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霞
【摘 要】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公共圖書館的業(yè)務重心出現了圖書管理員職責的轉變、圖書館服務形式的多樣化、圖書管理業(yè)務發(fā)生轉移等表現,從而增加了其對人才的多樣化需求、個別部門的重組合并,針對這種現象需要圖書館能夠成立專門的活動組織部門、更加充分的發(fā)揮網絡部門的作用、設置更開放性的平臺收集公眾需求以提升其內部管理水平。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業(yè)務轉移;內部管理
隨著科技發(fā)展尤其移動互聯技術的發(fā)展導致當下廣大讀者的閱讀習慣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除了在校學生外絕大多數的成年人都是運用移動互聯設備獲取知識、信息。隨著平板電腦、電子圖書閱讀器等設備的推廣普及,越來越多的讀者正在享受成本更加低廉、更加便捷的移動閱讀。這些原因導致公共圖書館的傳統重心業(yè)務正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一些代表圖書館的專業(yè)工作,例如采編等工作正在逐步被外包,另一些又逐步被計算機自動化所取代。而更多的宣講、主題展覽、作者見面會、數字圖書館等原本并不屬于圖書館主要業(yè)務的工作正逐步成為業(yè)務潮流。
一、公共圖書館業(yè)務重心轉移的表現
(一)圖書管理員職責的轉變
讀者來到圖書館首先接觸到的就是圖書管理員,在傳統的圖書館中圖書管理員的職責主要就是借書還書、歸類、上架,或者幫助查找相關書籍借還情況。然而隨著時代科技的發(fā)展,現在很多基本的圖書查找、借還工作都可以通過計算機由讀者自己進行。而在今天,各種外包項目和圖書自動定位項目將圖書管理員從繁雜重復的工作中解脫出來,使得圖書管理員的職責變得更加貼近讀者。指導讀者初次使用圖書館自助系統、解答讀者關于某本圖書的疑惑,或者一起探討某些圖書的具體內容等等。與此同時,借助計算機后臺設備,圖書管理員還承擔著分析讀者借閱數據、圖書的統計分析工作。
(二)圖書館服務形式的多樣化
傳統的圖書館的首要職能便是提供書籍的借閱,民眾對于圖書館的印象也僅限于此,加上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似乎導致民眾對于紙質書籍的需求愈發(fā)減少,這就導致民眾對圖書館的需求似乎在日益降低。然而,在這種背景下就需要更加強調公共圖書館的公共性。民眾也許是對紙質書籍的需求減少但并不代表其對書籍的需求對知識的需求減少,任何形式的能夠滿足公眾對書籍的需求對知識的需求活動都可能成為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內容。在當下,正有越來越多的公共圖書館本著此種思想,開辦各種主題的書籍展覽會、畫作展覽會、讀者交流會、某主題的研討會等。
(三)圖書管理業(yè)務工作發(fā)生轉移
對書籍進行編目、分類一直是該專業(yè)的核心工作,然而目前大量采購書籍的編目分類工作正由供應商運用計算機系統自動化編成提供,小量的采購工作也可以運用互聯網進行高效便捷的編目、分類。傳統的圖書管理業(yè)務核心正在逐步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高效低成本的運作方式。
二、業(yè)務轉移對公共圖書館內部管理帶來的挑戰(zhàn)
(一)多樣化的專業(yè)人才需求
由于公共圖書館為迎合廣大讀者真正的讀書需求開始構建各種線上的圖書館,同時開展各類主題的相關展覽、讀書會、研討會等,這些服務形式都是有別于傳統的圖書館業(yè)務,因此傳統的圖書館人才難免不能夠很好的適應和引導工作的順利開展。公共圖書館在成為多樣化綜合性的圖書館的時候需要大量多樣性的人才,例如網絡電子圖書館的搭建就需要計算機人才。
(二)相關部門的變動
在公共圖書館業(yè)務重心的轉移造成自身定位的更改,變?yōu)楦泳C合性圖書館的過程中,一些傳統職能已經弱化的部門需要進行重組,而一些適應于新任務為了更好的服務于讀者的功能性部門又需要新設立。重組和新設對圖書館而言是一項具有挑戰(zhàn)意義的工作。
三、公共圖書館應對調整的對策建議
(一)成立活動組織部門,開展多形式的讀者活動
有上述分析和社會公眾對公共圖書館的現實需要,公共圖書館的職能正在發(fā)生轉變,逐步成為公眾的綜合性分享空間,需要公共圖書館舉辦更多的主體活動。這就需要更多的活動公關方面的人才,來進行活動組織推廣。在當下一些圖書館已經在主題活動中樹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讀者走進圖書館,滿足其對書籍對文化的追求。
(二)重視網絡部門作用,拓展線上圖書館功能
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當下的中國幾乎已經實現萬物互聯網,互聯網+的形式也能夠很好的和公共圖書館結合。根據最新的調查顯示,雖然讀者對紙質書籍的需求呈現下降態(tài)勢,但對電子讀物的需求一直在增加,也就是說公眾對書籍的需求仍在增長。公共圖書館應當重視網絡部門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出線上圖書館的種種功能,不僅能夠讓讀者通過相關客戶端完成對紙質圖書的借閱、進行網絡圖書的借閱,還能夠通過線上圖書館定期提供的一些活動和知識推廣滿足自身需求。
(三)設置開放性平臺收集讀者需要
公共圖書館始終是服務于公眾文化需求的地方。因此需要更加的了解讀者需求。這里設置開放性平臺包括線上和線下的多種平臺。在線下,讀者進入閱覽室或者在借閱室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書籍可能不再需要圖書管理員的幫助,通過書籍的相關定位指示就可以自己找到。圖書管理員更多的承擔著和讀者進行交流溝通了解其需求的任務。在線上這可以運用相關客戶端收集相關需求建議。
四、總結
公眾圖書館在時代科技的發(fā)展下產生了不可避免的客觀性轉移,這些轉移會給圖書館的內部管理帶來一定沖擊,因此需要圖書館能夠成立專門的組織活動部門、充分發(fā)揮網絡部門的作用、在線上和線下建立起開放性平臺收集讀者需要,以滿足公共圖書館轉型為綜合性文化共享空間。
參考文獻:
[1]魏建琳.公共物品理論視閾下社區(qū)圖書館的概念與演變規(guī)律探析:公共物品理論視閾下社區(qū)圖書館若干命題的思考之一[J].圖書館建設,2014(3):9-11.
[2]張曉林.顛覆數字圖書館的大趨勢[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1(5):4-12.
[3]初景利,楊志剛.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圖書館新消亡論論辯[J].圖書情報工作,2012,56(11):5-11.
[4]劉民,萬曉.網絡環(huán)境下高校圖書館技術部職能的轉變與創(chuàng)新[J].中國科技博覽,2015,(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