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福建華東巖土工程有限公司,福州,350003;2.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311122)
西藏某水電站為二等大(2)型工程,開發(fā)任務以發(fā)電為主,水庫正常蓄水位相應庫容0.5528億m3,電站裝機容量為660MW,多年平均發(fā)電量32.045億kW·h。電站樞紐建筑物由擋水建筑物、泄洪消能建筑物、引水發(fā)電系統(tǒng)及升壓站等組成。攔河壩為碾壓混凝土重力壩。
圍堰左、右岸基巖裸露,河床沖洪積層厚度4.5m~38.9m,基巖巖性為黑云母花崗閃長巖,堰基出露順河向陡傾角斷層。由于河床基巖面起伏較大,大孤石含量較高、分布不均,兩岸坡存在倒懸及陡坡,防滲墻施工難度較大?;鶐r段表層卸荷裂隙發(fā)育,透水率大于5Lu。
上、下游圍堰基礎防滲均采用剛性混凝土防滲墻,上游圍堰堰體采用土工膜斜墻防滲,下游圍堰堰體采用混凝土心墻。
圍堰河床部位覆蓋層厚度4.5m~38.9m不等,左岸深、右岸淺,主要為沖積漂卵石,孤、漂石含量40%~55%,直徑以0.5m~2.0m為主,部分可達5m,中細砂充填,局部存在架空現(xiàn)象。根據(jù)鉆孔抽水試驗,漂卵石層滲透系數(shù)為0.02cm/s~0.13cm/s,呈強透水性。河床部位相對隔水層(q≤5Lu)垂直深度6m~42m(含覆蓋層),相對隔水層(q≤10Lu)垂直深度0~36m(含覆蓋層)。
圍堰基巖巖性為黑云母花崗閃長巖,為堅硬巖。上、下游圍堰采用剛性混凝土防滲墻,根據(jù)圍堰應力應變有限元分析成果,確定防滲墻參數(shù)為:①剛性混凝土防滲墻厚度為1.0m;②混凝土設計指標為28d抗壓強度R28≥5MPa,彈性模量≤1500MPa;③滲透系數(shù)K≤1×10-7cm/s;④28d破壞滲透比降J≥200;⑤要求墻體嵌入基巖不小于0.5m~1.0m;⑥防滲墻下接帷幕灌漿,灌漿深度至10Lu線且總深度不小于5m。
圍堰防滲墻的施工過程,主要是基巖面的確定過程,由于河床覆蓋層內存在大量的孤、漂石,粒徑大,特別是靠近兩岸容易堆積漂石,施工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誤判,造成基巖面鑒定高程不準確,防滲墻入巖深度不足現(xiàn)象,從而造成防滲墻出現(xiàn)滲漏,防滲效果不能滿足設計要求。為更好地進行圍堰基巖面的確定,收集現(xiàn)場的各項地質參數(shù),利用我院開發(fā)的Geo Station V1.0(水電工程地質三維系統(tǒng))軟件,進行地質數(shù)據(jù)庫管理、地質三維建模、模型分析,提高分析的準確性,并將各階段地質成果進行可視化比較,直觀地進行實施分析,在施工過程中及時和分析成果進行對比,并發(fā)現(xiàn)存在的地質缺陷和施工時應注意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為防滲墻的基巖鑒定準確性提供可靠的技術保障。
根據(jù)可研階段地質勘察成果,對上下游圍堰進行了三維地質分析,初步確定了基巖面高程,上、下游圍堰基巖面三維效果見圖1、圖2。
圖1 上游圍堰基巖面三維效果(可研階段)
圖2 下游圍堰基巖面三維效果(可研階段)
