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戎 田曉晨
摘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對我國高校體育課程改革和大學生體質健康的關系進行探討,發(fā)現(xiàn)當前高校體育課程改革措施對提高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缺乏有效性,其原因表現(xiàn)在:“健康第一”思想未能真正樹立,課程結構與內容選擇不合理,課程實施中軟硬件不兼容,課程評價不完善和體質健康監(jiān)管的缺失。因此,提出深化思想觀念的培養(yǎng),合理改進課程內容與設置,加強課內外聯(lián)系,加大場地設施建設和加強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加入體質考核,完善評價體系等建議,以期為遏制大學生體質健康下降的狀況提供可行之道。
關鍵詞:高校體育課程;改革;大學生;體質
自2003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頒布以來,持續(xù)十多年的高校體育課程改革進程下,我國高校體育課程在教學指導思想、課程目標體系、課程結構與設置、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上取得了長遠的進步,但是高校學生體質健康卻并沒有得到相應的提升,作為影響高校學生體質健康的重要干預手段——高校體育課程在具體實施中沒有真正達到體育教學中最重要的健體目標。從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和課程目標的變革趨勢上看,高校體育改革的指導思想和課程目標始終圍繞著“健康第一”的思想和“增強體質”的目標,旨在提升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1]。但是在具體操作中卻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導致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出現(xiàn)不升反降的現(xiàn)象。這種高校學生體質下降的現(xiàn)象與高校體育改革的目的相悖,因此本文對高校體育改革和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進行研究,期望找出高校體育改革中出現(xiàn)的問題,以此扭轉高校學生體質健康下降的趨勢。
一、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現(xiàn)狀
對于大學生而言,高校體育課程承擔著培養(yǎng)他們終身體育意識與體育鍛煉習慣的重要任務,是促使學生進行身體鍛煉、提升身體素質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據(jù)2015年國家體育總局發(fā)布的國民體質監(jiān)測報告和教育部發(fā)布的《2015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顯示,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不容樂觀,部分指標呈現(xiàn)出下滑趨勢[2]。為了提高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促進大學生全面可持續(xù)發(fā)展,提高教學質量,實現(xiàn)體育教學目標,教育部于2014年出臺了《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國務院辦公廳于2016出臺了《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意見》。指導文件對高校在公共體育課程多個方面做了具體要求,提供了評估高校體育工作的重要依據(jù)。各高校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體育課程改革,清華大學的體育“獨樹一幟”,本科四年都設置了體育課程,每年會發(fā)布學生體質健康報告,長跑測試占學生體育課成績的30%,并將游泳項目設置成獲取畢業(yè)證的重要條件。在自主招生復試中,所有考試都要進行體質測試項目,測試成績到達優(yōu)秀者,可給予降分錄取。南開大學的體育課程中強調“按學生個性的發(fā)展”進行“有興趣的練習”。學校規(guī)定,未修滿3年體育課程并且體育考核未及格者不能畢業(yè)。在每個學期,學校都要舉行一次全校性的體育測試和運動技術達標檢驗[3]。各高校對大學生體質健康問題越來越重視,從不同方面制定了抑制大學生體質下降的對策和方案,加快了體育課程改革的步伐。
體育課程從最開始的“增強學生體質”的目標到如今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三維健康論,目標日趨科學化,也體現(xiàn)出國家層面對學生主體越來越關注。高校體育課程的內容由“三大球”、田徑和體操等傳統(tǒng)項目擴張到現(xiàn)在的幾十個項目,極大地豐富了體育課程的內涵,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對體育多樣性的需求。理論知識日益精細化和實用化,如體育鍛煉方法、保健與養(yǎng)生等知識,能使學生終生受益。實踐與理論課的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了體育課程體系,改革取得了長遠的進步。
新一輪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經(jīng)歷幾年的艱苦努力,學生體質的部分指標止住了下跌的勢頭,但學生耐力和力量素質依然在下降[2]。這表明近幾年的高校體育課程改革雖獲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提升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還缺乏針對性,高校體育課程改革在實施過程中與既定目標存在偏差,在構建面向新時代的大學生體育課程體系上還不夠完善??傮w上來看,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仍處于下降趨勢,要想扭轉這種趨勢,高校公共體育課的改革勢必要對當前存在的問題加以分析,找出影響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根本原因,才能對癥下藥。
