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崗
舊時言嶗,必及即墨,緣于嶗山屬即墨轄地。
即墨之東南,四十里皆山焉,山之大者曰嶗山,峰之高者曰巨峰。
古云:“泰山雖云高,不如東海嶗?!狈翘撟u(yù)哉,形勝名山之冠焉。
華夏名山,皆山奇而遠(yuǎn)海。成山、蓬萊山臨海而不奇,兼而有之者唯嶗山。觀其凌峰之高,不讓岱岳;盤道入空,險比華山;飛瀑澄潭,媲廬山之美;古松怪石,及黃山之致??芍^攬眾山之奇,集眾山之妙境。
我愛嶗山,非為名山而愛,是因?yàn)樯谒归L于斯,純情感使然。
我愛嶗山,是因?yàn)樗哂猩綎|大漢的神采與豪壯,它石骨外露,如肌肉之健美,骨骼之結(jié)實(shí),展現(xiàn)著青島男人優(yōu)秀的特質(zhì),豪放,率真,霸氣!因?yàn)橛写蠛5挠骋r,又顯得優(yōu)雅與氣宇軒昂。
大約二十年前的正月初四,我獨(dú)自去游嶗山,那個時候正月去的人不多,偶爾碰到三倆游人,多是外地打工在這過年的,當(dāng)?shù)厝舜蠖荚诩野菽昊蛱接H訪友。
此次游嶗山,主要是想親自體驗(yàn)嶗山文化,沾些靈氣。所以只帶了筆記本和相機(jī),目的是想把一些牌匾、石碑石刻能照下來就照,照不下來就用筆記。當(dāng)晚與旅店看門的老大爺請教了景點(diǎn)的線路與重點(diǎn),也沒敢出門,看《嶗山志》到半夜便睡了。
第二天早上起床,按老大爺?shù)闹笇?dǎo),從下清宮開始一路上游?,F(xiàn)在回想起來有兩個景點(diǎn)印象比較清晰。
上清宮
這里四面環(huán)山合抱,澗壑幽奇,清流曲水。門前兩株銀杏蒼老參天,宮內(nèi)花卉古木繁茂,乃修真佳地。據(jù)說邱長春來嶗居此最久。有詩贊曰:“門前排列錦為屏,門內(nèi)清蔭綠滿庭,百歲牡丹千歲杏,一花一木亦通靈?!?/p>
我轉(zhuǎn)到那里時,已是夕陽欲下,金色的陽光映紅了上清宮的飛檐雕梁,像是在重演她的輝煌與神秘。就在我醉賞美景之時,門里走出一道人,一身青衣,發(fā)髻高簪,道風(fēng)仙骨,夕陽撒了他一身玄光。他側(cè)坐于門檻之上,輕吹長簫。悠悠簫聲,低沉幽遠(yuǎn),猶如天籟之音,沁人心脾。天上一抹紅云駐足聆聽;門前古樹上的小鳥停下了喧鬧,似乎也被簫聲里的故事感動的鴉雀無聲。我突然想起手里的相機(jī),慌不擇路式的拍了幾張。
天色開始暗了下來,一曲終盡。云走遠(yuǎn)了,樹上的小鳥偶爾傳來幾聲輕啼,道人掩門而回。眼前這一幕,簡直是一個幻覺,突然的來了,又忽然的消失。當(dāng)一切恢復(fù)了平靜,一陣?yán)滹L(fēng)吹我一個寒噤,我便向旅店的方向返回。
明霞洞
天剛剛亮,我就起床向明霞洞方向出發(fā),發(fā)現(xiàn)石刻或拍照或手記。停停走走,林中空氣清如泉水,讓人感到暈氧。山坡小路上,一年輕道人迎面而來,可能是因?yàn)樵绯咳讼。l(fā)髻未簪,上衣開襟,輕步如飛,一頭長發(fā)飄然飛揚(yáng),我到路邊相讓,他一閃即過,步履輕盈,飄飄如仙。
從山下沿陡峭的山徑拾級而上,一路濃蔭蔽日,幽篁凌霄,景物古奇。經(jīng)過數(shù)十盤折,始到洞下。明霞洞是一塊天然的巨石構(gòu)成,上刻“明霞洞”三字,洞壁鐫有名人詩刻和孫紫陽行狀。
明霞洞這里,地角奇特,看山看??丛茻o不是獨(dú)到視野。尤其夜里賞月更具情趣,明月當(dāng)空,海色山光,景物清奇。
我站在洞前遠(yuǎn)眺,太陽正從海上冉冉升起,滿天紫霞,山披金裝。陽光照在石刻凹字上,投下半側(cè)陰影,我便開始拍照,只是眼前石刻巨大,不能完整拍下來,只好戴上手套防寒一一抄寫。時間一長,感覺渾身清冷。這時,一位道長過來與我搭話,并邀我進(jìn)屋喝茶取暖。
與道長進(jìn)屋落座,道長邊沏茶邊說道:我來明霞洞多年了,第一次看到像你這么個人,在天寒地凍的正月,來此抄寫鐫文,這叫求真啊!
我與道長談了好久,談了好多,也請教了好多。道長很健談,爽朗地講述了出家前后的心情變化,也談了對道教的心得體會。其語言生動真實(shí),讓我對道家有了更深層的理解與認(rèn)識。
分手時,道長送我一幅書法作品,是一首唐詩,賈島的《尋隱者不遇》。是時任國家道教協(xié)會秘書長胡真丹贈給道長的。作品字體秀美,章法天成,我很珍視。
如今,見物思友人。只是,從那次相遇后,再沒去拜訪過道長,甚至道長的容貌,也已經(jīng)完全模糊了,不免心存愧疚。不過,還清楚地記著道長有一個宏愿:貧道愿尋一遠(yuǎn)離人煙之凈地,自耕自給,專心修道。
嘆乎!也不知道長如愿否?
在此,真誠遙祝道長得道隨緣!
——選自中國西部散文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