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輝, 王素貞, 黃夢嬌
(天津城建大學 a. 經濟與管理學院; b. 天津城鎮(zhèn)化與新農村建設研究中心, 天津 300384)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作為一種建筑信息化的技術工具催生了全新的建設項目協(xié)作模式,在提升建筑行業(yè)生產力、減少資源浪費、改善合作關系、縮短建設周期等方面具有積極意義。BIM情境下工程項目相對于傳統(tǒng)項目:專業(yè)化程度更深,參與主體更多,施工單位介入更早。這不僅意味著新增風險的可能,還蘊含著風險管理能力的變化,風險分配也應隨之調整。工程項目風險合理分擔的目的不是減少某方的風險,而是從項目整體考慮,實現(xiàn)最優(yōu)的風險分配??茖W的風險分擔決策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準確把握BIM情境下風險分擔的影響因素及其內在關系是實現(xiàn)BIM項目合理風險共擔的基礎。
風險分擔作為項目治理的核心領域受到了國內外眾多學者的重視。Jin等[1]運用神經網絡法對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項目中的風險進行識別,Xu等[2]通過德爾菲法識別PPP項目中的風險??掠澜╗3]分別運用平均值法和模糊數學對PPP項目各項風險危害程度進行評估量化,并以此為出發(fā)點制定了相應的風險分擔機制。何濤、張建軍等基于項目各參與方的風險偏好建立博弈模型,最終確定PPP項目風險分擔最佳比例[4,5]。Liu等[6]基于PPP項目中政府與私人投資者之間的契約關系構建委托代理模型,分析PPP項目中抑制投資者機會主義傾向的激勵機制。然而各參與方主觀意愿、激勵機制的約束都只是項目風險分擔影響因素的一個方面,也有學者開始對風險分擔的影響因素展開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周和平等從項目所處情境角度剖析了PPP項目風險共擔的影響因素[7],尹貽林等[8]利用ISM(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Method)方法梳理了風險分擔影響因素層次結構及其關聯(lián)機理,蔣涌[9]運用ANN(Artificial Neutral Network)方法從整體上分析境外PPP項目風險因素之間動態(tài)演化關系。
梳理上述研究,不難看出目前關于工程項目風險分擔的研究多局限于PPP項目,鑒于PPP項目主要關注風險的長期管理以及動態(tài)變化特性,其研究結論對于BIM情境下利益相關者的風險分擔不完全適用。故考慮運用ISM分析BIM情境下利益相關者風險分擔影響因素之間的層次關系及其作用機理,以期為制定BIM情境下項目風險共擔策略提供參考。
BIM情境下工程項目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現(xiàn)在各利益相關方從項目早期介入,基于BIM信息平臺進行彼此之間的協(xié)同合作,實現(xiàn)風險共擔與利益共享。因此,在進行影響因素提取時,應著重考慮以下幾方面:
(1)為保證因素提取的全面性,不僅要考慮BIM情境下利益相關者風險分擔影響因素的特殊性,還要增加部分傳統(tǒng)項目風險分擔影響因素。
(2)為保證因素提取的客觀性,選擇采用文獻整理收集統(tǒng)計的方法,以CNKI為搜索平臺,選擇影響風險分擔因素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一些因素。
(3)為避免因素提取的重復性,從不同層面進行因素的提取。
縱觀國內外眾多學者對項目治理的研究,關于風險分擔的研究歸根到底是對其影響因素的探索,結合BIM情境下工程項目的特征,總結目前既有文獻,發(fā)現(xiàn)BIM情境下風險分擔的影響因素可以從以下四個層面展開。
1.2.1項目環(huán)境層面
