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黎明
(湖南財經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機電工程系,湖南 衡陽 421002)
圖1所示為碎紙機刀片零件圖,年產量2000萬件。刀片材料采用抗剪強度為310~380MPa,屈服強度為235MPa,厚度為2mm的Q235生產;刀片上的兩齒用于碎紙,兩齒尖厚度為0.2mm,前角為50°,后角為5°,刀齒要求鋒利、表面光滑無毛刺;整個刀片平面度公差不超過0.1mm,厚度不超過2mm。
圖1 兩齒刀片零件圖
根據(jù)該刀片的結構特點和使用要求,如果采用單工序沖裁模或復合沖裁模進行生產會出現(xiàn)如下問題。
(1)模具中刀齒成形處應力集中,模具容易在此處開裂,模具壽命短。
(2)一套模具無法到達刀齒齒尖厚度0.2mm的要求,需多套模具成形,生產效率低,不利于大批量生產。
(3)多套模具沖裁時,由于各工序之間的定位誤差,會造成零件的精度難以保證。
(4)沖裁所形成的塌角,成形不了鋒利的刀齒。因此該零件采用單工序模具和復合模具沖裁是不合適的。而級進模雖然存在模具結構復雜、模具制造精度高、模具維修困難等缺陷,但可將復雜沖壓工序分解為簡單工序,同時通過沖壓設備與自動送料機構配合,實現(xiàn)高速自動化生產,提高生產效率。此外可利用級進模上設計的精確定位裝置提高材料利用率,穩(wěn)定產品質量。根據(jù)上述分析并綜合產品的形狀和要求,結合產品的生產批量,確定該產品采用級進模生產是合適的。
排樣在級進模的設計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決定零件成形過程中的工位數(shù)、不同工序先后次序、步距大小和定位方式等。對大批量生產來說,在排樣設計時除了考慮產品質量、模具壽命、生產效率等因素外,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制件成本非常重要。
本套模具采用自動送料機構控制送料步距,由導正銷精確導正。為達到刀齒形狀和尺寸要求,對刀齒的成形采用了沖工藝缺口、刀齒壓形、刀齒合成切邊4道工序,最后采用整形工序滿足刀片平面度和厚度要求。整個刀片的成形共設計9道工序。為提高材料利用率,本產品采用了將產品旋轉的斜排方式,具體設計了兩種排樣方案。
方案一采用單排斜排的方式,即將產品旋轉40°后進行排樣,如圖2所示。
該方案在刀片刀軸安裝孔處先沖一個φ8工藝孔作為導正銷導正孔,采用單排導料銷導正。條料寬度為33mm,步距為31mm,零件由CAD查為676.5mm2,材料利用率為66.1%。共設計11個工位,其各工位完成的工序如下:工位1沖導正孔;工位2沖工藝缺口;工位3刀齒壓形;工位4刀齒一側修邊;工位5、工位6刀齒另一側修邊;工位7空步;工位8沖刀軸安裝孔;工位9切斷;工位10空位;工位11整形。
圖2 排樣方案一
方案二采用雙排斜排方式,即將其中的一排旋轉40°,另一排旋轉45°進行排樣,這樣在不影響模具強度的情況下,使得材料利用率會進一步提高,如圖3所示。
該方案在兩排刀片刀軸安裝孔處各先沖一個φ8工藝孔作為導正銷導正孔,采用雙排導料銷導正。條料寬度為63mm,步距為31mm,材料利用率為69.2%。也設計11個工位,其各工位完成的工序如下:工位1沖2—φ8導正孔;工位2沖工藝缺口(三處);工位3刀齒壓形(三處);工位4刀齒一側修邊(四處);工位5(兩處)、工位6(一處)刀齒另一側修邊;工位7空步;工位8沖刀軸安裝孔(兩處);工位9切斷;工位10空位,工位11整形。
圖3 排樣方案二
與方案一相比,方案二的材料利用率高,且采用兩排導正銷導正,定位精度高,盡管模具結構略復雜,但生產效率提高了一倍。考慮到該產品屬于大批量生產,且精度要求較高,故選用方案二進行生產。
兩齒刀片級進模結構如圖4所示。模具通過壓力機上配有的自動送料機構送料來滿足自動生產的要求。
該模具上模部分由上模座、上墊板、固定板、卸料板墊板、卸料板及凸模、導料銷、彈頂銷等組成,下模部分由下模座、下墊板、凹模、凹模鑲件、浮動銷、導料板等組成。為確保刀齒壓形和修邊時上、下模能保持正確的位置,模具采用了內、外雙重導向,即外導向采用 4 套滾珠鋼球外導柱、導套;內導向采用4套精密的小導柱,小導套。條料送進時,先沿外導料板38送入,進入內導料板后,由于未設計初始擋料銷,只能由人工控制其起始位置,然后開啟自動送料機構進行自動送料。在調節(jié)自動送料機構的送料步距時,應使每次的送料步距比所需的實際送料步距多大約0.1mm,以便導正銷導正。當條料到達工位1時,由沖導料孔凸模4沖出兩導料孔,上?;爻虝r,由浮動銷31將條料抬起,條料在自動送料機構作用下,向前送進一個步距,上模下行,先由導正銷10實現(xiàn)條料的精確定位,再由沖工藝孔凸模5在刀齒部分周圍切出工藝孔,如此往復,完成零件的沖壓成形。
圖4 模具結構
為便于條料順利送料,模具采用了內、外導板導正條料的送進方向,同時設計了多個浮動銷在條料送進前將條料從凹模面上抬起,避免沖裁時產生的一些缺陷影響條料的送進。為防止上模上行時條料黏附在導料銷上,在卸料板上設有彈頂銷,便于將條料與導正銷脫離,以免條料隨上模上行由導料板掛脫時產生變形,影響條料送進。
該產品沖裁時由于材料厚度較厚,沖裁力較大,為避免凸模在沖裁時被拔出,圓形凸模采用階梯式結構,異形凸模采用掛臺式結構。同時,為防止凸模沖裁時彎曲變形或折斷,卸料板與凸模的單邊間隙不超過0.02mm,以便對凸模起到護套式的保護作用。
凹模中的沖裁部分均采用鑲件,便于磨損或損壞時更換。在凹模的產品脫離部位開設斜面,以便于產品整形后脫離凹模,避免產品重復整形時壓壞或造成安全隱患。
該產品成形的關鍵是要保證刀齒部分的形狀和功能要求,為此在工藝上采用了預切工藝孔和刀齒合成切邊的方法,達到了刀齒的設計要求;在模具設計上采用雙斜排方式,不但節(jié)約了材料,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通過雙導正銷導正,滿足了條料的定位精度,保證了產品質量。經生產,刀片質量達到了圖紙要求,模具生產穩(wěn)定,生產效率高,該模具達到了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