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琳淋, 幸娟霞, 鄧文平
(重慶市涪陵中心醫(yī)院醫(yī)學檢驗科,重慶 408000)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自限性疾病,其臨床特征為發(fā)熱、扁桃體炎或咽峽炎和頸部淋巴結腫大,伴反應性淋巴細胞增多[1]。EB病毒主要感染人口咽部上皮細胞和淋巴細胞,除與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有關外,與鼻咽癌、兒童淋巴瘤等的發(fā)生密切相關。4~10歲兒童EB病毒感染率最高,夏、秋季感染率高于其他季節(jié)[2]。當EB病毒等感染刺激機體時,淋巴細胞增生亢進或向母細胞轉化為反應性淋巴細胞[3],反應性淋巴細胞增多。有學者認為,當反應性淋巴細胞>10%時,多考慮EB病毒感染,臨床出現(xiàn)典型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癥狀[4]。白細胞(white blood cell,WBC)分類是區(qū)分感染類型的主要手段。本研究觀察了兒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患兒的反應性淋巴細胞增高(>10%)與EB病毒衣殼蛋白IgM(EB virus capsid protein IgM,EBV-CAIgM)抗體陽性率、WBC分類,探討三者與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關系,為臨床診斷提供依據(jù)。
選取重慶市涪陵中心醫(yī)院80例反應性淋巴細胞增高(>10%)的患兒,其中男童42例、女童38例,年齡1~10歲。
EBV-CA-IgM抗體檢測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采用德國歐蒙公司EBV-CA-IgM抗體檢測試劑盒,RT-3100洗板機由雷社生命科學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血常規(guī)檢測采用XE-2100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日本Sysmex公司),反應性淋巴細胞百分比采用雙盲法分別鏡檢。EBV-CA-IgM抗體檢測及血常規(guī)檢測均嚴格按照標準操作規(guī)程文件操作。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線評價各項指標診斷兒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效能。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反應性淋巴細胞>20%的患兒所患疾病均為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見表1。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患病率(81.3%)明顯高于細菌感染性疾病(P=0.00)。EBV-CAIgM陽性比例與EBV-CA-IgM陰性比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65例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患兒中有19例EBV-CA-IgM抗體為陰性。見表2。(P>0.05)。見表4。
表1 不同反應性淋巴細胞百分比患兒EBV-CA-IgM抗體及疾病分布情況
表2 EBV-CA-IgM抗體與疾病分類的關系
表3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與細菌感染性疾病患兒WBC總數(shù)及分類的比較 (x±s)
反應性淋巴細胞>10%的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患兒淋巴細胞百分比明顯高于細菌感染性疾病患兒(P=0.000)。見表3。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患兒中EBV-CA-IgM陰性者和EBV-CA-IgM陽性者WBC總數(shù)、淋巴細胞百分比、單核細胞百分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表4 EBV-CA-IgM抗體陽性與陰性患兒WBC總數(shù)及分類的比較 (x±s)
EBV-CA-IgM、淋巴細胞百分比、反應性淋巴細胞、WBC總數(shù)和單核細胞百分比診斷兒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curve,AUC)為0.854、0.848、0.688、0.658、0.482。見圖1。
圖1 各項指標診斷兒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ROC曲線
反應性淋巴細胞是淋巴細胞受刺激后出現(xiàn)的母細胞化,表現(xiàn)為淋巴細胞胞體增大,染色質疏松,胞質嗜堿性增強,可出現(xiàn)核分裂像。外周血反應性淋巴細胞增高主要見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也可見于支原體、病毒性肝炎等疾病。本研究結果顯示,反應性淋巴細胞10%~19%的患兒為60例,其中有15例不是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這可能因為機體在遭受較大外界刺激時或免疫力低下時,也會產(chǎn)生大量的反應性淋巴細胞,或是合并有其他病毒感染、支原體感染等因素導致結果受影響;當反應性淋巴細胞>20%時,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占100%,這與田文俠等[4]的結果不同。這說明反應性淋巴細胞不是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特異性指標,但仍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為主。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自限性疾病,但本研究中65例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患兒中有19例EBV-CA-IgM抗體為陰性,這可能是因為EB病毒感染的血清學反應復雜多樣,最早產(chǎn)生針對衣殼抗原IgM,有些病例會延遲產(chǎn)生,甚至會持續(xù)缺失[5]。EB病毒感染后在不同階段,抗體產(chǎn)生不同,最早出現(xiàn)的EBV-CA-IgM抗體可持續(xù)出現(xiàn)數(shù)周至3個月,隨后出現(xiàn)EB病毒早期抗原抗體,EB病毒核抗原IgG一般出現(xiàn)在疾病晚期,可能部分兒童在不同的病程階段檢測出EBV-CA-IgM抗體陽性率不同,這表明只檢測EBV-CA-IgM抗體會造成漏診,最好結合EBV-DNA聯(lián)合檢測[6]。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與細菌感染性疾病WBC總數(shù)和單核細胞百分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與張玉枝等[7]的研究不一致,但淋巴細胞百分比在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中明顯增高(P<0.05)。
綜上所述,若患兒有明顯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臨床癥狀,在血常規(guī)中觀察到淋巴細胞增多,特別是反應性淋巴細胞增高>20%,提示為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可能性極大,建議臨床醫(yī)生重視血常規(guī)結果,及時用藥,可能會縮短臨床診療時間,減少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根據(jù)EBV-CA-IgM抗體結果,有可能部分患兒EBVCA-IgM抗體陰性,最好聯(lián)合EBV-DNA檢測或基因檢測,以避免漏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