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志如
我喜歡過年。過年時我們回到鄉(xiāng)下,回到梅山這個小村莊里。村里便有了年味。
過年的生氣與情懷在空氣中彌漫。不說別的,單說村里那口歷經(jīng)百年的老井就熱鬧不凡。村人在井邊宰殺雞鴨的情景,預(yù)示著年的到來。雞經(jīng)過開水簡單燙煮,轉(zhuǎn)而被置放在各家各戶的供桌上。供雞伴著木耳水丸湯,或豬肚排骨湯等各式美味散發(fā)著香味兒,彌滿在整個村莊,也在瞬間撲入我的鼻孔。我知道年來了。
人們恪守過年的傳統(tǒng)。不管世事如何變幻,唯有過年這種樸素方式依然不變。過年對多數(shù)人而言,意味著繁忙。
不錯,越是到年末,事情越多。從臘八起,家庭主婦們就嚷著要除塵了。我也不例外。尤其是今年,一聽說在荷蘭工作的侄女要攜法國男友回家過年,并且打算住在我家,我就決心要把家里打掃干凈,讓他倆在我家住得舒服,住得開心,過個好年。
雖然住在我家,吃卻不在我家。因?yàn)楸粌号畟儜蚍Q為“家里最大”的兩位老人住在老家鄉(xiāng)下,所以每到過年過節(jié)時家族所有人員都要回到老家,吃集體大鍋飯。我猜想侄女今年特地帶男友回國,在老家過年,也是為了讓兩位老人過目洋女婿吧!
洋女婿還沒到,我已經(jīng)在盼望了。
之前,家里每增加一位新成員,喜氣洋洋的氣氛必定會更濃。今年增加的是一位國際友人,未來的親人,情意別樣。聽說他為了更好地與大家溝通、交流,還努力學(xué)了不少漢語。
流年易逝,轉(zhuǎn)眼間我嫁到婆家已是二十二年了。在這二十二年間,房子變大了,人口變多了,過年的內(nèi)容變豐富了,人的思想觀念也變新了,歡聲笑語更多了,唯一沒有變的是每年過年時,我們一大家子人都團(tuán)結(jié)在以兩位老人為首的“家族中央”周圍,緊跟親情核心,歡歡喜喜過年。
之所以年過得這么開心,最大的功臣是我愛人的二哥。
二哥每年廿六晚回家,正月初二陪二嫂回娘家。他正月初六返回老家,正月初十回單位上班。雖然二哥過年期間陪伴父母的時間只有十天,可這十天陪伴是夜以繼日的。是實(shí)打?qū)嵉呐惆?。用心理學(xué)的叫法是有效陪伴。
我佩服二哥。之所以佩服,不是因?yàn)樗芰?qiáng),也不是因?yàn)樗麜逃优?,培養(yǎng)出了侄女這位北京大學(xué)研究生的晚輩,而是因?yàn)槎鐚Ω改傅男⑿摹?梢哉f身為男人,他孝敬父母的心不僅有男人敢于擔(dān)當(dāng)?shù)囊幻?,還有女人細(xì)膩、柔情的一面。二哥懂得父母想要的是精神安慰和滿足。因?yàn)槎绲馁N心陪伴,我的公公婆婆臉上總是笑意盈盈。
先說廿六晚上二哥回到家吧,他行李一大堆,占據(jù)了屋中很大空間。他帶的禮品必定有給媽媽喝的靈芝酒,給爸爸的枸杞葡萄酒,給家里所有人的紅菇、香菇、木耳,還有很多小物件,好吃的零食,耐穿的衣物、鞋襪……他一到家,“孝順”二字就跟來了。
二哥不急著吃飯,把帶來的東西歸整完畢后,到我婆婆房里,陪老人聊天。我婆婆夸二哥說,二哥與她一樣,屬兔,靈活,聰明。母子兩話題越來越多,氛圍越來越濃。
我雖然喜歡安靜,可不知為什么每次在二哥回家時,我竟然喜歡往婆婆跟前湊,靜靜地聽他們說話。不過,他們聊得時間太長,也太晚了,我的瞌睡蟲上來了,只好先撤退了。記得有一年,我凌晨四點(diǎn)鐘醒來,還聽見二哥跟婆婆在說話呢。兩人都是大嗓門,談興濃濃,不亦樂乎。
這是母子情。
早晨起床后我揉著雙眼來到廚房時,二哥已經(jīng)把早飯做好了。婆婆也起得早,去菜市場了。婆婆還沒回來,三哥從外面往家送東西。三哥說是三嫂的二姐家殺了一頭豬,給了他半頭。四哥牽了一只羊……我們?nèi)易宓娜硕荚谕霞揖?,都在為迎接新年忙著?/p>
