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蕙 蔣晶晶 王春明 郭建國 漆永紅
摘要:采用室內離體接種結合田間自然發(fā)病調查,研究了8個葡萄品種對霜霉病的抗性,結果表明,不同品種對葡萄霜霉病的抗性差異較大,高妻、夏黑、醉人香及矢富羅莎對霜霉病表現抗?。≧),奧古斯特、紅地球及貴妃玫瑰對霜霉病表現感?。⊿),瑞比爾表現高感(HS)。對8個葡萄品種的葉片表皮氣孔觀察表明,不同品種葉片氣孔大小、密度不同。氣孔密度由大到小依次為奧古斯特、矢富羅莎、夏黑、貴妃玫瑰、高妻、醉人香、紅地球、瑞必爾。氣孔的開張面積從大到小依次為醉人香、高妻、貴妃玫瑰、紅地球、夏黑、奧古斯特、瑞必爾、矢富羅莎。各品種葉片氣孔的密度及大小與霜霉病的抗性未表現出一定規(guī)律。
關鍵詞:葡萄;葉片表皮氣孔;霜霉病;抗性
中圖分類號:S436.631.1?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001-1463(2018)12-0058-04
doi:10.3969/j.issn.1001-1463.2018.12.017
葡萄霜霉病是由葡萄生單軸霉菌[Plasmopara.viticola]引起的葡萄生產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世界各地葡萄產區(qū)均有發(fā)生,是一種世界性病害[1 - 2 ]。我國1899 年發(fā)現該病危害[3 ],目前幾乎所有葡萄產區(qū)都有發(fā)生,潮濕多雨地區(qū)危害更為嚴重,發(fā)病嚴重時嚴重影響樹勢和果實品質[4 ]。目前關于葡萄霜霉病的抗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品種抗病性鑒定、病菌致病性分化及抗藥性等方面 [5 - 9 ],有學者對與抗性有關的葡萄葉片組織結構進行了研? ? 究[10 - 13 ],但不同學者的研究結果不同。我們以生產中主栽的鮮食葡萄品種為材料,觀察了不同葡萄品種對霜霉病的抗性及葉片表皮的氣孔,以期豐富葡萄霜霉病抗性機理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材料
植物材料為葡萄室內盆栽苗,品種有:紅地球、夏黑、高妻、瑞必爾、醉人香、貴妃玫瑰、奧古斯特、矢富羅莎。普通型塑料透明膠帶,寬度為 18 mm,厚度為0.05 mm。
供試葡萄品種于2013年秋季扦插于甘肅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溫室中。2014年8月從田間采集新鮮的葡萄霜霉病的葉片,用自來水反復沖洗掉老孢子囊后,在20 ℃條件下黑暗保濕培養(yǎng)24~48 h。待新孢子囊長出后用毛筆刷下,用無菌水配制成濃度為1×105~1×106個/mL孢子囊懸浮液備用。
1.2? ?試驗方法
1.2.1? ? 供試品種對霜霉病的抗性評價? ? 采用室內離體葉片法結合田間自然發(fā)病調查進行品種抗性評價。室內離體葉片測定時,分別采集供測試葡萄品種新梢大小和葉齡基本一致的健康葉片,將事先準備好的孢子囊懸浮液用喉頭噴霧器在葉片背面均勻噴灑10 mL,然后將葉片正面朝下放在鋪有四層無菌水浸濕滅菌紗布的瓷盤中,為避免葉片與濕紗布接觸腐爛,在葉片下放置玻璃棒,葉柄用脫脂棉保濕,磁盤用保鮮膜覆蓋密封,于20 ℃條件下黑暗保濕培養(yǎng)。以噴等量清水為對照,每品種接種10片葉,重復3次。逐日觀察記錄發(fā)病情況,用接種后第7天的調查數據計算病情指數。
田間自然發(fā)病調查參考劉天明等[13 ]的方法。2014年,在甘肅省農業(yè)科學院林果花卉研究所葡萄園分別在霜霉病初發(fā)期(7月5日)、盛發(fā)期(8月16日)及發(fā)病后期(9月22日)共進行3次調查。每品種選取20個新發(fā)的枝條,每枝自上而下調查10個葉位相同葉片,記錄發(fā)病情況,計算平均病情指數。室內及田間病害調查分級方法按0級,無病斑;1級,病斑面積占葉面積5%以下;3級,病斑面積占葉面積6%~25%;5級,病斑面積占葉面積26%~50%;7級,病斑面積占葉面積? ? ?51%~75%;9級,病斑面積占葉面積76%以上進行。品種抗性評價參考劉新秀等[14 ]的5級分級法,即免疫(I),病情指數為0;高抗(HR),病情指數為0.1~5.0;抗?。≧),病情指數為5.1~25.0;感?。⊿),病情指數為25.0~50.0;高感(HS),病情指數為50.0~100.0。
