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媛
(成都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感染科 四川 成都 610500)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種傳染性疾病,并且傳染性強,傳播范圍廣,發(fā)病率高[1]。臨床表現(xiàn)為食欲不振,功能減退,部分病人會伴有發(fā)熱黃疸等。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往往會發(fā)展成為重癥肝炎,重癥肝炎死亡率高,病情兇險,嚴重者導致死亡[2]。因此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對促進肝炎患者康復,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有良好的效果。本研究就以8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臨床指標檢測和B超肝硬度檢測診斷的實際應用情況,現(xiàn)將研究過程報告如下。
隨機選取2016—2017年我院住院部內(nèi)科收錄的8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男46例,女36例,年齡在18~65歲,平均年齡在42±3.6歲。按照疾病嚴重程度劃分:輕度病毒性肝炎23例,中度26例,重度病毒性肝炎33例。納入標準:(1)均符合病毒性肝炎的診斷標準。排除標準:(1)心、肺、腦等其他器官病變。(2)哺乳期以及妊娠婦女。(3)檢測前4周內(nèi)服用對肝臟酶學指標有影響的藥物[3-4]。
所有受試者先進行B超肝硬度檢測,在進行臨床實驗室指標檢測。方法如下:
受試者清晨空腹采血2mL,檢測指標:免疫透射比濁法檢測谷丙轉(zhuǎn)氨酶(AST)0~37u/L;免疫抑制法檢測谷草轉(zhuǎn)氨酶(ALT)0~40u/L、γ谷氨酰轉(zhuǎn)肽酶(GGT)0~38u/L、凝血酶原活動度(PTA)水平80%~100%、血清白蛋白(ALB)35~55g/L、總膽紅素(TBIL)2.0~20.4umol/L。方法:采用7600-2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本日立公司)、FAME24/20型全自動酶標儀(瑞士Hamilton公司)及Compact全自動凝血分析儀(法國Staff公司)。超出正常值即是陽性。記錄AST、ALT、GGT、PTA、TBIL、ALB檢測的結果[5]。
利用SPSS19.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當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肝炎實驗室檢查指標隨著不同程度的變化而變化。輕度,中度,重度病毒性肝炎顯著優(yōu)于中度病毒性肝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有意義(P<0.05)。
表1 不同程度肝炎患者實驗室檢查指標(±s)
表1 不同程度肝炎患者實驗室檢查指標(±s)
注:*表示與輕度相比,P<0.05;①表示與中度相比,P<0.05。
病理診斷 例數(shù) AST(u/L)TBIL(umol/L)輕度 23 62.1±3.2 72.3±4.3 60.3±4.3 90.3 30.23中度 26 88.7±5.4* 90.6±6.7* 98.6±4.6* 82.9* 51.46重度 33 103.4±6.7① 100.4±3.2① 104.3±4.3① 75.85① 99.46 t 16.42 46.23 51.36 17.86 35.44 P<0.05 <0.05 <0.05 <0.05 <0.05 ALT(u/L)GGT(u/L)PTA(%)
臨床指標在檢驗輕度、中度、重度肝炎上符合率分別是91.3%、65.4%、78.8%。
表2 B超肝硬度檢測與實驗室相關檢測指標的符合率
病毒性肝炎臨床常用的檢測指標有肝功能實驗,通過肝功能試驗對與肝臟代謝有關的各項指標進行檢測。經(jīng)常用到的檢測指標有反應肝實質(zhì)損害的血清酶ALT、AST,在肝炎發(fā)生初期ALT、AST升高,1%的肝細胞發(fā)生壞死時,血清ALT水平即可升高1倍。其次TBIL,當病毒性肝炎發(fā)生時,肝細胞變形壞死,體內(nèi)膽紅素代謝障礙,膽汁淤積,TBIL升高[6]。因此在診斷時可以利用以上指標來進行檢測。B超肝硬度檢測診斷也是目前較常用的一種方法,能夠有效提升肝炎纖維化的檢出率,減輕病人的痛苦,提升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但是B超肝硬度檢測診斷受到技術方面等的影響,有一定的偏差。
本研究顯示實驗室檢查指標隨著不同程度的變化而變化。三種不同程度的肝炎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有意義(P<0.05)臨床指標在檢驗輕度、中度、重度肝炎上符合率分別是91.3%、65.4%、78.8%。由此可見病毒性肝炎的炎癥程度與臨床實驗室各項指標有著重要關系,并且隨著活動程度的加重,各項指標明顯變化。
總的來說臨床實驗室檢測對病毒性肝炎的初步診斷效果較好,要想進一步確診病毒性肝炎,還需要臨床檢測與B超肝硬度檢測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