在這些天里,每一餐都是二哥主廚。廚房是二哥的工作室。我只是洗餐具,打掃衛(wèi)生。這還需要近一個小時的時間呢,站得我腿酸。真難以想象二哥一直在廚房里擺弄那些肉呀,面呀,菜……那么長的時間,他是怎么做到的。有時我在洗碗呢,二哥在旁說,你去看電視吧,我來洗。
二哥的勞動成果和輝煌戰(zhàn)績主要體現(xiàn)在大年三十晚飯的餐桌上。這時我們家族成員分兩桌用餐。二哥是在菜上齊后坐到桌前的。為了保證大家喝到熱湯,吃到熱菜,他吃飯時還來往與廚房間給菜加熱。
大家邊吃邊聊天,二哥健談,氛圍如陽光溫暖,心里如春風(fēng)拂過滿是歡喜。二哥對家里小孩關(guān)懷備至?!把┭?,你多吃點(diǎn)桂花魚肉,鮮嫩好吃?!薄胺?,你要多交朋友。”“亮呀,小孩不能太寵,不能放任自由?!边@些是他的原話。他把老人當(dāng)孩子對待:“爸,湯多喝點(diǎn),肉咬爛點(diǎn)?!彼呎f邊替老人盛菜,動作麻利。他會在一家人共飲團(tuán)圓酒的關(guān)鍵時刻,站在老人家身旁,一手搭在我婆婆肩上,一手端起酒杯跟婆婆碰杯,說著祝福語:“祝媽媽壽比南山,身體康健?!比缓蟛煌浄Q贊幾聲三哥這位生物老師親手釀造的紅酒香甜、好喝、微生物發(fā)酵養(yǎng)胃……讓人聽得心神俱醉。
每年大年三十晚上是我們家最幸福的時刻。幸福在豐衣足食。幸福在家族人聚在了一起。最難得的是每個人都心情舒爽,彼此之間笑臉以對。為了這一餐,大家有勁往一塊使,為了過年的歡樂,同心同德,心甘情愿干活。
吃完年夜飯,時間恰好掐在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開播時——晚上八點(diǎn)。近二十人圍在二樓寬敞的大廳里看電視晚會。喝茶,嗑瓜子,表情跟隨電視節(jié)目變化著。
到九點(diǎn)來鐘時,我們家又上演了一個過年節(jié)目——發(fā)紅包。二哥帶頭發(fā)紅包,紅包一個又一個往孩子手上塞。最初是一個紅包一百,后來是一個紅包二百,再后來是一個紅包五百,去年上大學(xué)孩子的壓歲錢榮升至一個紅包一千。二哥為了鼓勵我女兒努力學(xué)習(xí)說:“你好好讀,考上研究生,我給你二萬。”
若是別人說這話,我不一定信,但二哥說這話我信。因?yàn)槎鐚依锶说母冻鍪俏矣H眼看見的。
其實(shí)二哥并非是有錢的主,只不過他肯付出罷了。
大哥大嫂也很愿意付出,每年都會給侄子侄女們滿滿的關(guān)愛。
孩子們拿到了壓歲錢,那個高興勁就甭提了。這種歡樂到正月初一體現(xiàn)得更是淋漓盡致。孩子把紅包放在兜里,時不時按一下兜,感受一下錢的存在。沒兜的干脆拿在手上顯擺。大人們則分成兩支小分隊(duì),一支在家留守,等候街坊鄰居們來串門時接待。另一支則外出到村里的家家戶戶拜年,說一句“新年好”道一聲“恭喜發(fā)財”。你興致勃勃,我喜笑顏開。年來時人際交往就多了一份密切,親近。正月初一這天就在你來我往當(dāng)中溜走了。
初一吃完晚飯,大家聊天,商討家族里新近發(fā)生的一些事。大多數(shù)情況是聊著聊著,集體的智慧就聊出來了,解決的思路也清晰了。
今年的情形發(fā)生了一點(diǎn)變化,我婆婆手術(shù)回家,在休養(yǎng)之中。我公公生活不能自理。三哥和四哥輪流陪伴兩位高齡老人,照顧老人的生活起居。二哥回來家里人氣更旺了。
我們精心準(zhǔn)備過年。年來了,我們用自己所有的心力與精力,付出勞動,陪伴著家人,沉浸在親情中。
這種年來與家人相伴的做法存在心中,刻成記憶,永不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