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艷
摘 要:改革開放40年來,義烏小商品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已經發(fā)展成為全國小商品流通中心和國際性小商品采購基地。義烏有今天的成就離不開來自全國各地的外來務工人員的貢獻。截至2017年,義烏的外來人口已經超過120萬,隨同他們生活在義烏的處在義務教育年齡段的子女超過3萬人,這些外來學生都分散在義烏城鄉(xiāng)各個公辦、民辦學校就讀,這些小候鳥在義烏接受教育有著很多現(xiàn)實中的問題,本文著重從德育教育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影響方面來探討問題。
關鍵詞:流動之花;不歧視;身行言教相結合
在市民的印象中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由于父母整天忙于生計,無暇顧及到他們的生活和學習,使得其自律性不強。有一回,有位本地的學生向班主任報告說自己丟了一支鋼筆,還說坐在他前排位子上的外地生有只鋼筆與自己的那支很像,于是這位本地生把他視為小偷,班主任也要求那位外地生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承認自己的筆是偷來的。但該生死不承認,堅決否認:“沒偷!是我自己買的。”老師便不假思索地說:“你還騙人,你們外地人素質不高,還不承認。不交代清楚就不用來上學了?!?/p>
故事雖小,卻引出了一個沉重的德育話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教育問題。面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很多教師都會用有色眼睛去看待。那么,在新課改環(huán)境下,作為教師的我們,該如何抓好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教育問題,使這些流動的小候鳥在我們的灌溉下健康茁壯地成長?
一、關注引導,平等對待
馬丁·路德·金曾說過:我們認為這是不言而喻的真理,人人生而平等。社會上有許多人戴著有色眼鏡看待外來務工人員,受其影響,一些學生在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面前也會有高人一等,不屑與之為伍的感覺,這種不經意中流露出來的歧視,對漂泊異鄉(xiāng)、性格特別敏感、害怕被人另眼相看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是一份多么大的傷害。這不僅僅不利于同學間的團結,也不利于班級活動的順利開展,久而久之,會在孩子們的心里留下不平等的陰影。針對這種情況,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改善。
(1)身行言教相結合
俄國的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說:“要把學生造就成一種什么人,自己就應當是什么人?!苯處熓菍W生最好的一面鏡子,作為教師的我們平時應該多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努力做到平等地對待學生,不歧視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不袒護其他學生,用實際行動引導學生。剛接手這個班時,要求學生寫一篇自我介紹。有個學生所寫的內容我的印象極其深刻,他想表達的大致意思是希望我不要歧視他們這些外地生,寫得情真意切,我很是感動。我也很真切地表達了我內心想法:“同學們,不管你來自何方,我都會一視同仁,因為你們都是我的學生?!睂W生們?yōu)槲艺f的話鼓起了掌,那位學生還向我投來了感謝的目光,臉上綻放著燦爛的笑容。后來,我還讓這位頗具文采的外地生當上了班長,成了我管理班級的得力助手。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一旦發(fā)現(xiàn)學生中出現(xiàn)歧視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現(xiàn)象,就會及時地加強對他們的教育,給以正確的引導,力求把歧視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苗頭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
(2)發(fā)揮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優(yōu)勢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家庭可能不富裕,但他們大都很善良,十分愛勞動并且樂于助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習成績可能不理想,但他們大都比較珍惜學習機會;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可能一時無法融于新的環(huán)境,但他們的經歷甚至是磨難,又何嘗不是一種財富。我們應充分開發(fā)這一資源,注意在班級活動中對他們的優(yōu)勢加以展示,以提高他們在同學中的威信。每次班級中開展大掃除,我就對他們委以重任,讓他們帶領同學大掃除,同學分工完成任務后,要通過他們的驗收。他們不僅工作認真負責,而且自己積極勞動起來表率作用。為此,我還專門為他們組織了班隊課《說說自己的心里話》,讓他們說說自己遠離家鄉(xiāng)來到義烏的原因,使其他學生覺得自己有必要關心外來務工人員子女。
二、常溝通,使其明事理
外來務工的這個生態(tài)周期與其子女的培養(yǎng)形成一個“悖論”:大部分外來務工人員是為了改變生活,讓子女受到更好的教育。但是父母白天在外工作,顧及不到子女。孩子們經常是一人面對社會,他們覺得孤獨,很容易就會對社會產生冷漠的情緒,這在孩子人格上形成某種障礙,影響他們今后成為一個內心健全的人。為了更快走近他,我找機會與他們聊起他們故鄉(xiāng)的風土人情、到義烏后的奇聞軼事,當然我也給他們介紹義烏風土人情,名勝古跡,并鼓勵他們去比較兩個城市的不同之處。同時我又經常地象聊家常似的跟他們聊天,了解他們來到義烏后心態(tài)的變化,此引導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三、予以關心,享受快樂
有人把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稱為流動的花朵,然而流動的花朵更需要澆水呀。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里發(fā)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睈蹖W生就必須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我們作為老師又怎能視而不見呢?又怎能不向他們伸出援助的手呢?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得到幫助,因為他們流動性大,學生受到一定的影響,在學習上需要得到幫助;因為他們家庭條件的原因,生活上需要得到幫助;因為他們的父母無暇教育他們,他們在行為和思想上需要得到正確的引導。我在幫助他們時,努力做到以心靈感受心靈,以感情贏得感情。
(作者單位:義烏市經濟開發(fā)區(qū)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