1.2.2? ? 不同葡萄品種葉片表皮氣孔壓片制作? ? ?采用透明膠帶粘取法[15 ]。塑料透明膠帶拉開10~15 cm,膠面朝上,平放在實驗臺面上。帶葉柄剪取葡萄葉片(第3~5片新葉),用水輕輕沖洗后用濾紙迅速吸干表面水分。左手捏住葉柄,將葉片正面粘在膠帶上。在粘貼過程中,先將葉尖粘貼在膠帶上,然后將葉片向葉背面彎曲逐漸向前推移,使葉片正面與膠帶充分接觸。為了防止粘貼過程中葉片皺縮,應右手持解剖針,置于葉片與膠帶之間進行調整,使葉片平整地粘貼在膠帶上。然后剪去葉柄。將膠帶對折過來平整地粘貼在葉片的背面。然后用手指對捏膠帶,使膠帶與葉片兩面充分粘著。將對折的膠帶撕開,葉片正面仍緊密粘貼在膠帶上,葉片背面與膠帶分離,并將葉片下表皮粘貼在膠帶上。若葉面附著物較多,膠帶不能與表皮緊密粘著時,可用膠帶連續(xù)重復粘貼葉片,直到粘去附著物后,粘取下表皮。為了防止粘取的表皮材料相互重疊,在連續(xù)重復粘貼時應更換膠帶新的部位粘著表皮。
將帶葉片下表皮的膠帶沿表皮輪廓剪成 3~5 mm × 3~5 mm 的矩形片。在載玻片上滴1滴蒸餾水、1滴 1% 的碘-碘化鉀染液,將帶葉片表皮的膠帶膠面向下置載玻片上染色 0.5~1.0 min,蓋上蓋玻片,壓平后即制成氣孔壓片。
1.2.3? ? 不同葡萄品種葉片表皮氣孔測定? ? 將制好的氣孔壓片在40倍光學顯微鏡下觀察,每品種分別觀察5張制片,分別量取50個氣孔的縱徑、橫徑,求其平均值。
氣孔數目測定:在顯微鏡下數得每1視野中氣孔的數目,計算10個視野的平均值。
氣孔開張面積計算:S=縱徑×橫徑× 3.14 × 0.25(單位μm2)。
氣孔密度計算:氣孔數/mm2 =視野氣孔數/視野面積。
視野面積計算:S=πr2(r為視野半徑)。
1.3? ?數據分析
試驗數據用EXCEL2003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葡萄品種對霜霉病的抗性
通過室內離體接種結合田間自然發(fā)病調查,供試品種對葡萄霜霉病的抗性評價結果見表1,高妻、夏黑、醉人香及矢富羅莎對霜霉病表現抗?。≧),奧古斯特、紅地球及貴妃玫瑰對霜霉病表現感病(S),瑞比爾表現高感(HS)。各品種在室內接種條件下病情指數均高于田間自然發(fā)病的病情指數,可室內離體接種所提供的環(huán)境條件更有利于霜霉病的發(fā)生。
2.2? ?不同葡萄品種葉片表皮氣孔觀察
通過對不同品種葡萄葉片表皮氣孔壓片的觀察,發(fā)現葡萄葉片表皮有大量氣孔存在。8個品種氣孔密度在55~99個/mm2,不同品種葉表皮氣孔數量差異較大。單位面積氣孔數量由多到少的順序為奧古斯特、矢富羅莎、夏黑、貴妃玫瑰、高妻、醉人香、紅地球、瑞必爾。氣孔的開張面積從大到小的順序為醉人香、高妻、貴妃玫瑰、紅地球、夏黑、奧古斯特、瑞必爾、矢富羅莎。
3? ?結論與討論
通過室內離體接種結合田間自然發(fā)病調查,8個葡萄品種對霜霉病的抗性不同。高妻、夏黑、醉人香及矢富羅莎對霜霉病表現抗病,奧古斯特、紅地球及貴妃玫瑰對霜霉病表現感病,瑞比爾表現高感。對不同品種葡萄葉片表皮氣孔觀察表明,奧古斯特葉表皮氣孔密度最大,其次為矢富羅莎、夏黑、高妻、貴妃玫瑰、醉人香、紅地球及瑞比爾。從氣孔的大小看,醉人香氣孔最大,其次為高妻、貴妃玫瑰、紅地球、夏黑、奧古斯特、瑞必爾及矢富羅莎。
植物的一些結構特征,如角質層、氣孔、葉片茸毛等均對病原物的侵入表現出一定的抗性。關于氣孔在抗霜霉病中的作用, 不同學者有不同看法。王國英[11 ]的研究認為葡萄對霜霉病的杭性與葉片氣孔的密度有極顯著的關系。感病類型葉片氣孔密而大,抗病類型葉片氣孔少,且氣孔周圍有白色堆積物。一旦病菌從氣孔侵入后,很快會產生孢囊梗和孢子囊,氣孔就不能再關閉,從而不僅奪取寄主的營養(yǎng),還會使蒸騰作用明顯增強,這與吉麗麗[10 ]的研究結果一致。但劉天明[13 ]等認為氣孔大小、密度及晝夜開閉程度與葡萄抗感病性無關,且氣孔密度、氣孔橫徑、氣孔縱徑與病級間也無顯著相關性。Boubals D. [16 ]認為,氣孔在抗病性中的作用很小,但氣孔保衛(wèi)細胞死亡會導致游動孢子萌發(fā)管以及菌絲體的死亡。關于氣孔大小的劃分界限,不同研究者有不同的標準。 我們將保衛(wèi)細胞縱徑大于30 μm的定為大氣孔,15~30 μm的定為普通氣孔,小于15 μm者為小氣孔。據此,8個品種中只有瑞比爾和矢富羅莎的氣孔屬于小氣孔,其他6個品種的氣孔均屬于普通氣孔,且透明膠帶粘取法觀察植物氣孔的方法操作簡單、方便,能較好地反映氣孔的大小。