二、當前高校體育課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十多年的高校體育課程改革過程中始終將學生的體質健康放在首位,在指導思想、課程目標體系、課程結構與設置、課程的實施與評價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嘗試,并且獲得了一定的成效。高校學生的體質健康在部分指標上出現(xiàn)好轉的跡象。但是從整體上看,改革并未遏制高校大學生體質健康下降的趨勢。在查閱了大量的文獻和數(shù)據(jù)上進行理性的分析,發(fā)現(xiàn)導致改革并未有效提高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原因有以下5個方面。
(一)“健康第一”的思想未能真正樹立
“健康第一”的思想與提升體質是高度一致的,而當前高校中重文化輕體育的現(xiàn)象仍然存在,文化成績是學習和求職的硬指標,在這種教育評價體系下,學校和學生更偏重文化課程,忽視甚至犧牲體育鍛煉的時間,進而造成學生忽視了體質健康問題,缺乏體質健康意識和鍛煉健身意識?!敖】档谝弧彼枷腚y以全面深入的融入大學生心中,便會出現(xiàn)延遲性,從而在實踐層面就制約課程改革的進程,這是高校課程不斷改革而學生體質卻依然在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課程結構與內容選擇不合理
從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下降的共性問題中得出,我國高校學生在肺活量水平上持續(xù)下降,速度、爆發(fā)力,力量和耐力素質水平上等方面也出現(xiàn)出持續(xù)下降[4]。這與體育課程結構與內容有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多數(shù)高校在《綱要》的指導下,紛紛將課程內容從原有的“三大球”和田徑等傳統(tǒng)的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項目逐步擴展到現(xiàn)在的幾十個項目,課程內容的改革在一方面極大豐富了體育項目發(fā)展的內涵,但是在另一方面卻弱化了傳統(tǒng)體育項目在提高學生體質健康上的作用。例如田徑項目,田徑是綜合發(fā)展力量、速度、耐力、靈敏、協(xié)調等身體素質的運動項目,以往高校開展田徑運動的效果顯示,田徑項目對于提高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十分有效,但是由于其項目本身枯燥無趣的特點,并不被多數(shù)學生喜愛和接受,因此一些高校在課程內容上將這些能有效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運動項目剔除,這也是造成學生的體質健康下降的緣由所在。
課程結構上,多數(shù)高校采用體育選項課模式,一、二年級為必修課,三年級以上為選修課。在具體的操作實踐中,三年級的選修課在高校學生的畢業(yè)選擇壓力例如就業(yè)、考研等因素的影響下,往往不能正常的實施,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學生進行身體鍛煉的時間,進而影響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
(三)課程實施中軟硬件不兼容
在《綱要》的指導下,多數(shù)高校為了滿足學生不同興趣愛好的需求,擴展了多個運動項目,輪滑、高爾夫、網(wǎng)球、攀巖、定向越野等新興體育項目也紛紛走進校園。但是在引進運動項目的同時忽略了學校的軟件與硬件條件是否能夠支持這些運動項目在體育課堂中的實施。由于各高校的硬件條件不同,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上大不相同,在很多方面并不能夠滿足體育課堂的教學需要,學生的運動需求。例如網(wǎng)球項目,一些高校僅有一兩片場地,學生在選擇網(wǎng)球項目上人數(shù)眾多,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出現(xiàn)幾十人共用一片網(wǎng)球場地的現(xiàn)象,不僅達不到教學效果和目標,對于學生身體鍛煉的效果也起不了太大作用。在軟件條件上,一些新興運動項目的引進,勢必需要擁有相應專業(yè)的教師。一些高校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會出現(xiàn)在體育教師的師資力量上欠佳,教師在多項運動中出現(xiàn)的繼續(xù)教育不夠而產(chǎn)生的技能專業(yè)化不強進而影響教學效果,并不能正常的開展這些新興運動項目的課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鍛煉效果,進而影響了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
(四)課程評價不完善
課程評價系統(tǒng)是促進課程目標的實現(xiàn)和課程內容良好實施的重要手段,因此課程評價的改革也至關重要[5]。在現(xiàn)有的高校體育課程評價系統(tǒng)中,僅重視運動技能的掌握、運動素質,相對于學生的體育興趣、學習的能力的評價還尚未成熟。在不斷改革的評價系統(tǒng)中,一味的追求在改革綱要中的標準,易于出現(xiàn)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實踐也易于出現(xiàn)教學形式簡單,教學內容枯燥等問題。因此課程評價系統(tǒng)的不完善導致學生進行體育鍛煉興趣減弱進而使鍛煉行為減少,不利于學生提高體質水平。
(五)體質健康監(jiān)管的缺失
高校體育課程評價在改革的道路上已然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卻忽略了重要的一環(huán),即對學生體質健康的考核。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每況愈下,如何制定一個針對學生體質健康的監(jiān)控管理系統(tǒng)是尋找學生體質健康下降原因和提高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關鍵。僅僅依靠國家全局把控是不夠的。在體育課程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對于學生體質健康考核的把握尤為重要,是及時控制學生體質健康的第一人。因此,在高校體育課堂的評價中應該加入學生體質健康的考核,及時把控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并在考核的反饋中調整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達到增進學生體質健康的目的[6]。例如在學期開始前對學生的體質健康進行測試在期中的體質健康進行對比,把握體育教學是否對學生的體質健康有促進作用。
