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開峰 張曉強
34歲的盛昕是一個標準的“80后”,在八五四農場團山社區(qū)工作的五年多的時間里,他重塑了一個“80后”的形象,他靠的不是出眾的才華,不是閃光的獎章,而是年輕干部該有的擔當。
團山社區(qū)班子基本都是年輕人,他們進取心強,思路開闊,但缺乏虛心和耐心,團隊意識也有所欠缺。有一次,管理區(qū)要搞一次職工運動會,盛昕召集班子成員開會討論方案,年輕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本是一次平常的會議,卻幾乎成了一次辯論會,對于他的意見,大家也不怎么信服。
盛昕認為,光靠說教干不好工作,他的工作方式急需轉變,不久之后,他等到了這樣一個機會。
社區(qū)管理員付克飛要結婚,盛昕在社區(qū)布置了一個婚房,讓大家共同為小付慶祝,之后,又請大家一起吃飯,這是這群年輕人第一次彼此深入地了解其他人,距離一下子拉近了,從那次起,班子成員無論有什么大事小情,都愿意找盛昕商量,團山班子成員的凝聚力有了很大提升,盛昕開展工作的阻力也越來越小。
班子成員年輕化,對于加強學習的認識普遍不高,盛昕認為,枯燥的不是學習內容,而是學習方式,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中,他制定了“五學”學習法,并把重點放在了創(chuàng)新載體上。在他的帶領下,團山管理區(qū)堅持每周一課制度,并開展“百家講壇”,讓班子每位成員輪流授課,提高班子成員的學習積極性,針對行動不便的老黨員,采取上門送學辦“巡回講堂”。按照《廉潔自律準則》,編寫劇本、挑選演員以及場景,在一周內就完成了8集微電影的拍攝。利用每天上班的前幾分鐘,設立“三分鐘微課堂”,“習近平用典”、傳統故事、文體藝苑等內容擴展了學習知識面,實用性、指導性強,也使黨員干部在學習中增添了趣味性。同時,還建立了微信群,讓班子成員之間互相交流學習體會,新穎的學習方式,使年輕人的學習積極性有了很大提高。
2013年團山社區(qū)正式組建,面對基本建設將要收尾,配套設施仍不完善的狀況,居民們都找上門來,來反映新建住宅的設施問題,有的居民張嘴就罵娘,這給盛昕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他決心已定要解決這些問題。
要解決問題,首先得了解問題,毫無基層工作經驗的盛昕開始了一戶不落走訪,他每天上班都先把整個社區(qū)走一遍,記錄每個維修、施工進度,找到施工單位負責人問詢解決方案,他還向上爭取各項資金400萬元完成了雨水截留溝、愛心晾衣架、居民圖書室、電熱水器等民生工程建設和設施購置。兩個月下來,人變得又黑又瘦,但他毫無怨言。
2014年初冬,社區(qū)出現了住宅樓暖氣爆裂的現象,施工單位壞了就修,修了再壞,眼看要過保修期,再這么下去如何是好?盛昕查閱了大量法律書籍,咨詢律師,起草了施工單位服氣、住戶滿意的補償協議,他親自帶領管理人員找圖紙查各戶暖氣數量,并上門核對,保證數量準確無誤。同時,又和施工單位負責人反復協商補償金額,連續(xù)12天住在單位,沒白沒黑地走訪,在春節(jié)前3天,協議終于達成,171.7萬元的補償款發(fā)到了居民手中。
團山社區(qū)居民是由15個作業(yè)站撤隊并區(qū)組成的,人員結構復雜,這給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他帶領班子成員共同研究制定社區(qū)民約,按照“便于管理、優(yōu)化服務、促進發(fā)展”的原則,健全網格化管理制度,形成“領導班子—網格管理員—志愿服務隊”的服務框架,同時,開通便民服務熱線,發(fā)放零距離便民服務卡,為居民群眾提供個性化、全方位服務。經過幾年的運轉,這套制度逐漸成熟固定,目前,累計走訪1713戶次,電話問詢375戶次,受理來訪事件93件,較上年下降了70%。收集、解決樓長等居民建言獻策13項,解決居民實際困難213件,累計安置困難居民工作32人。
在扶貧攻堅中,盛昕的心與老百姓貼的更緊了。67歲的李淑芳的女兒因年幼時受傷導致智障,娘倆僅靠每月1190元的退休工資生活,女兒的藥費就得支出500多元,加上撤隊并區(qū)搬遷時欠下4.9萬元房款無力償還。盛昕及時向農場黨委反映情況,提出幫扶建議,爭取低保政策,最終農場黨委對社區(qū)提出的幫扶建議認真研究并決定:每月從精準扶貧款中發(fā)給李淑芳1500元,其中1000元用于還房款,500元作為生活費。李淑芳得知解決方案后,她竟激動地哭出聲來,這筆專款不僅解決了眼前的困難,而且使她女兒未來的生活有了保障。
在簽訂暖氣爆裂補償協議的時候,施工方找到了盛昕,想降低一些補償額度,還帶了一個鼓鼓囊囊的信封,硬往他手里塞。盛昕的堅決拒絕讓施工方惱羞成怒:“像你這樣的人,這輩子也沒發(fā)展”。盛昕說:“我有沒有發(fā)展老百姓說了算,不是你!”
有一次,一個大學同學找到了盛昕,說帶了幾個朋友到農場,想請他接待一下,盛昕讓妻子自掏腰包訂了飯店,自己并沒有出席,朋友很不高興,給盛昕打來電話,半真半假地說:“這官讓你當的,朋友都不認了?”盛昕說:“我相信你能理解我,因為我們都是好朋友?!?/p>
盛昕在社區(qū)經常幫助一些家境拮據的居民,社區(qū)用工,他將機會留給生活相對困難的居民,逢年過節(jié),自掏腰包慰問困難戶。2014年的春節(jié)期間,一個得到上崗工作機會的困難戶為他的女兒買了一件衣服,送給了他的妻子,得知情況后,盛昕給妻子好頓埋怨,最終,一家三口來到了困難戶家中“致謝”,臨走時還放下了500元錢。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2016年,團山社區(qū)做為墾區(qū)唯一的代表被授予省“十佳和諧社區(qū)”稱號,盛昕本人也榮獲總局“優(yōu)秀共產黨員”、管理局“十佳管理區(qū)書記”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