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王亦晴
民族歌劇《紅色娘子軍》劇照圖/李少雄
“久久不見久久見,久久見過還想見?!苯衲?月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并發(fā)表主旨演講,在演講開頭他引用了海南經典民歌《久久不見久久見》的這句歌詞?!毒镁貌灰娋镁靡姟肥且皇子煤D戏窖匝莩母枨?,創(chuàng)作靈感來源于黎族聚居區(qū)的民歌,詞曲婉轉、深情,在瓊州大地廣為傳唱。
每年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歌曲《萬泉河水清又清》的旋律也時?;厥幵跁鰞韧狻!叭f泉河水清又清,我編斗笠送紅軍。軍愛民來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一家親……”《萬泉河水清又清》是電影《紅色娘子軍》的插曲,也是在新中國成立后,海南題材第一次運用在音樂中,多年來傳唱不衰。
除此之外,《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請到天涯海角來》《永遠的邀請》等經典曲目,以及一批海南方言歌曲也用“無國界的語言”,向世界發(fā)出熱情的邀請。
《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創(chuàng)作于1970年代,是海南的一張“早期名片”。1970年代初期,“文化大革命”尚未結束。1972年8月,為了紀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fā)表30周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一本歌曲集《戰(zhàn)地新歌》,書名出自毛澤東的詩句“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以示這些新歌比以往的舊歌更“香”。在那文藝資源十分匱乏的歲月,《戰(zhàn)地新歌》備受矚目。此后依慣例每年都出版一本,到1976年共推出了五輯。第二輯開始向全國征稿時,廣東省送來了這首《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詞曲作者分別是鄭南和劉長安,二人都是廣州的文藝工作者。最終,這首歌通過評審入選。
正是從這一年起,每年《戰(zhàn)地新歌》的出版發(fā)行、播放傳唱都是重大政治任務。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李雙江在這輯歌曲中選中了這首歌,他熱情似火、高亢嘹亮的傳唱,使這首歌曲如同插上了翅膀,飛遍祖國的大江南北。
“在那云飛浪卷的南海上,有一串明珠閃耀著光芒。綠樹銀灘風光如畫,遼闊的海域無盡的寶藏,西沙,西沙,西沙。祖國的寶島,我可愛的家鄉(xiāng)?!?976年上映的電影《南海風云》,讓歌曲《西沙,我可愛的家鄉(xiāng)》紅遍大江南北,傳唱40多年經久不衰。這首歌有著優(yōu)美動聽的旋律和濃郁的民族風格,在眾多歌唱海南的歌曲中獨樹一幟。
據(jù)詞曲作者呂遠介紹,這首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是1974年爆發(fā)的西沙海戰(zhàn),中國成功擊退了來犯之敵,收復西沙三島。同年,海政文工團派出部分藝術家來到西沙采風,要以西沙海戰(zhàn)為題材,創(chuàng)作一批歌頌廣大軍民、歌頌祖國的文藝作品,呂遠正是其中一員。采風結束后,呂遠就在三亞的大東海邊寫下了歌曲《我愛西沙》。1976年,為了給電影《南海風云》創(chuàng)作電影插曲,他再次來到三亞和西沙,創(chuàng)作了《西沙贊歌》《飛翔吧,海燕》,并在《我愛西沙》的基礎上重新修改創(chuàng)作了《西沙,我可愛的家鄉(xiāng)》。為了寫好這首歌,他曾經深入到陵水、儋州等地漁村收集漁歌素材。最后,這首歌以清新、歡快的曲調呈現(xiàn),表達對祖國領土、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一經推出很快便流傳開來。
“請到天涯海角來,這里四季春常在,海南島上春風暖,好花叫你喜心懷……”。從1980年代開始,這首《請到天涯海角來》以詩意的歌詞、明快的節(jié)奏傳遍神州大地,成為海南島長唱不衰的“島歌”,讓越來越多的人因此對海南心生向往。
據(jù)詞作者鄭南介紹,當時一個大背景是全國都在搞改革開放,中國向世界敞開了大門,海南是全國鮮花和水果盛產地,但因為交通不便,來的人不多。作為音樂人,他覺得應該用歌聲向世界發(fā)出邀請,希望更多的朋友能關注海南。
于是,在海南鹿回頭招待所,鄭南寫下這首歌。他說,這首歌并不復雜,就是寫海南的花、海南的果,但已經足夠了。沒想到,就是這首直抒胸臆的歌曲,竟然一炮走紅。演唱者沈小岑也因為這首歌兩次走進春晚,一曲成名。
