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美術學院黨委書記
中國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先生在全國政協(xié)會上的一個提案,使得在美術教育界沉寂了多年的“美術實踐類博士”話題又被提上了桌面,成為美術教育界的一個熱門話題。是如楊曉陽先生指出的“高等美術院校設立美術實踐類博士危害大”?還是有些人認為的“美術實踐類博士學位的設立為美術教育界及美術創(chuàng)作界培養(yǎng)了一大批高層次美術人才”?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雖然否定的聲音占到多數(shù),但可以肯定地說,不管你如何從理論上進行否定,在現(xiàn)實中是不可能取消的。
為什么?
其一,因為美術實踐類博士學位,在現(xiàn)有教學評價和學科建設評價體系中,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得分因子。大家想一想,教育部學科建設評價中,如果你這個美術學院的老師中沒有一個博士,你說老師畫得再好也不頂用,照樣評不成A類學科。反過來,即使你畫得再不好,寫的論文再沒有人看,實踐類博士學位再被人詬病,但這些指標都達到了,沒問題,學科建設自然會排在前面。
這就是現(xiàn)實,這個現(xiàn)實不改變,其他討論都無意義!
其二,在藝術類院校中,青年教師個人的成就和發(fā)展,在現(xiàn)有職稱評定和教師評價體系中,“博士”還是一個舉足輕重的重要因子。如果有“博士”學位,評職晉級就容易順風順水;如果沒有博士學位,想評教授,是難上加難。談到這里,有人會把齊白石搬來說事,話說想當年,齊白石小學學歷,照樣在中央美術學院任教。我們搞個試驗,假如你是一個美術學院院長,從鄉(xiāng)村找一個小學學歷但畫畫賊好的畫家到你學校當教授試試,不出三天,恐怕你這個院長能不能當都會成為問題。所以,時代不同了,話可以這樣說,但不能這樣做。
近日中國美術館舉辦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主題展“美美與共—中國美術館藏國際藝術作品展”,向中國的讀者展示了包括巴勃羅·畢加索、薩爾瓦多·達利、凱綏·珂勒惠支、葛飾北齋等享譽世界的大師的名作。佇立在這些作品前,筆者在想:這些大師中,有“博士”學位的有多少呢?在他們的水平和本文所探討的學位之間,我們又當作何反思呢?圖為巴勃羅·畢加索的作品《帶鳥的步兵》。(王家春)
無疑,對高等院校,不分專業(yè)性質一律以博士多少來作為學科建設和學科評價重要指標的機制,已經嚴重影響了專業(yè)藝術院校的發(fā)展。綜合類大學因其特有的博士人才組合體系,稍加動作,就可以使其藝術類專業(yè)的綜合得分遠遠高于專業(yè)類藝術院校,但真正的藝術創(chuàng)作能力和水平,綜合性大學的藝術學院與專業(yè)的藝術大學相比,還是相差很大距離。我擔心的是,再這樣下去,綜合性大學的藝術學院學科建設遙遙領先,但創(chuàng)作不出高質量的藝術作品,專業(yè)性院校因評估靠后,慢慢地走向衰落,留不住人才,也不再能創(chuàng)作出高質量的藝術作品。到那時候,我們付出的成本就太大了。
因此,在評價評估體系不改之前,美術實踐類博士學位就像高鐵票的作用一樣。有了它,學生找工作快,老師評職稱快,教授提拔任用快,學科建設評估加分快,這所有的性質,不就如同高鐵比普通列車快的性質一樣嗎?從這個意義上,它就是“一張高鐵票”而已。而當我們綜觀世界上一流的藝術家特別是畫家,又有多少曾經拿到過博士學位的呢?
我們唯一能做的,是在現(xiàn)有體系中,如何讓美術實踐類博士既有理論又有實踐,把理論和創(chuàng)作真正地結合起來。如果教育部把美術學院和其他綜合類大學的評估標準及教師評職稱的標準分類制定,那么,我舉雙手贊成取消美術實踐類博士!因為博士名頭和畫畫的好與不好,真的沒有多大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