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敏樂
身邊,兩地分居的夫妻并不少,有過得蜜里調油的,也有如泡在咸水缸里的,一張嘴就齁得慌。
都說兩地分居的婚姻特別消耗感情和金錢,離婚率相對較高,但同事岑岑的“月末夫妻”模式進行至今,已經12年了,兩個人的感情看著一直很恩愛。
兩人每天早晚各一通電話,中午午睡前還要聊聊天,隔三差五,她就給他網購吃食,怕他舍不得花錢,委屈了胃。他也禮尚往來,經常給她、孩子和父母快遞換季衣物和保養(yǎng)品。
其實,岑岑的工資不高,用來養(yǎng)活自己和孩子已經需要精打細算了。她老公的收入也平常,一半用來還房貸,一半用來吃喝、養(yǎng)車、應酬,然后也就所剩無幾了。
每到月末,岑岑就大包小包、肩背手挎地趕去她老公所在城市的家。坐客車一小時,坐高鐵一小時,再坐客車一小時,從出發(fā)到進家,大半天的時間就沒了。
我們替她辛苦,岑岑不理,反說自己幸福得剛好呢,孩子小,跟父母一起住,正好他們幫忙照顧孩子,她照顧他們。而每個月僅見兩天,搞得夫妻兩個人都舍不得真吵架,只能加倍力氣對彼此好。
幾年前,大荷的丈夫在外地工作,月入過兩萬元,這收入在我們這十八線小城簡直是土豪了。家里有大房子住、豪華汽車開,換成我,那得是神仙一般的日子啊!
可在家做全職家庭主婦的大荷卻常常跟我們抱怨,家務有多么繁瑣,一個人帶孩子多么辛苦,自己的生活多么孤獨與恐懼。還經常在朋友圈里隔空指責某個人不關懷她,不心疼她。
現在,大荷終于把丈夫磨了回來,兩個人守著一家不太景氣的小店,整日吵架。他發(fā)泄事業(yè)半途而廢的怨氣,她受不了“拋頭露面”的艱難。當然,大荷抱怨的內容已經有了新變化,這回是抱怨錢不夠花,買套貴一點的面膜都得做思想斗爭。
前段時間,岑岑的父母領著孩子出門看親戚,她自己在家不小心滑倒,抻到了腰,一動不敢動。手機夠不到,喊人無人應答,岑岑足足癱倒在地上三個小時。還是對面常來找孩子玩的小伙伴過來敲門,聽到她的呼救后,找到自己父母幫忙報了警,開鎖,上醫(yī)院……
岑岑笑嘻嘻地講述過程,我們卻聽得膽戰(zhàn)心驚。“身邊有個人知冷知熱的多重要,關鍵時候至少能搭把手?!币粠椭心甏髬層掷显捴靥?,可說完也知道沒用。
賣房子?換工作?穩(wěn)定的感情也不一定禁得起新的動蕩。岑岑笑著點頭:“是啊。以前我有點煩對面的小孩太吵了,這回幸虧有他,算救命恩人了,以后可要對他更好?!?/p>
看雜志,剛好讀到幾米的一首詩《剛好》:屋頂破了一個洞,剛好白云飄過;墻壁破了一個洞,剛好清風吹來;地板破了一個洞,剛好茉莉花開。
原來,殘缺與不足才能讓生活美好得“剛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