項目特征對于風險分擔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因為項目特征的特殊性造成項目風險因素的特殊性與風險程度。而BIM情境下工程項目特征主要表現(xiàn)在要求利益相關方早期介入,并且基于BIM平臺實現(xiàn)資源、信息共享,實現(xiàn)協(xié)同管理以及整體效益最大化。張智[10]提出項目建設各方的早期介入以及協(xié)同決策可能會造成項目決策效率的下降,形成決策風險。Vega[11]認為風險分擔沒有固定的模式,若要實現(xiàn)多方共贏,就必須要考慮到項目類型及特征的特殊性。BIM情境下合同是關系合同,免責條款的加入使得合同約束力降低,可能形成違約風險,進一步影響風險分擔,楊青等[12]運用社會網絡分析法證實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模式下的合同環(huán)境可明顯提高參與主體應對風險的積極性,慕銀平等[13]利用Stackelberg主從博弈模型證實了價格柔性合同可有效降低合同雙方風險,杜亞靈等[14]則是從合同完備性的視角出發(fā),構建了風險分擔的兩階段框架。
1.2.2目標達成措施層面
BIM情境下項目目標是實現(xiàn)整體效益最大化。這可能與傳統(tǒng)項目利益相關者追求自身利益產生矛盾。鑒于此,如何通過制定相應的激勵政策、談判策略、合理的收益分配比例,成為實現(xiàn)合理風險分擔的關鍵。王茹等[15]構建激勵池模型,采用IMOCS算法證實其在IPD團隊激勵池動態(tài)分配問題中的應用,支建東等[16]利用 N 方納什談判模型,量化處理 IPD 項目相關參與方的談判,李旻等[17]采用合作博弈理論來分析 IPD項目的收益分配問題并根據 IPD項目各參與方的貢獻度確定了主要參與主體。
1.2.3利益相關者層面
BIM情境下利益相關者作為主觀因素的來源對于風險分擔的影響不容忽視。風險分擔在利益相關者層面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BIM情境下項目的利益相關者自身的綜合實力(包括風險的控制能力,尤其強調BIM技術應用能力),利益相關者各自的風險偏好、承擔意愿、行為風險等。
不同于以往“理性人”的假設,Xu,Khazaeni,劉俊穎等均創(chuàng)造性地將風險偏好考慮到風險分擔定量模型的設計中,并確定了不同偏好下的風險分擔比例[18~20]?;诶嫦嚓P者的綜合實力方面,尹貽林等[9]則通過對風險分擔影響因素的統(tǒng)計分析,得出談判能力、承包商特征、業(yè)主特征等5大影響因子,呂寧華等[21]將風險控制能力作為確定風險分擔方案的直接依據。何旭東等[22]認為項目工程風險產生的根源往往是由項目主體行為所引起的。
1.2.4BIM團隊構建層面
鐘煒等[23]通過問卷調查證實BIM情境下團隊建設是多利益相關方協(xié)作最關鍵的驅動因素,原因在于BIM團隊構建不同于傳統(tǒng)的項目組織體系,要求各利益相關者之間要有足夠的信任,并且能真正實現(xiàn)信息共享、協(xié)同決策,顯然,這種基于關系的組織體系更有利于實現(xiàn)項目目標[24]。因此,風險分擔在BIM團隊構建層面上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信任、信息共享、協(xié)同決策等方面。Zaghloul,Cheung,Lau等學者的研究從不同的角度證明了信任對風險分擔方案產生的影響[25~27],王垚等[28]以契約設計的不完備性為視角,證實了信任對風險初次分擔與項目顧管理績效具有正向作用。郭玉瑩等[29]通過構建IPD模式下基于 KanBIM 的項目信息協(xié)同模型,促進了BIM團隊成員之間合作關系的提升。Guillaume等[30]提出了供應鏈協(xié)同決策中性能與需求不確定問題的解決方案,反映了協(xié)同決策對于風險分擔的影響。
綜上所述,BIM情境下利益相關者風險分擔影響因素眾多且影響機理復雜(影響因素系統(tǒng)見圖1),因此,筆者考慮在借鑒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運用解釋結構模型,構建BIM情境下利益相關者風險分擔影響因素遞階結構模型,結合模型分析各影響因素之間的作用機理,為制定科學的風險共擔策略奠定堅實基礎。
圖1 BIM情境下利益相關者風險分擔影響因素系統(tǒng)構成
本文在文獻回顧的基礎上,結合10位有關專家學者的經驗對初步擬定的BIM情境下利益相關者風險分擔影響因素清單進行增減,最終確定如表1所示的主要影響因素。
表1 BIM情境下利益相關者風險分擔影響因素描述
(1)利益相關者風險分擔影響因素之間關系判斷
