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紅艷 張麗萍 龔麗丹 殷曉瑛
(江蘇省江陰市人民醫(yī)院 江蘇 江陰 214400)
非計劃性拔管是醫(yī)護人員在未經過患者的同意下自行拔出管道的情況,同時也可能是醫(yī)護人員因為操作不當導致的導管意外滑脫情況[1]。一旦出現非計劃性拔管,會導致患者的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增加,其中在高危時段出現的非計劃性拔管情況比較多。
選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食道癌患者80例進行分析,80例患者可分為兩組進行護理,實驗組患者40例,其中有男性2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齡為(61.3±6.62)歲,對照組患者40例,有男性2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齡為(60.9±5.6)歲。
1.2.1 對照組護理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護理人員要標記不同的導管,觀察固定情況,保持管道的通暢,注意觀察患者引流液的顏色和流量等,給予患者嚴密的病情監(jiān)測。
1.2.2 實驗組護理 實驗組患者采取集束化護理。首先成立集束化護理小組,護士長任組長,臨床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加入小組,管道護理模式要詢問護理專家的意見,在小組討論下確定非計劃性拔管的干預措施[2]。完善患者住院期間,導管脫險的危險因素表,評估表中包括管道、意識形態(tài)、其他等。手術前,護理人員要積極的與患者及其家屬盡心溝通,讓家屬及患者了解留置管道的意義和并發(fā)癥,讓患者有充足的心理準備[3]。食道管患者每日都要用石蠟油涂抹口唇和鼻腔,每天進行2次,高位時段包括節(jié)假日,交接班時期,工作繁忙時段等,護理人員不足導致工作比較繁瑣,護理人員無法顧及各個患者,護理人員交接班銜接工作不嚴謹,導致護理人員在高危時段的護理工作質量較差[4]。因此,每個班次的護理人員要了解高危時段患者的管理要求,管道評分在8分以上的患者均為高?;颊撸差^放置管道防脫落標識,嚴格的履行交接班規(guī)則。
應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進行檢驗,用(%)表示,P<0.05表示統(tǒng)計學有意義。
實驗組患者在高位時段的導管滑脫風險的正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示統(tǒng)計學有意義。實驗組患者非計劃拔管情況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示統(tǒng)計學有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管道評估及拔管情況分析
實驗組患者中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示統(tǒng)計學有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
非計劃性拔管是不良護理事件,高危時段的意外保管率是評估護理質量的重要指標。集束化護理是將一系列的循證作為護理基礎集合起來,用于處理臨床疾病,將本來分散的各種治療方法進行歸納總結,能夠突出治療和護理的科室特色。采取集束化護理,能夠有效評估患者導管滑脫的危險因素,患者一旦出現非計劃拔管情況,則會導致患者出現吻合口瘺,腹腔感染等不良情況,嚴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食道癌患者的管道護理要以預防為主,對導管滑脫風險評估具有重要意義,集束化護理對于食道癌患者的管道護理更有針對性,有效降低非計劃拔管率的發(fā)生率[5-6]。
綜上所述,在食道癌患者高危時段采取集束化護理,能夠有效提高導管滑脫風險評估正確率,降低患者采取手術治療后非計劃性拔管率,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病率,提高患者預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