學,最終會讓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的領(lǐng)悟事半功倍的效果[3]。但是由于我國高等音樂學校發(fā)展較晚,對音樂人才的培養(yǎng)力度不夠,出現(xiàn)學校音樂教師的師資隊伍水平低,教師音樂素養(yǎng)不能滿足實際教學的現(xiàn)象。
音樂學校是的主要教學目的是對音樂的傳承以及培養(yǎng)相應的音樂人才,其中對民族音樂的傳承更是音樂學校日常教學的重中之重。高等音樂學校作為音樂人才的培養(yǎng)基地,培養(yǎng)出的音樂學生將會直接影響到我過關(guān)于民族音樂文化的整體水平,雖然除了音樂學校,還有許多的其他機構(gòu)也同樣能培養(yǎng)出民族音樂人才,比如:高校音樂教學、民間民族音樂組織。[4]但是他們的培養(yǎng)都較為簡單化,缺乏高等音樂學校的專業(yè)化知識傳授,而且,他們的師資隊伍也是有限的,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只能起到輔佐的作用,高等學校學校更應該作為對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主體以及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機構(gòu),所以提高音樂學校在民族音樂文化中的教育力度,是傳承文化的首要之選。
音樂學校是以音樂教學作為主要的教育方式,不管是高雅的音樂還是嚴肅的音樂,我們都應該腳踏實地做好音樂傳承的義務。但是,對于民族音樂文化而言,它是我國文化的長期演進的智慧結(jié)晶,是我國歷史文化悠久的另一種表達方式,在我國占有重要的歷史地位。[5]除此之外, 在國家倡導文化自信、文化強國的背景下,如果我們想要在國際眾多的音樂種類中占有一席之地,通過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播對我國文化宣傳及讓世界對中國更加的了解認識。那么對于民族音樂文化教育就尤為重要,在高等音樂學校中,學校教育體系應將民族音樂文化作為教學的基礎(chǔ),對民族音樂的教學課程優(yōu)化設計,將民族音樂貫穿到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其成為學校音樂教學基礎(chǔ)。[6]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高等音樂學校如果想在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上取得成績,那么創(chuàng)新原有的教學模式,打破舊歸,突破傳統(tǒng)觀念下教學方法的桎梏便是十分重要的。第一,在音樂技術(shù)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選擇優(yōu)秀的民族音樂作品,掌握選取作品的文化特性,深入理解作品內(nèi)涵,以便在教學課堂上能讓學生對民族音樂作品更容易領(lǐng)悟,且通過教師的指導,能夠讓學生對作品的演繹技巧更加熟悉掌握,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更能加強學生對民族音樂作品的體驗;第二,由于我國民族眾多,各個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不同,在民族音樂文化上也同樣如此。[7]因此,教師加強對民族音樂文化的細分可以幫助學生更清晰的了解不同民族之間的音樂文化差異,更深層次的了解民族音樂作品,這也是教師的教學質(zhì)量提高的表現(xiàn),而逐漸的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的認同,正確認識其價值所在;第三,在民族音樂的歷史進行教學時,教師應當充分運用以作品講解歷史的教學模式,采取情景融合的教學方法,增加與學生的互動性,通過向?qū)W生提問等方式,讓學生融入課堂氣氛,緊隨教師的思維,從而減少枯燥音樂教學的枯燥,提高學生對音樂文化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
對文化的傳承并不是要求我們原封不動的繼承,同樣的,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我們也不應該循規(guī)蹈矩,不管時代的潮流不做任何的改變只管全盤接受。可事實并不是這樣的,自十九大以來,國家倡導文化差異,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我們也必須更具現(xiàn)實情況而做出符合時代潮流的改變,對學先進的民族音樂文化進行傳承,對落后的民族音樂文化進行刪減。因此,在學校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依據(jù)現(xiàn)實情況對教學的改變,其中,民族音樂的教學作品的選擇就尤為重要,在選擇優(yōu)秀的民族音樂作品的同時,還要吸收其他的優(yōu)秀作品,通過文化可以融合的特點讓民族音樂文化變得越來越豐富[8]。這樣的做法不僅可以讓文化創(chuàng)新,符合時代的需求,還可以讓原本枯燥的民族音樂變得有樂趣,在教學的課堂中可以大大的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的去配合老師開展教學。并且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創(chuàng)新還可以讓民族音樂被更多的人接受以及喜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有著正確的民族音樂觀念可以加速民族音樂的發(fā)展。
教師是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園丁”,通過他們辛勤得到努力,可以培養(yǎng)出許許多多的音樂文化繼承人。但是,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由于我國對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視較為晚,在民族音樂方面優(yōu)秀的教師更是缺少。由于師資的缺少,在教師教學的過程中就會出現(xiàn)許多問題。如教學課堂質(zhì)量差,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低,教師不能很好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等問題。并且,由于師資力量的落后,還會嚴重滯緩高等音樂學校在民族音樂教育中的發(fā)展進程。由此可見,要讓民族音樂文化得到好的發(fā)展,對師資隊伍的建設就迫在眉睫,只有通過強化高等音樂學校教師的民族音樂文化的培訓,經(jīng)過長期的培訓提高學校的師資水平、師資素質(zhì),才能構(gòu)建有利于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師資隊伍。
文化強國,文化自信的建設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xiàn),在十九大以后,我國對與文化的建設力度顯然加大許多,然而,民族音樂文化在我國民族文化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因此,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是十分重要的。高等音樂學校是民族音樂文化的人才培養(yǎng)基地,對推動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發(fā)展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一步。
所以,在高等音樂學校的教育中,我們應該大膽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樹立正確的民族音樂教學觀念,同時,學校嚴格對教師的教學資質(zhì)考核,并且通過加強民族音樂文化的培訓,提高教師的民族音樂素養(yǎng)。以此來提高教學質(zhì)量,增強課堂的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培養(yǎng)出更多的民族音樂文化的繼承者,加速民族音樂文化的發(fā)展,提高我國民族音樂文化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及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