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蓉 徐蓉(通訊作者)
(重慶市黔江區(qū)中心醫(yī)院 重慶 409900)
對于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進行灌腸與肛門排氣的病人,男生52例,女生48例,年齡保持在30~90歲。確保這些病人均沒有心臟性疾病,將這100例隨機的分配平均的分成A、B兩組。仍需灌腸的有36例,其中男生19例,女生17例,年齡控制在57~83歲,平均年齡(68±15)歲;進行清潔后灌腸的有36例,其中男生20例,女生16例,控制在18~60歲之間,平均年齡(47±13.5)歲;要進行肛門排氣的有36例,其中男生15例,女生21例,控制在27~65歲之間,平均年齡(45±14.3)歲。
一次性吸痰管的制作材料是清晰透明的柔軟的塑料,長度大約是50cm,它的上端則有3個側(cè)孔,有2種型號,一種型號的則是直徑為4.5mm,另一種型號的直徑為6mm。它的優(yōu)點就是長度方面來講比較長,可以有效的吸凈氣管里面的痰液。清晰透明,則有助于方便看清痰液的狀態(tài),如顏色、量以及粘稠度。上端的3個側(cè)孔更是有利于吸出積攢的痰液。和普通的導管行比較來說,細且又較為光滑,對于氣管粘膜的傷害會更小。一次性,既安全又方便。但是成本比較昂貴,而且還是進口過來的商品,對于那些需要長期進行插管的病人來說,或許負擔不起。A組病人采用一次性使用肛管,將塑料管和灌腸筒銜接運用,對病人進行灌腸或肛門排氣處理;B組的病人則是采用一次性使用吸痰管,將一次性輸液器和液體瓶銜接運用,對病人進行處理。將進入肛門的程度、病人的疼痛程度、操作人員和病人被污染程度、操作的復雜程度以及療效如何進行對比。兩組病人的年齡,疾病的分類做比較,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
A組實驗數(shù)據(jù)表明當肛管進入病人體內(nèi)有較強烈的異物感,灌腸之后有腹痛、腹脹加重等癥狀的有20例,灌腸液如果在腸道內(nèi)存留平均(10±5)分鐘左右的,出現(xiàn)腹部疼痛、腫脹感癥狀消失的有10例,覺得相似情況惡心、嘔吐等緩解了的有30例病人,操作人員和病人被污染的有9例;B組實驗數(shù)據(jù)顯示則是,當肛管進入病人體內(nèi)后,只會出現(xiàn)較輕的異物感,灌腸后出現(xiàn)腹部疼痛、腫脹癥狀加重有18例,灌腸液如果在腸道內(nèi)停留平均(14±6)分鐘左右的,相似感覺逐漸不見的有14例,認為這此癥狀惡心、嘔吐逐漸緩解的有36例,病人被污染的只有2例。兩組從治療效果進行比較,P<0.O5,詳情見表1。
表1
灌腸和肛門排氣是有助于病人排便、排氣,方面做腸道手術,向腸里輸液體或藥來判斷診治的效果,對保護胃腸功能的正常,確保腸粘膜功能,加強機體的免疫力,降低并發(fā)癥的產(chǎn)生具有積極影響。灌腸液在40~43℃,用傳統(tǒng)的肛管進入約10~15cm,液面距離肛門45~60cm,因為管徑粗,且硬,太過深入致使病人疼痛加劇,且不易掌控速度;還有因為運用的是廣口的灌筒或灌袋,一旦操作者不加小心都會使液體溢出或污染操作者或其余人員,因為直腸上部是乙狀結(jié)腸,結(jié)口處相對較窄,且有不同的生理彎曲,一般的管徑很粗,相對較硬,深入時易破壞此處的粘膜和皺裳,導致疼痛和不適加重。而一次性使用吸痰管就不一樣,它相對較軟,直徑較細,在離上端不同距離不同側(cè)面多做幾個小孔,深入時一邊慢慢的注入液體,一邊慢慢深入,柔軟的管道可根據(jù)直腸的生理彎曲逐漸向前,不會傷害粘膜與皺璧,病人感覺異物感很低,且可入到肛門很深的地方,
研究表明插入深度在22~25cm左右。一次性使用吸痰管較柔軟,較細,可以深入,液體可以長時間留在體內(nèi),藥液溶解凈腸道內(nèi)的糞便和被腸粘膜吸收,更利于排便和排氣。輸液器與液體瓶連接取代塑料管和廣口的灌腸筒或灌腸袋連接增加了灌腸液的密閉性,避免污染危險,確保了操作人員和病人的健康,實現(xiàn)了幫助醫(yī)師診斷、治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