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曲
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國家,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出現(xiàn)文明中斷的國家。今天,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經(jīng)濟大國,正在成為更具影響力的世界大國,也正在努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文化的偉大復興。我國幾千年的優(yōu)秀文明很多都是以文言文的方式承載的,學習文言文,能讓學生獲得更好的文言語感,強化他們的理解能力,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繼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實現(xiàn)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言語實踐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感知和應用能力的最為重要的方式,高中文言文教學重視學生言語實踐能力,增強他們的應用和創(chuàng)新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語言水平,從而為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文化事業(yè)培養(yǎng)優(yōu)秀的人才。
一、培養(yǎng)言語感受能力,引導深化認知
語感是學習和應用語言最為重要的能力,是獲得更多的感性認識和體驗、得到最為直觀的體會、認識言語背后指代的實物和思想情感,體會最為基本的語言組織規(guī)則和節(jié)奏停頓的能力,語感訓練能強化學生對語言的敏感性。語言首先是作用于人最為直接的聽覺,再慢慢滲入人的思想和心理,在潛移默化中熟悉其基本的句式和思想情感。高中文言文教學強化學生的言語實踐,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語言朗讀和誦讀,豐富學生的文言語言,把握語言組織的基本規(guī)則,體會文言的節(jié)奏,積累一些最為常見的文言要素,熟悉這些詞匯背后直指的含義和間接蘊含的意義。
高中文言文數(shù)量不斷增加,不僅在必修教材中每冊都有至少一個單元的文言課文,在選修課程中還專門為學生配置了中國古代詩歌散文鑒賞,讓學生更多地感知和體驗。這些都是培養(yǎng)學生文言素養(yǎng)和能力的最好媒介,也是對學生進行言語實踐訓練最好的素材。高中文言文教學應引導學生誦讀,讀出文言文的節(jié)奏,感知其基本的詞義、句式特點,不斷強化他們的文言感知能力。
如學習《滕王閣序》,這是王勃最具代表性的散文作品,也是我國文言文文的經(jīng)典之作。教師要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感知駢文的節(jié)奏和韻律。作為四六文,其停頓很有規(guī)律,讀起來朗朗上口,非常富有樂感。學生在朗讀中感知基本的詞義,還能感知文言的節(jié)奏和組織規(guī)則,讓學生體會不同句式的結(jié)構(gòu)特點及其思想情感、同一句式同樣位置詞語的性質(zhì)和意義進而感知文言組織的基本規(guī)律。比如:“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本涫椒浅UR,讀起來非常有節(jié)奏感,在相同的位置上都是相同的詞性,“物華天寶”與“人杰地靈”形式相同,“龍光射牛斗之墟”與“徐孺下陳蕃之榻”句式一樣,知道上句就能很快地想起下句。且同中有異,相同的句式,不同的思想,“物華天寶”是物,“人杰地靈”是寫人;“龍光射牛斗之墟”是從天文方面落筆,而“徐孺下陳蕃之榻”則是從人文歷史的角度敘述??傊?,讓學生感知文言文語言和思想表述的基本方式,能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文言思維。
二、增強言語領悟能力,做好精細化研讀
基于言語實踐的高中文言文教學需要結(jié)合學生基礎和實際,逐步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素養(yǎng),不斷強化他們的感悟能力,慢慢提升他們的理解能力。在基本感知的基礎上,深入感知文言文背后的思想和情感,在讀懂和理解的同時,感知文言文背后的思想,體會語言承載的文化。高中文言文教學需要做好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工作,引導學生置身于文言文表述的場景。做好相應的啟發(fā),讓學生學會思考和感悟,體會文言文的思想和藝術(shù)之美。鼓勵學生做好研讀,在理解基本文意的基礎上,學會分析和研究,感知文言文的規(guī)則,強化學生的文言感悟能力。
李密的《陳情表》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抒情作品,歷來為人所推崇。很多教師都會介紹給學生,希望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熱情。但是,很多學生并不領情,他們會有更多的疑惑,怎么會有這樣的贊美呢?我怎么就沒有感受到呢?這就要求教師增強學生的領悟能力,增強學生的研讀能力,讓學生能夠真正深入文本,感知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為此,教師首先要從整體上感知文本,第一段講述自己的經(jīng)歷身世,“臣以險釁,夙遭閔兇”是概括句,講述自己不幸的經(jīng)歷。這為后文敘述自己報養(yǎng)育之恩做好了鋪墊,也為自己不能復命提供支撐,更為最后“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提供支撐。教師可以從情與理兩個方面讓學生來感知和研讀,體會其中至孝至誠的情感。讓學生在理解基本文言意思的基礎上,增強他們的理解感悟能力。
再如歸有光的《項脊軒志》,通過記敘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的瑣事,來表現(xiàn)母子、夫妻之間的深情,感情十分真摯樸實,語言自然樸素,細節(jié)真實生動,讓人身臨其境。特別是這篇散文寫“悲”的部分,細細讀來更是讓人動容,潸然淚下。教師可以讓學生找找這些細節(jié),通過有感情地朗誦這個細節(jié),找到感情的觸動點,并結(jié)合自己在生活中類似的情感體驗來談談自己的感觸,尤其是文中慈母“以指扣門扉”噓寒問暖的描寫,學生深有感觸,能夠更好地理解歸有光字里行間的那份悲涼。
三、強化言語運用能力,做好文言拓展
基于言語實踐的高中文言文教學需要注重學生實踐,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獲得最為具體的體驗,才能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感知和應用能力。高中文言文教學需要結(jié)合學生實際,圍繞生活和應用,鼓勵學生應用文言文,體會文言詞匯、句式的用法和規(guī)則,真正學會應用。基于言語實踐的高中文言文教學可以鼓勵學生在理解文言文思想的基礎上,學會引用,用更多的先賢圣哲思想為自己的言論論證??梢怨膭顚W生運用文言文寫作,讓學生借助文言文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增強他們的應用能力。也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熟悉的現(xiàn)代文翻譯成文言文,感知古今語言的對譯,一改過去單一地讓學生翻譯古文的傳統(tǒng)。
例如,學習文言文狀語后置、數(shù)量短語的應用時,學生提出這樣的任務:將“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翻譯成文言文。學生非常感興趣,不僅是他們熟悉的兒歌歌詞,還與平時的學習實踐大不相同,于是躍躍欲試,一起合作討論,有的學生說,需要將“于道旁”放在最后,古人一般都是將地點狀語放在動詞后邊。有的學生說,應該譯成“錢一文”,因為古人很少用“分”這個表述錢單位的概念,且古人一般都是將數(shù)量短語放在修飾語的后邊。
總之,高中文言文教學一定要重視學生的言語實踐,讓學生在學習體驗和應用實踐中感知感悟,不斷強化學生的文言語感,增強學生的應用能力,讓學生真正做到活學活用,從而讓學生能夠閱讀更多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作品,感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和藝術(shù)魅力,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領悟其中的語言美,領悟作者的人文情懷以及具體的思想感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最終內(nèi)化成為自己的高尚品德,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qū)增城中學(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