建立BIM情境下利益相關者風險分擔影響因素的ISM模型的前提是準確判斷影響因素的關系,并建立鄰接矩陣。在ISM建模方法中,通常用V,A,X,O 表示因素間的相互關系,若方格圖中行元素直接影響到列要素,則填列V;若列元素對行元素有直接影響,填列A;若行列兩元素相互影響,則填列X;若行列兩元素沒有相互影響,則填列O。
VOOOOVOOOOVS1OAOVAAAVVXS2OOVOVAOVOS3OAAVOOAVS4AOOXXAAS5VVOOVVS6OOOVVS7VAVOS8OAOS9VAS10VS11S12圖2 BIM情境下利益相關者風險分擔影響因素關系
(2)建立鄰接矩陣A
將圖2中的S1,S2,S3,S4,S5,S6,S7,S8,S9,S10,S11,S12按照以下的規(guī)則建立鄰接矩陣:A=(aij)n×n,當i=j時,aij= 1 ; 當i≠j時,“V”表示aij= 1,“A”表示aji= 1,“O”表示aij=aji= 0,“X”表示aij=aji= 1,默認影響因素對其自身有影響,鄰接矩陣為
(3)建立可達矩陣
可達矩陣表示系統(tǒng)各要素任意次傳遞性二元關系,或者有向圖上兩個節(jié)點通過任意長的路徑可以到達情況的方陣,其實質是表達系統(tǒng)要素之間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關系。借助Matlab計算得出可達矩陣如下:
(4)區(qū)域劃分
區(qū)域劃分是將各風險分擔影響因素分解成相互獨立的不同區(qū)域,然后可按照每一因素依次寫出其可達集R(Si)、先行集F(Si)、共同集C(Si)以及起始集B(S),如表2所示。
表2 可達集、先行集、共同集和初始集
因為B(S)={S1,S6},且有R(S1)∩R(S6)={S2,S3,S4,S5,S7,S8,S9,S10,S12}≠?,因此,Si的系統(tǒng)是一個連通域。
(5)級位劃分
級位劃分主要目的是劃分出系統(tǒng)中要素的層次,根據計算,得出該系統(tǒng)有三個層次,各層級的因素組合分別為:L1={S2,S3,S4,S5,S8,S9,S10,S12},L2={S7,S11},L3={S1,S6}
(6)構建解釋結構模型
綜合以上分析結果,構建出BIM情境下利益相關者風險分擔影響因素解釋結構模型,如圖3所示。
圖3 BIM情境下利益相關者風險分擔影響因素 ISM 模型
根據圖3可知,影響B(tài)IM情境下利益相關者風險分擔的因素構成了一個系統(tǒng),彼此之間具有相互關系,筆者欲先從模型橫向和縱向整體分析,然后再分析其細部之間的關聯(lián)機理。
(1)橫向分析
利用ISM方法將BIM情境下利益相關者風險分擔影響因素分為3個層次,不同層次風險分擔影響因素的影響程度隨著層數增加依次加深。
最上層風險分擔影響因素涉及項目環(huán)境、BIM團隊構建、目標達成、利益相關者四個層面,是影響風險分擔的直接因素。BIM情境下多方關系合同最顯著的特點是使各方相互促進、相互牽制,有利于各利益相關者實現(xiàn)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就利益相關者層面而言,利益相關者的承擔意愿主要是根據風險收益預期做出承擔與否的判斷,自然影響風險分擔結果。與此同時,一旦某方覺察到其他方的行為可能威脅到自己的利益,難免會出現(xiàn)行為風險。BIM情境下項目目標為實現(xiàn)整體效益最大化,各利益相關方只有在保證己方利益的前提下才會考慮為項目整體利益努力,因此,激勵政策的力度不夠,收益分配不合理,必然會有參與主體采取利己行動,最終使BIM團隊其他成員承受更大的風險,基于契約不完備性以及人的有限理性,必然會出現(xiàn)多次談判,談判策略制定合理與否直接影響風險分擔的最終結果。BIM團隊構建不同于以往傳統(tǒng)項目團隊構建,其更加依賴團隊成員之間的信息共享,彼此之間的信任是團隊構建的基礎,且團隊成員之間地位平等,各方均以項目為核心,真正實現(xiàn)協(xié)同決策。協(xié)同決策不僅能夠調動參與各方的積極性,提高決策效率,而且能增進參與各方的緊密合作,增加決策的科學性,減少風險發(fā)生的概率。然而,如果信息共享無法實現(xiàn),最直接的結果就是無法發(fā)現(xiàn)建設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設計或者施工缺陷,最終引起工程變更風險,進一步影響風險分擔效果,協(xié)同決策可能從某種程度上降低決策失誤出現(xiàn)的概率,但是因為每個參與主體文化背景不同,不可避免會產生矛盾,決策效率大大降低,尤其在風險發(fā)生時,協(xié)同決策對于風險的應急控制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風險。
