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銳 薛興森 吳萬福
腦膠質瘤是多發(fā)顱內(nèi)的常見腫瘤,約占腦腫瘤50%[1]。目前,臨床上常采用手術與放化療綜合治療,術后同步放化療聯(lián)合藥物治療是目前常用的方案,但對于藥物的選擇沒有明確的定論[2]。替莫唑胺是1種簡便、毒性反應低及治療效果好的藥物,提高惡性腦膠質瘤的治愈希望[3]。我院為了探究術后三維定向適形放療技術聯(lián)合不同藥物的治療的效果進行了研究,現(xiàn)報告如下。
入選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90例惡性腦膠質瘤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45例,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齡39~71歲,平均年齡(51.17±5.07)歲,患者的平均Karnofsky評分為(68.94±7.03)分,按病理分級Ⅲ級27例,Ⅳ級18例,手術情況:全部切除患者18例,部分切除27例;對照組45例,男性21例,女性24例,年齡39~72歲,平均年齡(51.28±4.78)歲,患者的平均Karnofsky評分為(69.17±6.89)分,按病理分級Ⅲ級26例,Ⅳ級19例,手術情況:全部切除20例,部分切除25例。該研究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并符合醫(yī)院倫理會的要求。參試患者均符合惡性腦膠質瘤的診斷標準[4],其預計生存時間≥6個月;患者均能積極配合完成治療方案。排除標準:合并心、肝、腎、血液等重大疾病的患者;1個月內(nèi)接受化療、放療治療的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例
兩組患者均在術后2周接受放化療方案治療。兩組患者在術后傷口愈合、血象正常時開始接受治療?;颊呓?jīng)過CT模擬定位的三維定向適形放療技術,選取適宜視野,進行非共面或共面照射,1.8~3 Gy/d。對照組采用三維適形放療(每次2 Gy,5次/周)聯(lián)合司莫司汀(浙江巨泰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0934)化療方案,司莫司汀口服100/m2·d,1次/d,連服6周,與止吐劑同服;觀察組采用三維適形放療(每次2 Gy,5次/周)聯(lián)合替莫唑胺(江蘇天士力帝益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637)化療方案,口服100/m2·d,1次/周連服6周,與止吐劑同服。
詳細記錄患者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及患者治療6個月、1年內(nèi)患者的生存率及局部控制情況。每周進行血常規(guī)檢驗,記錄患者的不良反應。定期每月進行CT增強或磁共振成像觀察腫瘤情況。
患者近期療效的評定標準:依據(jù)WHO實體腫瘤療效標準對治療效果進行評價[5],分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無改善及惡化4個等級。
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Karnofsky評分形式,分數(shù)越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總分為100分)。
觀察組近期緩解率[88.89%(40/45)],明顯高于對照組[77.78%(35/45)](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近期治療效果對比(例,%)
對比兩組患者的遠期治療效果,治療6個月時,患者的生存和局部控制狀況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1年時,觀察組生存率為86.67%(39/45),局部控制率為84.44%(38/45)明顯高于對照組[75.56%(34/45)和73.33%(33/45)](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遠期治療效果對比/例
治療過程中,兩組患者均出現(xiàn)消化系統(tǒng)反應、乏力、骨髓抑制及腎毒性等不良反應,但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例,%)
調查顯示,我國腦瘤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其腦瘤的病理診斷比例約為50%,成為威脅人們生命安全的疾病之一[6-7]。臨床上,常采用手術聯(lián)合放化療的方案治療,但是治療效果不明顯。隨著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最大范圍的切除腫瘤保留有用器官可有效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長,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8-9]。
三維適形放療技術是基于1種新型放療技術,可根據(jù)腫瘤的形狀實現(xiàn)立體定向放射并控制輻射劑量,減少患者因放化療帶來的副作用[10]。研究證實,三維適形放療技術在治療鼻咽癌和食管癌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11]。司莫司汀是1種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可通過進入體內(nèi)后氨甲酰胺鍵處斷裂為兩部分作用單元,使DNA鏈斷裂,從而達到抗腫瘤的作用。但該藥物發(fā)揮藥效的間隔期較長,且藥物歲正常細胞的損傷較大[12-13]。尋找1種低毒高效的治療惡性腦膠質瘤的藥物成為醫(yī)務工作者研究的熱點。替莫唑胺是1種新型的咪唑四嗪類衍生物,口服后通過血液循環(huán)迅速跨過血腦屏障進入腦脊髓液,在神經(jīng)中樞系統(tǒng)匯集到有效的藥物濃度,從而抑制腫瘤細胞增殖[14]。替莫唑胺在人體生理PH值條件下,可轉化為甲基三氮烯咪唑酰胺,水解生成甲基活性成分和5-氨基-咪唑-4-酰胺,可作用于腫瘤細胞分裂的各時期,烷基化腫瘤細胞DNA,從而發(fā)揮抗腫瘤的作用[15-16]。
研究顯示,采用三維適形放療聯(lián)合替莫唑胺化療方案的患者的近期緩解率88.89%(40/45)明顯高于采用三維適形放療聯(lián)合司莫司汀化療方案的患者的緩解率77.78%(35/45)。對比患者的遠期治療效果,6個月時,患者的生存和局部控制狀況無明顯差異;1年時,采用三維適形放療聯(lián)合替莫唑胺化療方案的患者的生存狀況86.67%(39/45),局部控制狀況84.44%(38/45)明顯高與采用三維適形放療聯(lián)合司莫司汀化療方案的患者生存狀況75.56%(34/45),局部控制狀況73.33%(33/45)。治療過程中,兩組患者均出現(xiàn)消化系統(tǒng)反應、乏力、骨髓抑制及腎毒性等不良反應,但采用三維適形放療聯(lián)合替莫唑胺化療方案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采用三維適形放療聯(lián)合司莫司汀化療方案的患者。
綜上所述,采用三維適形放療聯(lián)合替莫唑胺治療惡性腦膠質瘤患者,可提高患者近、遠期療效,減少不良反應發(fā)生,值得臨床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