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經濟時報》8月26日文章,原題:鑒于無處不在的二維碼和快遞,在中國購物是一種享受當我離開生活一年多的北京返回位于孟買家中的第一天,母親急促的叫喊聲將我從午后的小憩中驚醒。有一件緊急的差事:客人已經在來的路上,制作甜點和奶茶的原料卻已經用完?!霸購牡昀镔I點糕點回來!”當我匆忙沖出房門,媽媽的叫喊聲還在屋里回蕩。走到一半,我不得不停下腳步返回家中。原來,我只拿了手機而忘了帶現金。半夢半醒可能是這出鬧劇的罪魁禍首,但這樣的條件反射卻是源于已在中國形成的消費習慣。在中國,用手機可以支付一切費用。
在北京生活的一年多里,我和大多數城市居民一樣,完全不用現金。超市購物、音樂會門票、電費和水費、房租、移動早餐車——我通過掃描二維碼支付每一筆消費。如今,移動互聯網已成為中國數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發(fā)展基石。過去幾年,中國數字生態(tài)系統(tǒng)飛速發(fā)展。根據統(tǒng)計,中國有7.24億人使用手機上網。在應用功能和線上線下整合等方面,中國互聯網的優(yōu)化程度或許比其他任何國家都高得多。這一潛力的很大一部分是由二維碼主導的。前幾天,我在北京偶遇一位街頭藝術家,在他身邊放著一個印有二維碼的小牌子。如果你喜歡他的表演,你可以掃描二維碼向他發(fā)送紅包。
生活消費的點滴也是中國互聯網巨頭重點關注的領域。在上海和北京等城市的新零售超市,通過自動結賬和人機交互,購物正變得越來越數字化。
中國數字經濟帶來的便利性極其驚人。線上零售固然令人印象深刻,但真正的明星當屬外賣配送。從感冒藥到香煙,甚至是一盆火鍋都能送到你的公寓?;蛘?,可以是快速飛馳的高鐵列車。在從北京開往安徽的高鐵列車上,厭倦車上快餐的我和同事通過鐵路應用程序訂了一份外賣。大約30分鐘后,當我們乘坐的列車駛入下一站的站臺,快遞員飛速登上列車將我們預定的餐食準時送達車廂。只需要一個應用程序,一切都可以輕松搞定。但我最喜歡的中國互聯網與線下世界融合的例子當屬發(fā)紅包?!ㄗ髡進ithilaPhadke,胡建坤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