為詳細了解防滲墻軸線部位下伏基巖埋深及地層結構特性情況,進一步驗證可研成果確定的基巖面,沿防滲墻軸線施工地質補勘孔,采用地質鉆機對基巖進行鉆孔取芯,為避免出現(xiàn)對防滲墻基巖面的誤判,基巖段取芯深度按15m~30m控制。個別地質基覆分界線難以判定的部位則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增設鉆孔,根據(jù)地質補勘孔的成果,對上下游圍堰的基巖面進行了三維分析,見圖3、圖4。
圖3 上游圍堰三維效果(補勘孔成果)
圖4 下游圍堰三維效果(補勘孔成果)
在實際施工過程中,為加快防滲墻施工進度,沿防滲墻軸線采用高風壓液壓鉆機鉆設預爆孔,爆孔間距為2.0m,初步探明覆蓋層內孤、漂石的位置,孔內下設炸藥對巨孤漂石進行預爆,同時在鉆孔過程中,初步確定防滲墻基巖面深度。根據(jù)對預爆孔的探明,將初步探明的防滲墻基巖面與可研建基面進行分析對比,找出相對準確的防滲墻基巖面,并分析可能存在的地質缺陷。初步探明的上、下游圍堰基巖面三維分析對比見圖5、圖6。
圖5 上游圍堰三維效果(預爆孔成果)
圖6 下游圍堰三維效果(預爆孔成果)
為進一步提高圍堰防滲墻基覆界限的準確性,避免出現(xiàn)誤判,導致滲漏量過大,以及檢測防滲墻與基巖結合部位的密實性及防滲墻混凝土的完整性,采用物探CT法進行檢測,利用施工過程中的鉆孔進行物探CT掃描,得到上、下游圍堰的物探成果,并與三維分析成果進行了對比,進一步確定基巖面及存在地質缺陷的部位?;鶐r面三維分析圖見圖7、圖8。
圖7 上游圍堰三維效果(CT掃描成果)
圖8 下游圍堰三維效果(CT掃描成果)
根據(jù)以上四項研究成果,分析出本工程上、下游圍堰主要施工難點:①上游圍堰左岸邊坡3#槽段存在陡立邊坡,坡比為1∶0.45;②下游圍堰右岸15#槽段出露陡立邊坡,坡比達1∶0.2;③下游圍堰左岸存在倒懸體,倒懸體深度6m~9m處,水平寬度3m~5m,分析為河床巖體受水流沖蝕所致;④下游圍堰右岸14#槽段發(fā)育中陡傾角斷層。倒懸體、陡立邊坡及斷層部位為本圍堰工程施工重點和難點。
圍堰防滲墻的造孔設備采用CZ-6D型沖擊鉆機,針對每個槽孔,根據(jù)三維分析成果初步確定各槽孔的基覆界線,當孔深將要接近基巖面時,根據(jù)所取巖樣進行初步確定槽孔是否已全面進入基巖面,根據(jù)相應槽孔推測的深度,每鉆進30cm~50cm取一次巖樣,當采取巖樣純度達到80%以上時,即可確定槽孔已進入基巖,根據(jù)基覆界面的不同坡比,按照設計要求的入巖深度0.5m~1.0m進行鉆孔控制,入巖后按20cm取樣一次,對巖樣的變化情況進行分析對比,保證槽孔入巖深度滿足設計要求,在較陡邊坡部位槽孔入巖深度不低于0.5m。根據(jù)槽孔鉆進確定的基覆界線,對分析界面高程重新進行一次復核和調整,保證各槽孔的入巖深度達到設計要求深度。
對于陡立岸坡,采用調整槽孔施工順序的方法進行鉆孔,避免出現(xiàn)陡立邊坡無法成孔的弊端,根據(jù)各槽段的坡比,調整每個槽孔的孔底高程,保證了防滲墻各槽孔的入巖深度。
該水電站圍堰防滲墻施工地質條件復雜,河床及防滲墻軸線有超大孤、漂石,岸坡存在倒懸體、陡立邊坡及斷層等不利地質現(xiàn)象。施工中通過補勘、預爆孔和物探CT綜合分析,得到陡立邊坡、倒懸體位置,利用三維軟件立體直觀地反應不良地質體,為設計防滲墻深度有限元分析提供了依據(jù)。此次施工中的分析方法,積累了混凝土防滲墻基巖面鑒定的經(jīng)驗,對今后類似混凝土防滲墻施工具有一定的參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