“請到海南來,這里永遠是春天……”每當飛機降落,機艙里傳來《永遠的邀請》這首歌熟悉的旋律時,就表示“??诘搅恕薄?/p>
建省初期,海南唱得響的歌曲作品并不多。1995年,剛剛建省7年的海南,開始有了向外推廣宣傳的計劃與舉措。海南省旅游局攝制了八集旅游風光片《與海南同行》,由于經費限制,無法邀請名人名家創(chuàng)作演唱,便請《與海南同行》的解說詞作者、時任海南省旅游局辦公室主任陳耀創(chuàng)作了一首近似散文詩的歌詞《永遠的邀請》。畢業(yè)于四川音樂學院、當時來海南不久的王艷梅為這首詞譜曲,并邀請當時還在海南大學藝術學院就讀的湯有貴(現(xiàn)名湯子星)與歌手凌萍演唱。這首歌隨片播出后,很快廣為傳唱。海南美麗的風光,連同優(yōu)美的旋律,深深烙在人們的腦海中。時至今日,《永遠的邀請》依然是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qū)之后一張最亮麗的音樂名片。
“久久不見久久見,久久不見才有趣。隔久不見又想見,見著面來眼瞇瞇。見著面來心甜滋,見著面來笑嘻嘻……”,海南方言歌曲《久久不見久久見》曲調優(yōu)美易學易唱,歌詞也富有生活情趣,濃郁的民族特色和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久久不見久久見》原是流傳在樂東一帶的黎族民歌,口耳相傳。目前在社會上傳唱的版本,是原廣東省民族歌舞團創(chuàng)作員謝文經1987年去五指山采風時創(chuàng)作的。1989年,謝文經進行了修改補充,由海南省民族歌舞團的歌手陳忠演唱。出版海南話歌曲的磁帶后,這首歌迅速走紅,不僅磁帶大賣,還被改編成了獨唱、對唱、合唱等好幾個版本。當年下基層慰問演出、接待外賓或內地來賓的演出,這首歌曲是必唱曲目,就連導游都會在大巴車上為外地游客演唱??梢哉f,這首歌已經跨越了語言的界限,成為海南本土音樂的代表作。
這首歌能夠廣為傳唱,除了朗朗上口、簡單易學外,還在于它所傳達出的真實情感。“久久不見久久見”,不僅僅是情人之間傳情達意的話語,也是同學、朋友、同事、戰(zhàn)友等普通人之間情感的寫照,能讓人們產生心靈上的共鳴。
隨著我省文化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久久不見久久見》的影響力也開始輻射到全國。在我省獲得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入選劇目的原創(chuàng)人偶劇《鹿回頭》中,就采用了這首歌曲的素材;在我省參加文化部奧運精品文藝演出的大型歌舞詩《海南島》中,著名詞作家王持久和著名曲作家劉彤根據(jù)這首歌曲,創(chuàng)作出了優(yōu)美動聽的歌曲《天涯鹿回頭》,“久久不見久久見,久久見過還想見。天涯海角鹿回頭,回頭一笑留絕戀。久久不見久久見,久久真愛留人間。天長地久愛無盡,地久天長情無限……”讓這首古老的黎族民歌,再次散發(fā)出迷人的光彩。
多年來,海南本土音樂人創(chuàng)作、演唱的作品,從海南唱到東南亞多個國家,撥動當?shù)厝A人華僑的心弦。如馮磊創(chuàng)作、演唱的《老家海南》等近百首海南話以及普通話歌曲,曾多次代表海南參加海南世界鄉(xiāng)團聯(lián)誼大會,讓鄉(xiāng)音伴著歌聲走進了東南亞多個國家。近年成長起來的吳曉蕓、唐強、金安仔、流行阿文等青年音樂人創(chuàng)作了《石榴園》《定安娘子》《水巷口一枝花》等音樂作品,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融入瓊劇、爵士樂等多種元素,受到年輕聽眾歡迎。
另外,我省還通過舉辦大型比賽、征集活動等,為挖掘海南特色文化資源,推動海南音樂事業(yè)發(fā)展。其中由海南省委宣傳部指導,海南省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海南廣播電視總臺主辦,海南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頻道、海南省音樂家協(xié)會承辦的大型海南方言賽歌節(jié)目“海南方言歌曲創(chuàng)作演唱大賽”,至今舉辦了三屆,推出了一批優(yōu)秀原創(chuàng)歌曲,培養(yǎng)了一批新銳音樂人才,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給本土音樂人提供了一個舞臺?!按蠛8枨贝螵勝愖?012年啟動以來,受到了極大關注,至2017年共舉辦六屆。該活動以海南和海洋為主題,面向全國音樂專業(yè)人才和愛好者發(fā)出邀請。放飛激情與夢想,高歌大海與海南,頌揚海南國際旅游島的蓬勃發(fā)展和未來美好圖景,使“大海歌曲”大獎賽成為海南國際旅游島文化建設中知名的音樂節(jié)慶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