第二層包括風險感知與信任程度兩個影響因素,是影響風險分擔的間接因素。風險感知主要是對風險發(fā)生概率及其后果的預期,不同的決策者對于概率的判斷以及后果接受程度存在差異。倘若團隊成員之間有足夠的信任,彼此之間可能更容易接受對方提出的風險分擔方案,反之,團隊成員之間連最基本的溝通可能夠無法實現(xiàn),風險分擔更是無從談起。
第三層風險分擔影響因素是項目組織特征與利益相關者自身實力,其對于風險分擔的影響是根本性的。項目組織特征決定了項目風險類型、項目主要參與主體,囊括了影響風險分擔主客觀因素的根源。不同參與主體的自身綜合實力各有差異,BIM情境下項目利益相關者自身綜合實力不僅包括風險的控制能力,更加注重其BIM技術應用能力,BIM技術應用能力直接影響著BIM模型的數據質量,從根本上決定了信息共享效果,最終影響風險分擔。
(2)縱向分析
縱向觀察風險分擔影響因素三級ISM模型可知,自下至上傳導構成不同的影響因素體系,主要有3條關鍵傳導路徑。
首先,以項目組織特征→合同環(huán)境構成的路徑主要是由于BIM情境下項目相比一般項目加注重信任與合作,關系合同為其提供了承諾,加強了原本不存在合作關系的參與方的信息交流,減少了履約過程中的不確定性與風險;其次,利益相關者自身綜合實力→風險感知→合同環(huán)境/承擔意愿、行為風險/激勵政策、收益分配、談判策略路徑主要是第三層的影響因素不同,原因在于各方合作意愿直接受到風險感知的影響,這種風險感知更多是對風險發(fā)生結果的估計,判斷結果對自己有利,則選擇積極合作,反之則不愿合作,即承擔意愿有強有弱,自然會影響關系合同促成,各參與方會依據自身風險感知情況作出不同的決策行為,同時,激勵政策制定的根本目的是實現(xiàn)合理風險分擔,因此,風險感知是激勵機制設計過程中不可忽略的影響因素,收益分配是風險分擔合理與否的直接表現(xiàn),基于契約的不完備性,談判策略的制定對于風險分擔方案制定具有一定的補救作用;最后,綜合實力→信任程度→合同環(huán)境/行為風險、承擔意愿/談判策略/信息共享、協(xié)同決策,基于利益相關者自身的能力與信譽差異,彼此之間的信任程度也不同,高度的信任對參與者信息共享起到積極和推動作用,合作關系也會因此而大大提升,在共同做決策時會減少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從而提高協(xié)同決策的效率。
(3)細部分析
橫向觀察風險分擔影響因素三個層次,同層之間的傳導主要表現(xiàn)在第一層,既有單向傳導,如關系合同→行為風險,因為BIM情境下合同的特殊性,各參與主體之間聯(lián)系與制約加深,從一定程度上能抑制行為風險的產生,又如激勵政策→承擔意愿/信息共享/收益分配BIM情境下激勵政策制定目的主要是提高參與主體實現(xiàn)項目目標的積極性,提高自己在項目上的努力程度,直接表現(xiàn)就是主動與其他利益相關者分享自己擁有的信息或者資源,促使各利益相關者主動承擔相應的風險,為最終的風險收益分配確定做準備;又有雙向互相傳導,如承擔意愿?收益分配,承擔意愿正是基于利益相關者自身對于未來風險收益的心理預期而產生,收益分配比例與承擔意愿的偏差從側面反映了風險分擔的合理性,偏差越大,說明風險分擔結果在利益相關者看來就越不合理,這也是解釋行為風險?收益分配影響路徑反向發(fā)生原因,行為風險發(fā)生影響收益分配不再贅述。
目前我國正處于建筑業(yè)轉型升級期,BIM技術的融入是實現(xiàn)建筑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關鍵驅動因素,與此同時,對于BIM情境下工程項目風險分擔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過構建ISM模型系統(tǒng)分析了BIM情境下利益相關者風險分擔影響因素之間的層次關系及其傳導機理,其中以首層影響因素可控性強,成為制定合理風險分擔方案最直接有效的著力點,下一步應深入挖掘影響B(tài)IM情境下利益相關者風險分擔的核心因素及其關系,提升BIM情境下風險管理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