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學校“三下四進”活動,為那些暑假期間才能與父母相聚的外來務工子女講一些關(guān)于兒童自我保護的知識。作為主要授課對象,現(xiàn)場一共來了40個10歲上下的孩子,有家長陪著的寥寥無幾。我們講的內(nèi)容主要是水電安全、交通安全、防溺水、防性侵等,最后一個方面是我們正在著手的一個課題。
講課過程中,有家長陪同的孩子們明顯要專注,回答問題踴躍也更規(guī)矩,對于我們提醒的注意事項時有點頭回應,表情多數(shù)時候是認真的。另外一部分孩子,你說東他說西,你說安靜他偏要出個聲音,是一種叛逆的不配合,可能對于我們這種說教發(fā)自內(nèi)心地抵觸,直到最后,聽說參加合影有禮物拿,才蜂擁過來拍了幾張照片,興高采烈地領獎去了。
活動有點超時,過了12點有家長帶的孩子匆匆離開了,剩下那些自己來的一點走的意思都沒有,我們催促他們趕緊回去吃飯,別讓父母等急了,孩子們個個無所謂的樣子。“攆什么???反正家里也沒人做飯,在這兒還能吹會兒空調(diào)?!币粏柌胖?,他們中一多半,父母都是早出晚歸地在工廠里做工,中午飯6塊錢自己解決,吃份炒粉炒飯什么的,基本不叫外賣,不是年紀小不會用,實際上他們使用手機上的這功能遠遠超過他們的父母,他們只是想從伙食費里省下錢干別的,比如去網(wǎng)吧。
白天大把的時間,他們分幫結(jié)派地在街上玩鬧,人少時簡單分成本地和外地兩半?,F(xiàn)在暑假人多,按省份,年紀稍大一點的當頭兒,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一個沒有大人的“兒童江湖”著實讓人捏把汗。我們事先準備的那些兒童安全課程正是針對他們這種情況的,他們的父母最應該一起來聽聽,可往往無動于衷、不屑一顧的又恰恰是他們。
我跟著一個12歲的小姑娘到她家里看了看,租住的十幾平方米的房間里,只有一張床和幾個塑料板凳算是家具,電器是風扇和電飯煲,換洗的衣服和書包玩具散亂地堆在地上。房門的鑰匙就放在衛(wèi)生間窄小的窗臺上,小女孩踮著腳拿鑰匙時,很明顯看得出身體已經(jīng)開始發(fā)育,自己卻毫無意識,包括弟弟在內(nèi),一家四口晚上就擠在那張雙人床上睡覺。她略帶驕傲地說平時自己一個人在家時,從來不害怕,也不會刻意鎖門。
一棟村民自建的小樓里有幾十個房間向這些外來的務工人員出租,走訪了幾家,大致情況相同,看在眼里的其實只有兩個字——隱患,先不管他們未來是什么樣子的,至少他們應該有個安全的童年才行。
返城回學校的路上,大家都很沉默,像是有一層陰影,籠罩在車廂里,當然也蒙在所有參加活動的老師們的心里,大家都在想應該做點什么,可是我們還能做些什么呢?
(廣州 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