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語文閱讀教學,豐富學生閱讀內容,使學生閱讀質量得到提升,進而使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得到提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本研究就對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拓展學生閱讀教學的策略進行探討分析。
一、對語文閱讀內容進行拓展,提高學生閱讀興趣
在語文教材中所收錄的文章都有著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選入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經過細心斟酌和挑選來的,所以其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和學術價值。每篇文章都和小學生的發(fā)展水平相協調,所以語文閱讀是較為重要的閱讀資源。據此,應該以語文教材為基礎,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拓展,充分利用教材文章,并以此為基礎找到合適的角度進行閱讀教學的拓展。對閱讀進行拓展的基礎和前提即是立足文本,但是進行語文閱讀的拓展需要突破教材文本范圍,跳出文本的桎梏,對閱讀內容進行拓展,使學生的閱讀興趣以及內部動力得到激發(fā) 。
對于小學生而言,激發(fā)自身的閱讀興趣是較為重要的,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文本閱讀的時候,應該對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水平進行充分的考慮,使學生的閱讀內容豐富性得到提高。小學階段的學生,其思維模式主要是形象思維,沒有較強的抽象思維,所以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具有較強故事性的,也附有插畫的閱讀書籍,使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
二、通過閱讀交流來使學生的閱讀質量提高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提高學生的閱讀教學效率,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開展一些具有較強趣味性的活動,使學生的閱讀興趣得到激發(fā),提高自身的閱讀動力。另外,在進行語文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交流和溝通,通過開展活動來促進學生交流。在面對同篇文章的時候,不同的讀者會產生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所以閱讀活動的開展,就是為了能讓學生在交流和溝通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促使學生從自我閱讀轉向對話交流,以此來使學生的閱讀深度得到提高。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其生活經驗較為貧乏,也沒有較為豐富的知識儲備,所以可以讓學生在閱讀活動中糾正自身的閱讀認知偏差,將其他同學的感受和觀點進行吸收。再者,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較為豐富的想象力以及創(chuàng)造力,而通過閱讀活動能使學生的學習潛力得到挖掘,進而起到取長補短的活動效果。
如,在進行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二組課文的學習時,因為這組課文都是對不同地區(qū)的民俗風情的描寫,像《各具特色的民居》、《北京的春節(jié)》以及《和田的維吾爾族》等文章。教師可以根據這組課文的實際特點來進行相關資料的查閱,引導學生對不同地區(qū)的民俗風情進行了解,同時將閱讀成果向老師和同學進行展示。參加到閱讀活動中的主體,除了學生還可以涉及到教師以及家長,在活動開展過程中,課題通過引導、交流以及傾聽等給予孩子足夠的閱讀支持以及鼓勵,使學生的閱讀教學有效性得到提高。
三、通過為學生進行閱讀氛圍的營造使學生閱讀自主性得到提高
在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對閱讀時間和空間進行拓展,保證學生有充足的閱讀時間,并將其作為拓展閱讀教學實施的基礎,沒有時間以及空間保證的閱讀教學是難以得到落實的。在以往的語文閱讀教學中,通常都是在課堂上進行了教學,但是課堂時間是比較有限的,所以難以保證閱讀能深入持續(xù)的進行。據此,教師應該對學生的課前以及課后閱讀加以重視,使學生培養(yǎng)起良好的閱讀習慣。
如,在進行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中《草船借箭》這篇文章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進行相關背景資料的查閱,使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提高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使學生的知識量得到豐富。在對閱讀時間進行拓展之外,教師還應該突破閱讀空間的桎梏,打破教師的限制,引領學生走進圖書館或者書店等,讓學生去發(fā)現更為豐富多彩的閱讀空間。教師需要對課堂和教師的束縛進行突破,使閱讀時間以及閱讀空間得到拓展,這就需要教師對閱讀氛圍進行營造,使學生的閱讀自主性得到提高。在小學階段的學生,有著愛玩的天性,所以不容易使自身的注意力集中起來,難以進行有效的閱讀學習。所以,不管在教室內還是圖書館等場所,教師都應該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氛圍,保證學生能在這種良好的閱讀氛圍中開展閱讀活動。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加強對拓展閱讀教學的重視,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fā)學生閱讀自主性,使學生的閱讀深度得到強化,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進而提高拓展閱讀效率,實現語文拓展閱讀教學目標。
冷述忠,黑龍江寶清縣八五二農場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