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平 唐德誼(通訊作者) 蔣云琴 凌靜
(重慶市公共衛(wèi)生醫(yī)療救治中心 重慶 400030)
艾滋?。ˋIDS)又稱獲得性免疫綜合征,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全身性傳染病,多數(shù)患者治療期間因心理障礙、吸毒、社會及生活壓力、藥物不良反應等原因導致服藥依從性較低,最終導致治療失敗[1]。此次研究我院對心理護理結合同伴教育在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療中服藥依從性的影響展開探究,并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總結如下。
選取170例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療的艾滋病患者作為觀察對象(2015年06月—2017年06月),患者經(jīng)免疫印跡實驗,均符合《艾滋病診療指南》中HIV/AIDS診斷標準,患者均自愿參加此次研究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患有嚴重合并癥及精神障礙的患者,依據(jù)患者的就診順序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85例,對照組男患者63例,女患者22例,年齡18~64(35.39±6.56)歲;觀察組男患者65例,女患者20例,年齡20~65(36.07±6.72)歲。
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藥物指導及心理護理:定期(0.5、1、2、3、6、9、12各月)對艾滋病患者患者進行門診隨訪,由專職護士對患者進行交流,針對患者不同階段的心理問題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向患者普及艾滋病毒的基礎知識、傳播途徑及預防知識,減輕患者的恐懼、絕望等心理,告知患者抗病毒治療的臨床意義,指導患者正確、規(guī)范用藥,提高患者健康知識掌握率及治病信心[2]。
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進行同伴教育:在給予患者心理護理和用藥指導的同時篩選固定的同伴教育者對患者為患者提供全天候的咨詢服務,通過網(wǎng)絡方式(短信、微信、聊天群等)對患者的服藥情況進行提醒和監(jiān)督,向患者講解服藥的注意事項,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及心理輔導,幫助患者糾正不良的行為習慣,增強患者治病信心,鼓勵患者堅持接受抗病毒治療,陪同患者定期進行體檢,幫助患者購買醫(yī)療保險減輕治療負擔,持續(xù)對患者進行追蹤隨訪,對患者的用藥情況進行記錄,每3個月進行1次匯總及討論。
比較兩組患者服藥依從性及抗病毒治療效果。
使用SPSS17統(tǒng)計軟件包,定數(shù)資料使用百分比描述(卡方檢驗),定量資料使用均數(shù)、標準差進行描述(t檢驗)。
進行心理護理結合同伴教育的觀察組患者服藥依從率為95.29%,顯著高于單獨進行心理護理的對照組患者的71.76%(P<0.05),數(shù)據(jù)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服藥依從性比較 [n(%)]
經(jīng)過不同的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及病毒載量均得到顯著改善,觀察組患者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病毒載量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及病毒載量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及病毒載量比較(±s)
注:干預前,P>0.05;12個月后,P<0.05。
組別 時間 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個/ml)病毒載量(IgIU/ml)對照組n=85 干預前 161.02±65.20 5.89±0.85 12個月后 267.87±121.97 3.06±0.62觀察組n=85 干預前 159.87±66.98 5.91±0.87 12個月后 389.76±143.75 2.68±0.54
針對艾滋病患者不同時期的心理狀態(tài),給予患者心理護理和同伴教育,為患者提高練習的心理疏導和健康教育,對患者的用藥情況進行提醒及監(jiān)督,并不斷給予患者良性暗示,幫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礙,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使患者能夠積極配合治療,規(guī)范服藥,并定期進行復查,能夠有效提高患者抗病毒治療服藥依從性,幫助患者重建機體免疫功能,有效提高臨床治療效果[3]。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結合同伴教育能夠有效提高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療服藥依從性及效果,重建患者機體免疫功能,具有臨床使用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