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自實施新課程標準以來,我國教學模式逐漸由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藏語作為我國少數民族的文化瑰寶,保留傳承是一項重要工作,因此針對藏語文的教學也在不斷進行著調整,加入更多新鮮的元素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及接受度。本文從教學理念、教學策略等方面介紹了藏語文教學中的一些問題與改進方向,望對我國藏語文化的傳承有所幫助。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藏語文;合作教學
文科科目多偏重于記憶,在反復熟讀熟記中體會融會貫通的文化力量,厚積薄發(fā)。學習藏語文同樣也需要大量記憶,這對學生尤其是處于活潑好動的小學學生來說,強制的背誦會容易使其產生厭煩心理,新課程改革便是在嘗試調動學生積極性的舉動,使學習成為興趣。
一、教育者轉變教學觀念有助于提升教學質量
藏語文合作教學需要教學者轉變以往的以教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模式,老師可逐漸將課堂主體交給學生,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但考慮到小學學生處于自制力較差的年齡階段,因此,教師要注意引導,加以督促。在課堂上設置益于啟發(fā)學生思維,促進學生主動思考的問題,同時帶動學生相互學習合作。教師要把握住課堂的核心領導作用,引導學習節(jié)奏和方向,小學生對于藏語文的合作學習可能還沒有一個比較清晰的概念,這就要求老師在其中作調和,帶領學生們彼此之間合作學習、相互借鑒、共同提高。藏語文的教學應注重啟發(fā)式原則,新課程改革以來,藏語文教學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覺性,激發(fā)其思維活動,探求知識,增強獨立分析不足和解決不足的能力。教學方式策略千變萬化、種類繁多,但其本質都應是具有“啟發(fā)性”的。堅持啟發(fā)式原則,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防止片面強調教師的權威性;尊重學生的自覺性,又不放任自流。藏語文教師要在啟發(fā)學生“內在動力”上發(fā)揮主導作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求知的欲望、探討的精神。
二、施行分組學習模式利于學生優(yōu)勢互補、互相學習提高
在長時間的教學實踐和觀察總結中,我們發(fā)現藏語文的合作教學與學習以小組形式展開效果最佳。教師根據對每個學生優(yōu)劣勢的了解,合理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分組原則一般是優(yōu)勢互補,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分組時不能單純按照學生學習基礎或成績好壞進行分類,這樣不利于發(fā)揮每個學生身上的優(yōu)勢,還容易對學生心理造成傷害。將興趣愛好、基礎層次的學生按照男女比例平均的數量分成一組,每組中都有藏語文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帶動基礎稍微薄弱一些的學生,而不同性格、性別的學生在一起相互交流、游戲、學習更有利于學生在學習中找到快樂,促進身心健康。
藏語文合作教學學習中,教師可以設置多元化的問題供學生思考討論,也可以讓小組成員之間互相提出問題、設置搶答環(huán)節(jié)、限時討論問題,這一過程中,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使用藏語文相關知識,并適時的穿插藏語文知識的講解與滲透,做到寓教于樂。這種模式也有利于小組成員間的感情,培養(yǎng)學生積極開朗的性格。
三、開發(fā)多樣性教學,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
新課程改革更加注重學生的潛在智力與能力,教學應注意方法和策略,以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和道德品質為核心目標。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處于認識世界的初級階段,這時的教學與引導顯得更為重要。藏語文的教學也應貫徹落實這一宗旨,在教學中堅持因材施教,抓住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學習特點、擅長之處與薄弱之處,尊重并選擇正確的教學方式發(fā)揮其長處,盡可能補齊短板,使每個學生都能健康發(fā)展。
語文這一學科不同于其它理性學科,無論是體現在書面上的文字,還是日常中的語言,它都更注重交流。藏語文作為語文學科的一個分支也具備這一特點。因此,多種方式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對增進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學習交流有非常有益的作用。
四、充分做好教學的三個階段
教學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即課前、課中和課后,每一環(huán)節(jié)都對所要學習掌握的知識有不同的意義和作用。藏語文的教學也要遵循這種科學的學習記憶規(guī)律。首先,課前是在所學知識在課堂上正式學習之前的預習階段。課前預習不僅是要通讀書本內容,也要認真對內容進行思考,總結出暫時無法讀懂,想清楚的問題,加以記錄標注,以便在課堂上有聽課重點,懂的部分加深記憶,不懂的地方仔細聽老師的講解。其次,課中即課堂上老師講課的當下,教師通過認真的備課將當堂課的知識要點傳授給學生,根據小學生的理解能力選擇適合他們的較為生動有趣的方式,使學生將重點、難點理解透徹看。最后,課后的復習鞏固也十分重要,“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學習更是如此。而藏語文作為少數民族語言,也需要時常溫習,反復閱讀練習使用。前文所提到的小組學習模式也可遵循著三步驟更好的跳動思維,例如課前小組可以在討論各抒己見過后,總結出小組問題,課上提出讓其他小組來回答;課中教師可以組織各小組進行搶答,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讓藏語言更多的使用;課后小組成員之間可以組織藏語言活動練習,互相營造藏語氛圍,在實踐中將藏語文的知識滲透到生活中。這種運用多方面合作學習的方式能夠發(fā)揮出小組合作學習的最大威力,揚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結束語
藏語文是一門有著深淵魅力的學科,其背后蘊含著藏民族的悠遠智慧。其傳承與延續(xù)對中華民族是一種寶貴的財富。結合科學的的教學方式定能增強課堂的效果,提高教學質量,將我國的優(yōu)秀文化發(fā)展壯大。
【參考文獻】
[1]趙艷.喚有生命的課堂——教學《收藏陽光》有感[J].讀寫算(教研版),2014(11)
[2]邊巴頓珠.西藏中小學漢語文教學的現狀和理念[J].少兒科學周刊,2014(8)
[3]姆仁.試論藏文教學中的藏文化教育[J].才智,2014(23)
[4]楊萬里.關于西藏小學藏文班漢語文課學語為主的思考[J].課程·教法,1997(09)
【作者簡介】
尼瑪(1984-),男,藏族,西藏日喀則人,西藏昌都市丁青縣小學教師,一級教師,學歷: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