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再軍 徐 成 胡月珍
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中最常見的一種癌癥。近年來無論是國內(nèi)還是國外NSCLC發(fā)病率都已逐年上升,成為致死率最高腫瘤[1-2]。很多患者在確診時已是晚期,如再不治療生存時間將會縮短[3]。惡性胸腔積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是NSCLC常見并發(fā)癥之一[4],主要是由胸膜彌漫性惡性間皮瘤和胸膜轉(zhuǎn)移性腫瘤導致[5]。貝伐單抗(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是一種單克隆抗體,它能抑制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受體[6]。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7],貝伐單抗聯(lián)合鉑類抗腫瘤藥有良好的療效。本文選用培美曲塞+順鉑聯(lián)合貝伐單抗對非小細胞肺癌惡性胸腔積液患者進行治療,并觀察其效果。
選擇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診治的非小細胞肺癌惡性胸腔積液患者98例。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49例。對照組男性30例,女性19例,平均年齡(59.18±7.63)歲,其中32例腺癌患者、17例鱗癌患者;合并其他慢性病38例。試驗組男性28例,女性21例,平均年齡(62.37±8.28)歲,其中30例腺癌、19例為鱗癌;合并其他慢性病36例。2組患者在性別組成、年齡分布、病理類型及合并其他慢病方面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經(jīng)臨床確診為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經(jīng)B超檢查確診為惡性胸腔積液;取得患者本人及家屬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合并其他器官重度損傷患者;合并其他嚴重疾病患者;具有化療禁忌證者;癌細胞發(fā)生嚴重轉(zhuǎn)移者;化療過程中發(fā)生死亡者,不積極配合試驗進行的患者。
1.4.1 治療方案 對所有受試對象進行B超檢查定位,并進行胸腔穿刺,置中心靜脈導管定期引流積液。2組患者均采用常規(guī)化療方案,即靜脈滴注培美曲塞500 mg/m2,順鉑40 mg/m2,試驗組在此基礎(chǔ)上加用貝伐單抗靜脈滴注5 mg/kg,對照組患者給予同等量的生理鹽水。21天為1個周期,連續(xù)治療3個周期,每周期對2組進行影像學測定胸腔積液的量,同時對炎癥因子及腫瘤標志物進行測定,觀察2組臨床療效。
1.4.2 測定方法 治療前后分別抽取2組患者的晨起靜脈血及胸腔積液,炎癥因子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對血清標本進行檢測(深圳愛康免疫市級研究中心);腫瘤標志物VEGF、HIF-1α采用雙抗夾心酶免疫吸附法測定;CEA、SCCAg及NSE采用生化分析儀測定。
炎癥因子:白細胞介素-4(IL-4)、白細胞介素-10(IL-10)。腫瘤標志物: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VEGF)、低氧誘導因子(HIF-1α)、癌胚抗原(CEA)、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SCCAg)及神經(jīng)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免疫學指標:CD3+細胞分數(shù)、CD4+細胞分數(shù)及NK+細胞分數(shù)。臨床療效: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SD)、穩(wěn)定(SD)及進展(PD)。
根據(jù)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8],分為完全緩解(CR):胸腔積液連續(xù)4周或4周以上消失;部分緩解(PR):胸腔積液減少大于30%,并持續(xù)4周及以上;穩(wěn)定(SD):胸腔積液減少小于30%或者增加小于20%且癥狀不改善;進展(PD):胸腔積液增加大于20%或死亡現(xiàn)象。
應(yīng)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9.0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P<0.05為2組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組患者的炎癥因子及腫瘤標志物在治療后均有很大程度的下降,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P<0.05;治療后試驗組下降水平高于對照組,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P<0.05。見表1。
表1 2組受試對象治療前后炎癥因子與腫瘤標志物水平
注:*表示與治療前相比,P<0.05;#表示治療后與對照組相比,P<0.05。
2組患者經(jīng)過治療,免疫學指標均有升高趨勢,其中試驗組患者的升高趨勢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2。
經(jīng)過化療,所有受試對象均有好轉(zhuǎn)現(xiàn)象,試驗組在不同治療周期后總有效率均高于同期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2組治療前后免疫指標水平
注:#表示治療后與對照組相比,P<0.05。
表3 2組受試對象不同治療周期的臨床療效/例
注:#表示與同期對照組相比,P<0.05。
研究證明[9],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一種能夠增加血管通透性,并能誘導惡性胸腔積液形成的因子。貝伐單抗是VEGF抗體,通過與VEGF相結(jié)合來抑制其發(fā)揮作用,進而阻滯血管內(nèi)皮細胞以及腫瘤內(nèi)部血管生長,達到抑制腫瘤增殖的作用[10]。
本文試驗組選用貝伐單抗聯(lián)合培美曲塞/順鉑對患者進行治療,對照組選用培美曲塞+順鉑。結(jié)果表明試驗組的腫瘤標志物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VEGF)、癌胚抗原(CEA)及神經(jīng)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說明選用貝伐單抗聯(lián)合培美曲塞/順鉑對患者進行治療,能夠明顯降低腫瘤標志物水平。通過觀察2組患者胸腔積液的緩解狀況,發(fā)現(xiàn)試驗組在Ⅰ~Ⅲ周期中的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患者,并且試驗組患者經(jīng)治療后的免疫指標均有所提高,且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
綜上所述,貝伐單抗作為VEGF抗體能夠有效地降低VEGF等腫瘤標志物的水平,從而達到減少胸腔積液的目的,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