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新霞
(湖北省英山縣婦幼保健院 湖北 黃岡 438700)
選取我院收治的32例中央型前置胎盤術后出血孕婦32例,根據(jù)患者出血量情況分為對照組(<500ml)和觀察組(≥500ml),其中年齡24~42歲,平均年齡(27.1±6.2)歲,孕次1~7次,平均孕次(2.9±1.2)次,產次1~3次,平均產次(1.1±0.4)次,孕周32~41周,平均孕周(36.9±2.2)周,均為單胎妊娠,其中對照組14例,觀察組18例。
對中央型前置胎盤孕婦行子宮下段剖宮產,如果孕婦出現(xiàn)陰道大出血,胎兒宮內窘迫,則立刻行子宮下段剖宮產。出血過多的孕婦,將大部分胎盤清除后,刮匙清除胎盤殘留組織。
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比較,包括孕婦的孕次、產次、流產次數(shù)、剖宮史、胎盤粘連、胎盤植入等情況進行觀察和記錄。
采用SPSS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s)表示,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孕婦孕次(1.7±0.5)、產次(1.3±0.3)、流產次數(shù)(0.9±0.5),觀察組孕婦孕次(2.5±0.6)、產次(2.0±0.4)、流產次數(shù)(1.8±0.8),兩組孕次、產次、流產次數(shù)有差異(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孕婦孕次、產次和流產次數(shù)比較(±s)
表1 兩組孕婦孕次、產次和流產次數(shù)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孕次 產次 流產次數(shù)對照組 14 1.7±0.5 1.3±0.3 0.9±0.5觀察組 18 2.5±0.6 2.0±0.4 1.8±0.8 P值 <0.05 <0.05 <0.05
兩組孕婦剖宮產史、胎盤粘連、胎盤植入、前壁胎盤比較有差異(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孕婦剖宮產史、胎盤粘連、胎盤植入、前壁胎盤比較(n)
造成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前置胎盤,指妊娠28周后,胎盤附著在子宮下段,位置低于胎先露部分。大多數(shù)前置胎盤的原因是孕產婦多產,還與多次刮宮有關,導致子宮內膜及肌層損傷,胎兒在子宮內自行擴大胎盤面積,使胎盤到達了子宮下段,便形成了前置胎盤。前置胎盤主要危害母嬰的生命安全,孕婦常常由于大出血而死亡,因此剖宮產手術可以降低孕婦死亡率。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更容易發(fā)生前置胎盤,使前置胎盤的發(fā)生率增加,中央型前置胎盤發(fā)生的出血時間較早,通常是由于生理性收縮加劇,導致子宮錯位出血。在本次研究中,主要研究導致中央型前置胎盤剖宮產后出血的危險因素,孕次、產次、流產次數(shù)、剖宮產史、胎盤粘連、胎盤植入和前壁胎盤均是出血的危險因素。
綜上所述,中央型前置胎盤剖宮產后出血的危險因素有孕次、產次、流產次數(shù)、剖宮產史、胎盤粘連、胎盤植入、前壁胎盤,以上因素均可造成剖宮產產后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