本試驗表明,氣孔的密度及大小與霜霉病的抗性無直接關系。如較抗霜霉病的品種高妻,其氣孔大小、氣孔密度均高于高感霜霉病的品種瑞比爾,其他品種對霜霉病的抗性與其氣孔大小及密度間也無規(guī)律可循。李華[12 ]認為葉片氣孔對游動孢子向性引力大小,也是構成葡萄對霜霉病抗性的主要因素。抗病品種葉片上可侵入的孢子數目顯著低于感病品種, 而感病品種葉片的氣孔比抗病品種對游動孢子有更大的向性引力。葡萄對霜霉病的組織結構抗性是多種多樣的,氣孔僅為葡萄霜霉病菌進入葉片組織的通道。本研究僅對8個葡萄品種進行了研究,探究氣孔與葡萄對霜霉病抗性的關系還需進行更多品種、更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趙奎華,陶承光,劉長遠,等.? 葡萄病蟲害原色圖鑒[M].? 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6:6-7.
[2] 杜? ?蕙,王春明,鄭? ?果,等.? 不同來源葡萄霜霉病菌對4種殺菌劑的敏感性[J].? 甘肅農業(yè)科技,2017(10):41-44.
[3] 李海強.? 石河子地區(qū)葡萄霜霉病的發(fā)生規(guī)律及防治研究[D].? 石河子:石河子大學,2009:1-2.
[4] 劉? ?旭,楊曉暢,陶? ?怡,等.? 葡萄霜霉病拮抗細菌的篩選、鑒定及發(fā)酵條件優(yōu)化[J].? 果樹學報,2015,
32(4):681-688.
[5] 張國軍,徐海英,閆愛玲.? 部分葡萄品種葡萄霜霉病田間調查[J].? 中國果樹,2005(4):49-50.
[6] 畢秋艷,馬志強,韓秀英,等.? 葡萄霜霉病菌對甲霜靈抗藥性治理及其田間抗藥菌株遺傳穩(wěn)定性分析[J].? 植物病理學報,2014,44(3):302-308.
[7] 張艷艷,張劍俠,王躍進.? 中國野生葡萄抗霜霉病基因 RAPD 標記的篩選[J].? 果樹學報,2008,25(6):816-820.
[8] 萬怡震.? 中國葡萄屬野生種抗病性及抗病基因 RAPD 標記作圖研究[D].? 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3:5-6.
[9] 呂秀蘭.? 葡萄品種遺傳多樣性和霜霉病抗性鑒定的生化與分子生物學研究[D].? 成都:四川農業(yè)大學,2005:
4-12.
[10] 吉麗麗.? 石河子地區(qū)葡萄霜霉病菌孢子囊時空擴散動態(tài)及品種抗病性研究[D].? 石河子:石河子大學,2011:35.
[11] 王國英.? 葡萄葉片氣孔與霜霉病抗性[J].? 果樹科學,1988,5(3):120-121.
[12] 李? ?華.? 葡萄抗病和感病品種葉片氣孔對霜霉病游動孢子的向性引力比較研究[J].? 法國農業(yè)通訊,1986(1):27-30.
[13] 劉天明,李? ?華,張振文.? 鮮食葡萄品種對霜霉病的抗性及抗病機理研究[J].? 植物保護學報,2001,
28(2):118-122.
[14] 劉新秀,金恭璽,李? ?虎,等.? 葡萄種質資源抗霜霉病鑒定[J].? 新疆農業(yè)科學,2013,50(5):857-863.
[15] 陳佰鴻,李新生,曹孜義,等.? 一種用透明膠帶粘取葉片表皮觀察氣孔的方法[J].? 植物生理學通訊,2004,40(2):215-218.
[16] BOUBALS. D.? A contribution to the study of causes of the resistance of vitaceae to downy mildew and their mode inheritance[J].? Plant Breeding Abstracts,1959,
12(30):151.
(本文責編:陳? ? 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