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勝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三年級上冊P104--107例1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借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集合的思想,初步建立解決簡單重疊問題的方法模型。
3、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比較、善于有序思考,善于知識遷移,逐步獲得一些良好的數學思想方法。
重點難點:
初步建立解決簡單重疊問題的方法模型。
教學準備:
PPT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PPT1出示)這個學期我們秋游去的哪兒?(預設:方特),我當時在進園的門口遇到了一件奇怪的事:有兩對需要購票才能進園的父子,可他們只買了3張票,卻也順利地進了方特,這是為什么?
(預設)生:這3個人中,應該有一個既當爸爸的角色,又當兒子的角色了。
過渡:既當爸爸的角色又當兒子的角色,他身份重疊了。這就是數學知識集合中的重疊問題。)【師板書:重疊問題】(PPT2出示)
師:看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PPT3-4)把下面動物的序號填寫在合適的圈里。
過渡:你會不會用剛才我們學的新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呢?
2、(PPT5-10)出示問題情境:
(1)
爸爸媽媽喜歡的水果一共有多少種?
(預設)生1:9種
生2:8種
師:你們認為誰的正確呢?理由是什么?(指名)
生:5+4-1=8(種)(方法1)
師:為什么要“-1”呢?
生:因為香蕉算了2次,所以要“-1”。
師:還可以怎么計算呢?
生:4+1+3=8(種)(方法2)
師:這里為什么又要“+1”呢?把我弄糊涂了哦!
生:因為“4”和“3”里香蕉都沒算,所以要“+1”。
(2)小結:
因為“有1種水果是爸爸媽媽兩人都喜歡”。所以我們可以用
方法1:5+4-1=8(種)或 方法2:4+1+3=8(種)求出問題。
過渡:如果爸爸媽媽喜歡的水果種數不變,還會有什么可能出現呢?
三、鞏固新知:
如果爸媽喜歡的水果種數不變,還會有什么可能出現呢?怎么計算?( PPT11)
生1:可能有2種水果是爸爸媽媽兩人都喜歡。5+4-2=7(種)
生2:可能有3種水果是爸爸媽媽兩人都喜歡。5+4-3=6(種)
生3:可能有4種水果是爸爸媽媽兩人都喜歡。5+4-4=5(種)
生4:可能爸爸媽媽兩人沒有共同喜歡的水果。5+4=9(種)
過渡:這么難的問題都沒難倒你們,看來你們真的很棒哦!還有信心繼續(xù)嗎?
四、變式拓展
1、比較:請你想一想,下面哪個屬于重疊問題?
(1)男生有5人,女生有4人,男生、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6+4=10(人)
答:男生、女生一共有10人。
(2)參加跳繩的有5人,參加踢毽子的有4人,其中有1人兩個都參加。一共有多少人?
6+4-1=9(人)
答:一共有9人。
(3)我的前面有5個人,后面有4個人,這一隊一共有多少人?
6+1+4=11(人)
答:這一隊一共有11人。
2、拓展:
(1)班上每個小朋友都參加了體育運動,有10人參加了踢毽子,有15人參加了跑步,有20人參加了跳繩,其中有1人三項運動都參加了,其余的小朋友都只參加了1項。全班共有多少個小朋友?
10+15+20-1-1 = 43(人) 【為什么要減2個1】
答:全班共有43個小朋友。
(2)班上每個小朋友都參加了體育運動,有10人參加了踢毽子,有15人參加了跑步,有20人參加了跳繩,其中有2人三項運動都參加了,其余的小朋友都只參加了1項。全班共有多少個小朋友?
10+15+20-2-2=41(人) 【為什么要減2個2】
答:全班共有41個小朋友。
五、總結布置:
1、布置:書上鉛筆完成P106頁1—3題。
2、總結:今天我們運用“韋恩圖”,解決了集合中的重疊問題。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也會出現相交重疊的時候,比如:同學之間互相尊重、勤學好問、自信......!希望我們的生活在友好的相交重疊之中越來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