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瓊
摘 要:不當得利返還,旨在調整無法律原因獲利而致他人受損,應負返還所受利益的法律關系。不當得利雖屬既成事實,但由于沒有合法依據不受法律保護,得利人取得的不當利益應當予以返還。得利少于損失時,返還的數額以得利為準;得利大于損失時,返還數額應以損失為準。
關鍵詞:不當得利 孳息 利益返還
不當得利,是指沒有法定依據的情況下,使他人利益受到損失而使自己獲得利益的事實,一般情況下,得利人獲得的不當利益應當返還給受損失方。不當得利的構成要件為:一方獲得利益;他方受損失;獲得利益與受到損失之間具有因果關系;獲得利益沒有法律上依據。不當得利制度的設定目的,在于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的公平與穩(wěn)定。成立不當得利不以當事人的過錯為構成要件,僅在確定返還時需要考慮得利人主觀是否具有善意或惡意。
不當得利分為給付型的不當得利與非給付型的不當得利。前者比較容易理解區(qū)分,一般是指金錢或物的給付。非給付型的不當得利涵蓋內容相對比較復雜一些,一般包括權益受到侵害的不當得利(如擅自占用他人房屋開店、擅自出賣替他人保管的物品)、支出費用的不當得利(多為對勞務的無償占有使用)、要求償付的不當得利(多為兩人以上共同獲益,一人替他人支付相關費用)。
根據《民法通則》第92條“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和《民通意見》第131條規(guī)定“返還的不當利益,應當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利用不當得利所取得的其他利益,扣除勞務管理費用后,應當予以收繳?!背闪⒉划數美畟?,受害人有權請求受益人返還不當得利。
一、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的客體
1.原物存在的,返還原物。原物不存在的,折價返還。原物毀損后存在代位物的,如賠償金或保險金等,應返還原物的代位物。
2.所有利益依照原有性質無法或不能返還的,如對物的占有或使用,如對他人勞務的享用等等,應當返還其相應的價格(對物占有或使用應當返還租金或使用費,對勞務的享用應返還相當數額的工資或勞務報酬)
3.所受利益產生的孳息(包括自然孳息和法定孳息),也應當返還。孳息的廣泛定義包括:(1)原物的用益,包括原物的天然孳息與法定孳息,也包括對物的占有或使用利益(2)基于權利的取得,如果原物本身為債權,應及時清償,如果原物為所有權,在為其中發(fā)現的遺留物或埋藏物;(3)原物的代償:如原物因毀損,由第三人取得的損害賠償或保險金,如固定資產或土地被征收而取得的補償費等等。
4.受益人利用不當得利取得的其他利益,如利用不當得利購買股票、基金,或利用不當得利購買房屋出租等投資行為獲得的收益,在扣除勞務管理費用后,應當予以“收繳”,國家應依法進行沒收,而不是返還給受害人。這里所依據的法理在于,因投資而獲得的不當得利與受害人遭受的損失間并無因果關系,受害人無權要求不當得利的返還。
二、不當得利的返還范圍
(1)得利人明知其所受利益無法律上原因,仍獲得利益的情況,應向受害人返還全部所受利益,對于受返還請求之時已經不存在的利益也負有返還義務。
(2)得利人不知道所受利益無法律上原因,仍獲得利益的情況,僅僅對受返還請求之時存在的現存利益負有返還的義務,如果得利人所接受的利益已經不存在,得利人當然免除返還或償還等額價款的義務和責任。
(3)得利人在取得利益時是善意或無過失的,但之后因為主觀或客觀原因轉為惡意,得利人需要以惡意開始為起算點計算相應獲得的利益,并進行返還。
(4)買賣合同不成立、被撤銷等合同無效情況下的不當得利返還比較特殊。一般來講,善意的得利人僅返還現存利益,所受利益不存在的,善意得利人不負返還義務。但在買賣合同無效的情況下,這一規(guī)則的適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在買賣合同無效,且善意得利人(買受人)得到的給付已經毀損滅失時,在買受人所負對待給付范圍內,善意的買受人不得主張所受利益不存在。僅僅在買受人所負對待給付范圍之外,善意的買受人可以主張因所受利益不存在而免負返還義務。如果買受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因受到欺詐、脅迫而訂立買賣合同,或者該標的物毀損滅失的原因系標的物自身瑕疵所致,善意得利人(買受人)可主張因所受利益不存在而免除返還義務,不受買受人對待給付范圍的限制。
三、如何理解所受利益已經不存在
“所受利益已不存在”既包括利益本身已經不存在,也包括得利人因為信賴得利而在法律上遭受的財產損失,具體情況如下:
(1)利益本身已經不存在的情況:所得利益之物因遺失、盜竊、毀損等滅失不能返還;得利人將所得利益轉贈于其他人,也屬于所得利益不存在。
(2)得利人的財產損失,得利人因為信賴得利而在法律上遭受的財產損失,可以在返還時向受害人主張扣除:因取得該利益所支出的費用,如關卡收費、運輸費用等;對得利物進行維護所支出的必要費用,如動物的飼養(yǎng)費等;得利人由于相信所獲得的利益不會返還,而將自己的所得物品贈與他人;但是在下列情況下的財產損失,得利人是不能夠要求主張扣除的:已對原物的加工費用;返還不當得利須支出的費用,如運輸費、通關費等(這些費用原則上不在扣除范圍內);物本身對得利人造成身體或財產上的損失。
參考文獻:
[1] 梁慧星主編.民商法論叢(第5卷)[M].法律出版社,1996.
[2] 王卓勛.不當得利的幾點法律思考[A].中國合同法論壇論文匯編[C].2010.
[3] 袁士增.不當得利在給付行為中的認定[J].人民司法,2009(06).
[4] 戎旭東.我國不當得利制度淺析[J].法制與社會,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