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張云峰
島內“獨派”鼓噪的“東京奧運臺灣正名公投”3日向“中央選舉委員會”(“中選會”)遞交52.7萬份聯(lián)署書,跨過“公投”的第二階段門檻。但對這種犧牲運動員前途的提案,島內輿論并不看好,就連民進黨當局也不敢明目張膽地支持。有輿論直言,兩岸“正名戰(zhàn)”其實是一塊試金石,試出了蔡英文所說的“維持現(xiàn)狀”只是障眼法,也給了國際社會鮮明的導向,那就是大陸絕不會在涉及國家領土主權完整的核心利益上退讓,“臺灣越正名,越走不出去”。
“正名公投”沒有強制執(zhí)行力
臺灣《中國時報》4日分析稱,52萬份聯(lián)署書預料應能輕松通過查驗,正式成為年底選舉的“公投案”之一。對此,民進黨高層回應稱,“公投”是人民表達意見的權利,民進黨不會也沒有立場介入。
按照島內“公投法”的規(guī)定,“正名公投”在“中選會”立案后還有幾關要過:首先就是“公投案”投票能否獲得超過1/4投票權人的贊成,大概需要465萬票,有一定難度;通過后,還需要由“行政院”責成“體育署”及中華臺北奧委會,向國際奧委會提出改名申請。也就是說,國際奧委會如何處理全是其自己的事,臺灣完全處于被動。
一名熟悉國際體育法規(guī)的體育界人士說,“公投案”是臺灣島內法,但更名案涉及國際法。臺灣1981年3月與國際奧委會簽署協(xié)議,參與其旗下所有國際運動會名稱,英文名為“ChineseTai?pei”;1989年4月又與中國奧委會簽協(xié)議,規(guī)定中文名稱為“中華臺北”,這些都經過國際奧委會核準在案。此前在5月,國際奧委會做出不會核準中華臺北奧委會改名的決定,“行政院長”賴清德8月也表示,根據(jù)《洛桑協(xié)議》,臺灣的名稱是“中華臺北”。因此,“正名公投”根本沒有強制執(zhí)行力,最后就是浪費納稅人的錢白忙一場。
今年或成“末代亞運”?
蔡英文當局修改“公投法”大降門檻后,“公投綁大選”今年大噴發(fā)。《聯(lián)合報》稱,如果全部順利成案,年底綁選舉的“公投案”可能有9個以上,很多提案民眾聽都沒聽過。TVBS新聞網(wǎng)稱,一個選民最多可以領到14張選票,如果按照傳統(tǒng)方式開票,要開到半夜3點?!爸羞x會副主委”陳朝建透露,出現(xiàn)一案基本費用為四五億元新臺幣(約合8880萬元至1.11億元人民幣),之后每增加一案會增加1億元。也就是說,臺灣至少要為此花費45億元新臺幣,用“勞民傷財”形容再合適不過了。
更令島內擔心的是,臺灣被取消東亞青年運動會舉辦權后,未來國際體育賽事的參賽權可能遭遇更大挑戰(zhàn)。臺灣《聯(lián)合報》4日援引體育界人士的話稱,“正名公投”不斷鬧騰,可能讓臺北無法參加東京奧運會,“在雅加達亞運締造史上第二佳成績的運動員可能也無法再參加亞運,今年將成為我們的‘末代亞運”。
警大前教授葉毓蘭在臉書不以為然表示,“瞎米(什么)東奧正名?直接就是臺灣獨立公投”。即將接任中華臺北奧委會秘書長的孫立群直言,(公投)對選手參賽有風險,不希望它發(fā)生。曾寫信向國際奧委會“告發(fā)”公投的中華臺北奧委會前國際組組長姚元潮則稱,“就算公投通過也是白投,根本就是沒有意義的公投”。
炮制“亞太青年運動會”
民進黨態(tài)度曖昧,雖然沒有公開支持,但同時提供“亞太青運”的選項似乎在幫運動員找后路。據(jù)臺灣《自由時報》4日報道,臺中市被取消東亞青年運動會的主辦權后,臺中市長林佳龍與“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3日宣布,明年將在臺中舉辦第一屆“亞太青年運動會”,建立臺灣自己的體育賽事品牌,幫年輕選手創(chuàng)造新國際競賽舞臺,屆時也會邀請大陸參與。林佳龍稱,東亞青運屬于奧委會體系中舉辦的賽事,參加地區(qū)范圍較??;“亞太青運”則定位為亞太地區(qū),包括亞洲和太平洋,參加選手及隊數(shù)可以比東亞青運更多。
臺灣《中國時報》4日評論稱,剛以“中華臺北”之名在亞運會獲得好成績的健兒們將面臨失去國際舞臺的風險,成為政治風暴下的無辜受害者,“這一切的起因,不過是一小撮人的政治野心”。還有分析稱,雖然“公投”過了也改不了名,但對北京而言,這場“公投”就是擦邊球的“臺獨公投”,推動者要的不是用臺灣名義參加奧運會,而是宣示“臺獨”的能量,“其所帶來的兩岸關系沖擊,恐怕不是斷臺灣邦交國就會罷休”。文章說,民進黨現(xiàn)在只能祈禱11月的“正名公投”不過關,否則一旦過關,蔡英文當局拿“公投”結果要求中華臺北奧委會改名,大陸必將民進黨定性為推動“臺獨”,兩岸將進入無法逆轉的全面對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