通過以上討論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體育課程改革過程中,大學生體質狀況不升反降的情況是有原因的?,F(xiàn)有的改革大部分在目的上只是為了改革而改革,在體育教學改革的實際效果上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出現(xiàn)了重形式,輕效果的問題。導致高校體育課程改革中出現(xiàn)課程體系不完善,課程指導思想認識不到位,課程結構混亂,課程內容枯燥和課程評價體系單一等問題。由此,今后的高校體育課程改革中,要緊緊圍繞健體目標展開,將提高學生體質的目的層層遞進落到實處,在健體的過程中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改善大學生體質的體育課程改革途徑
(一)深化思想觀念的培養(yǎng)
大學生的體質迫需提升,高校體育課程改革應貫徹落實“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的指導思想,將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置于首要地位,增強學生的體育意識和引導學生養(yǎng)成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的習慣。高??砷_展相應的專題講座,給學生普及健體知識,加大宣傳力度,使學生自主性的加入到健身行列中。
(二)合理改進課程內容與設置,加強課內外聯(lián)系
高校要根據(jù)自身的情況來落實《綱要》,在課程內容設置上要貼合學生身體條件和興趣愛好,體育課上滿足學生主體需要,開展分層專項課教學,強化技能掌握,更重要的是引入體能和素質練習項目,達到改善學生體質健康的目標。同時要依據(jù)學生體質測試的成績,來調整相應課程內容與設置,可適當縮短新授知識的學習時間并延長身體素質練習及體能訓練的時間,注重身體素質的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
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僅靠體育課堂上有限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把課余時間充分利用起來,依據(jù)實際情況建立相應的課外練習的獎勵機制,激發(fā)學生的鍛煉熱情,通過積極引導和鼓勵,建立有針對性的學習小組,形成課內外的有機整體,才能有效地提高體質健康水平。高校課外體育運動不僅充當著培養(yǎng)學生體育興趣和技能的作用,還肩負著改善大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使命。
(三)加大場地設施的建設和加強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
完善高校一些場所的體育設施,安裝體育器材,以方便學生教師進行體育鍛煉,緩解場所不足的壓力。將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列入高校建設規(guī)劃統(tǒng)籌實施,按規(guī)劃建設學生健身場所,及其配套設施。學生對于一些新興運動項目會產(chǎn)生學習興趣,學校的師資力量要跟進,加強體育教師的專業(yè)技能培訓,提高教師的業(yè)務素質。學校也可選派骨干教師外出培訓學習,將科學合理的體能訓練方法融入到體育課堂中。通過強化軟硬件的建設,夯實體育工作的基礎,
(四)加入體質考核,完善評價體系
課程評價是學生學習的行動指南。目前高校體育教學評價大多以學生專項體育技術成績?yōu)榛A,體質測試成績比例不高。提高體質考核結果在體育教學評價中的比重,是激發(fā)學生努力實踐的重要途徑。在每個學期中都對學生進行體質測試,并把測試成績按相對的比例計入學生的總成績,將對學生將產(chǎn)生積極的激勵作用,促使學生加強體育鍛煉,進而提高學生體質。
四、結語
從目前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總體趨勢來看,改革方式和手段單一,基礎設施和師資力量得不到提高,沒有從實際上對理論和實踐進行整合突破,體質測試成績在教學評價中占比不高,導致改革沒有從本質上達到很好的提高學生體質健康的作用。對此,改進課程內容與設置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增加場地和器材的建設,加強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完善課程評價系統(tǒng),將體育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效整合,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也要深化學生體育思想理念,使學生達到全身心投入的目的,從而進一步提到高校體育課程改革對大學生體質影響,充分發(fā)揮體育課程改革的作用,以達到扭轉學生體質健康下降的局面。
參考文獻:
[1]韓坤.我國大學生體質下降的理性認識及其系統(tǒng)干預構想[J].浙江體育科學,2013,35 (02)學,2013,35 (02):70-73.
[2]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組.2015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R].2016.
[3]柯育平.高校體育改革面對學生體質現(xiàn)狀的思考[A].Hong Kong Education Society.Proceedings of 2013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nd Sports Education (ESE 2013 V14)[C].Hong Kong Education Society,2013:5.
[4]張荻,黃濤.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發(fā)展面臨的問題及評估[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3 (20):48.
[5]吳威,馮永波.構建《體育與健康》課程評價體系的探討[J].科技信息,2011 (34):356-357.
[6]侯雁春.當前高校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體制機制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7,25 (06):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