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康
【摘? ? 要】小學全科教師指的是有較廣知識面和相對完整知識體系,能夠做到“一專多能”的小學教師。這里的全科指的不是能系統(tǒng)掌握所有學科知識,只是相對于小學分科教師的“分科”而言。作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舉措,培養(yǎng)小學全科教師的關鍵是要有科學合理的多元發(fā)展的課程設計,教學理念也應該注重課程整合的強化,并且對于特色培養(yǎng)和教學的實踐加強重視度。
【關鍵詞】全科教師? 英語?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3.019
本文探討在英語課堂上,小學全科教師如何展示英語教學和其他學科之間聯(lián)系,做到學科間整合的體現(xiàn),從而使學生的知識體系得到完善,真正完成全科的培養(yǎng)目標。
一、培養(yǎng)小學全科教師的意義
(一)有利于提高學習興趣,培養(yǎng)運用能力
小學全科教師指的不是能系統(tǒng)地掌握所有的學科知識,而是相對而言知識面較寬、知識體系較完整的小學教師。這樣的小學教師的教育理論知識非常的扎實,無論是科研、課程整合還是班級管理,這些基礎工作小學全科教師均能勝任。以往英語課堂教學的時候一般只緊扣教材,有些教師甚至只教授英語基礎知識,學生對這些枯燥乏味的語法知識和單詞很難提起興趣,這樣的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非常低。長此以往,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就會大打折扣,其英語學習的效率也變低,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更是差的一塌糊涂。學生學習老師傳授知識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能幫助學生將這些知識融合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從而運用到生活當中,反饋社會。學生學到的英語就僅限于課堂,不能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來,這樣的教學沒有任何的意義。而經(jīng)過整改之后的英語課堂就會生動活潑許多。例如,某一英語故事可以用畫畫的方式來進行講述。使傳統(tǒng)枯燥的英語語法講解變得生動起來。學生在課堂中學習的積極性會變高,課堂知識的吸收容納也會變快。這樣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們能在其中得到享受,并且非常樂意于將所學的知識應用于課堂內(nèi)和課堂外。
(二)有利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
小學全科教師的知識面較廣,知識體系較為完整。除了自己所專職負責的科目之外,對別的學科也有所涉獵。這樣,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當中,針對一些問題可以進行適當?shù)挠懻?。除原有必須要完成的語法知識、單詞等等知識之外,英語教師可綜合其他學科的知識,輔助學生掌握英語,提高學生的運用能力。例如,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在面對某一自然現(xiàn)象的課文的時候,如果老師只會英語,那么課堂上老師只能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講解,課堂會顯得及其枯燥。但是如果老師是全科老師,課堂教學模式則會變得非常不一樣,英語教師可做知識補充,不僅教會了學生英語單詞,還能在課堂上融入多種學科知識,讓學生習得寬泛的課外知識。這樣不僅能開拓學生的視野,還能夠讓學生適應去用英語探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不僅得到了提高,而且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也得到了培養(yǎng),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創(chuàng)新思維的習慣。
(三)利于長遠發(fā)展
培養(yǎng)小學全科教師的時候一定要體現(xiàn)出來綜合性,要求其除了必須掌握好小學教育專業(yè)知識外,還需要具備教學能力,是一個全面發(fā)展的專長類小學教育工作者。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聽得懂英語,說得出英語,更要會寫。這就要求英語教學中需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和語言作用能力。當英語教師是個全科教師的時候,不僅在英語專業(yè)上有專業(yè)的教學能力和扎實的知識儲備,而且對其余學科有所涉獵。這樣,課堂就變成了一個綜合類課堂,學生既學到了英語知識,又掌握了其余學科知識,而這些非英語類學科知識又輔助學生把英語知識夯實,提高了英語的實際運用水平。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培養(yǎng),這樣的課堂里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學習能力都能得到顯著提高,真正做到了教學水平和教學質(zhì)量的飛躍。
二、借助課程融合,英語課堂上“全科教學”的實現(xiàn)方法
(一)培養(yǎng)全科教師亟須解決的問題
全科教師的概念無疑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小學教師除了在自己的知識領域有所建樹之外,對其余學科知識的了解非常有限,這樣便阻礙了其成為全科教師。所以小學教師除了自己的專業(yè)知識需要更加努力的鉆研之外,急需全面提高自己的知識素養(yǎng),擴大知識面。同時在全科教師資格審核的時候,應構建一個完整完善的學科整合考核標準,只有這樣才能讓教師積極參與到學科整合中來,調(diào)動其責任心。
(二)英語與文科的課程融合
英語和文科融合教學的時候,即為語文、歷史、地理等科目。語文學習大多也是語言學習,而且是我們的母語學習,其難度程度上較為輕松點。因為均是語言類課程,所以英語和語文的教學方法很多很相似,教師可通過這兩種語言的對比,加深學生的印象,強化兩種語言的學習。特別在寫作上兩者相互獨立又相像,一起對比學習能夠快速提升學生的雙語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在與歷史和地理等學科的融合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用英語介紹一些自然資源、歷史事件等。當遇到某課為講述自己的家鄉(xiāng)的時候,老師可引導學生介紹自己的家鄉(xiāng),通過課上詞匯補充等方式,輔助學生完成英語介紹家鄉(xiāng)的學習計劃。如此一來,學生對自己的家鄉(xiāng)會有更深的感情,迅速勾起學生對家鄉(xiāng)熱愛的情愫。同時,因為是用英語進行的介紹,學生的英語口語可以得到一次訓練,其基礎詞匯和語法知識也受到了一次“檢閱”。學習的課堂積極性得到提升,課堂也始終處于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只有這樣“輕松”的課堂,才能得到學生的喜愛,學生的課堂掌握量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三)英語與理科等學科的課程融合
英語和理科的融合,即為物理、化學等學科知識的融合教學。課堂上,教師可通過一些與之有關的英語課文開篇,然后讓學生回憶該課文涉及到的一些科學知識,引導學生學會用英語去講述。例如課本里涉及到的宇宙等課文,如果課堂上老師單純的講單詞發(fā)音和語法,學生聽不了多久就會異常疲憊,喪失了學習興趣,整個課堂也會死氣沉沉。但如果在講這課之前就先開始小問題的提問,例如讓學生先回憶下在相關課堂上學過的科學知識,然后讓學生嘗試著去用英語講述,這樣勢必有些句子學生不會,又恰好是本課需要學習的單詞和語法。老師在引導學生用英語講述的過程中,書寫學生需要的單詞的發(fā)音和語法知識點,帶領學生有意識的開始了新課程的學習。這樣的方法有利于讓學生保持活躍,告別了單一枯燥的課堂,學生在英語課堂上不僅學習了科學知識,而且將科學知識和英語相融合,成為了自己的知識,可謂一舉兩得。英語與其余學科的融合與該方法大同小異。根本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享受課堂,活躍課堂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在這種學習模式下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思維較為活躍,知識的運用能力也會較強。
三、結語
小學全科教師的培養(yǎng)目的旨在培養(yǎng)全能型的專業(yè)人才,將全科教學的模式引入英語課堂之后,可以有效得讓英語課堂活躍起來,學生的積極性和課堂氛圍也會提升很多。較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而言,這種全科教學模式下的英語課堂,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和語言應用能力,對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而言,教學意義和成效更加突出。
參考文獻
[1]積極探索小學全科教師的培養(yǎng)[J].鐘秉林.中國教育學刊.2016(08).
[2]孫張靜.教師專業(yè)化背景下的小學英語教師職前培養(yǎng)模式[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