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瑞華 劉利明
摘 要:針對煤礦井下綜采工作面順槽刮板轉載機用自移系統(tǒng)存在的問題,通過統(tǒng)計歸納和理論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常用刮板轉載機自移系統(tǒng)的結構形式,并基于問題進行結構優(yōu)化和改進,使其與刮板轉載機的配套更合理、設備推移更便捷、順槽巷道適應性更強。
關鍵詞:順槽;刮板轉載機;自移系統(tǒng);結構優(yōu)化
0前言
隨著技術的發(fā)展以及煤礦機械化采煤的迅速發(fā)展,井下工作面的綜采設備朝著大運量、大功率、大重量的方向發(fā)展,其中,順槽內的刮板轉載機和輪式破碎機也得到了較大發(fā)展,現有刮板轉載機最大槽寬為1600mm,運輸能力可達5500t/h,輪式破碎機破碎能力可達6000t/h,這么大的運輸能力和破碎能力,也導致設備的重量很大,存在推移困難等問題。
目前,順槽刮板轉載機與破碎機等順槽轉載破碎設備的移動方式多種多樣,但很多情況下,均需要配置刮板轉載機自移系統(tǒng)推移或輔助推移。尤其對于長度較大的刮板轉載機(≥60m)以及大破碎能力的破碎機,由于落地段長度隨著刮板轉載機的長度加長而增長、破碎機隨著破碎能力增大而重量增大,刮板轉載機落地段以及破碎機重量增大導致在重力和摩擦力等作用力的阻礙下推移困難,這時就需要通過增加轉載機自移系統(tǒng),減少作用力的阻礙,保證刮板轉載機與破碎機推移順暢。
本文以國內常規(guī)刮板轉載機自移系統(tǒng)為研究對象,通過對現有結構的分析研究,提出改進性措施和方法。
1現有結構分析
刮板轉載機自移系統(tǒng)主要包括支撐結構、導向輪和軌道三個部分,分析如下。
(1)支撐結構分析。
目前國內比較常見的的支撐結構主要有導套式、油缸直連式。導套式優(yōu)點在于油缸杠桿不受力,將受力轉嫁到內、外缸套上,依靠缸套間隙限制保證油缸始終垂直與地面,而其缺點內外缸套由于本身間隙小,油缸伸縮時,內外缸套摩擦力較大,油缸管路需要預埋或增加轉接頭,為了保證強度,油缸拆卸困難;而相對于導套式,油缸直連式結構簡單,油管、油缸拆裝均相對方便,但由于油缸是直連,油缸活塞桿受力,在特殊地質條件下,油缸容易損壞。
(2)導向輪分析。
如下圖2所示,導向輪組主要由楔形導向輪、直面導向輪,楔形導向輪優(yōu)點在于接觸面為斜面,煤及其他物料在導向輪運動過程中,會被導向輪沿著斜面擠出,不會阻礙導向輪的運動,其缺點結構限制尺寸;直面導向輪結構設計相對不會受限,但其在運行過程中容易在導向輪與導軌間夾雜物料,影響導向輪的運動。
(3)軌道分析。
如下圖3所示,導軌結構主要依據導向輪結構設計,其基本功能就是軌道,同時需要提高與地面摩擦力以幫助推移油缸順利推動轉載機機破碎機。
2結構優(yōu)化
通過對刮板轉載機自移系統(tǒng)支撐、導向輪和軌道等三大結構板塊的分析研究,歸納整理出現常用刮板轉載機自移系統(tǒng)結構上存在的不足之處,為使刮板轉載機自移系統(tǒng)功能更合理、使用更簡便、適用性更高,基于上述的問題進行結構優(yōu)化,具體優(yōu)化方案如下。
(1)結合導套式、油缸直連式兩種支撐結構,導套式結構在相對于直連式優(yōu)點突出,對其結構進行優(yōu)化,
a、在外套邊緣過渡以及內外缸套之間增加潤滑脂,減少內、外缸套摩擦力:
b、設計特殊連接裝置,在不拆卸其他零部件的情況現可直接將油缸從上方取出。
(2)充分利用楔形導向輪的優(yōu)點,對導軌結構進行優(yōu)化
a、在導軌底面沿著轉載機運行方向增加犁板,使得導軌支撐到底板時,犁板能夠與底面產生反作用力增大摩擦力。
2)為了防止由于摩擦力不足,導軌反向滑動的情況出現,在導軌末端增加錨固座,利用單體支柱將導軌固定后,順利推移轉載機。
3結論
本文通過對刮板轉載機自移系統(tǒng)的支撐結構、導向輪和軌道等結構的分析研究,歸納整理出現有結構存在的不足之處,并基于這些問題,提出了建設性的方案和措施,得出結論如下:
(1)對于刮板轉載機自移系統(tǒng)支撐裝置結構問題,可通過外套邊緣增加倒角以及內外缸套之間增加潤滑脂以及優(yōu)化連接塊的方式解決;
(2)對于刮板轉載機自移系統(tǒng)導向輪存在的問題,可通過導軌底面沿著轉載機運行方向增加犁板和增加錨固座等方式解決;
(3)刮板轉載機自移系統(tǒng)各功能結構的型式要以使用的實際工況為前提,設計時需要因地制宜。
參考文獻:
[1] 仝礦偉,陳宜新等. 轉載機自移裝置設計及應用.煤炭技術,2007(8):16-17
[2] 趙長海,柯昌青等. 轉載機自移裝置的探討與改進.煤礦機械,2012(7):194—195.
作者簡介:
傅瑞華(1983 - ),男,漢族,寧夏同心人,工程師,學士,寧夏天地奔牛實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刮板機研究所工作,研究方向:煤炭機械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