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領導力既是一門學問或者是一種藝術,學問在于智慧,藝術就在于方法。普通管理者習得教練型領導力藝術,需要深刻領會領導人的意義、領導者應具備的理念以及領導力藝術,不僅需要習得一種方法,一種技巧,更是需要進行心態(tài)和理念的轉變與融合。
關鍵詞:管理者;領導力;藝術
一、領導人的意義
意義是引導目標產生的本源。領導者要善于思考意義,包括每項工作、行為、生活角色、人生的意義等等。發(fā)現隱性的深層次的意義,從而形成具象的目標。從這個深度開始行動,力量源泉會不斷涌出,不會枯竭。領導人自有領導人存在的意義,他的存在,是一種自身價值的體現,更是一種團隊給予的期望價值的體現,這就是領導人的使命,才會更加明確而且堅定了自己的目標。
二、領導者的理念
領導人者應該帶來一種智慧的管理理念。一個人的成長不在于經驗和知識,更重要的在于他是否收獲了正確的理念和思維方式,這是哈佛校訓。正確的理念就是: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正確的事是指,有意義有價值,與組織使命藍圖相契合的事。正確的方法包括:目標的有效達成的方法、內在價值激發(fā)的方法、團隊溝通與授權的方法、有效的工作管理方法、以及創(chuàng)建高績效團隊的方法。團隊改變的結果就是具備了更高效的執(zhí)行力,團隊能夠才意義探尋的角度,去尋求各項工作的意義。成員之間能進行有效的溝通和理解,并能夠做到互相欣賞和感恩,取長補短。
三、領導力的藝術
1、探尋意義:內在價值的挖掘遠比外部宣導更有力量
管理者在任何行動之前都要從探尋意義出發(fā),從內心激發(fā)目標實現的渴望和期待,并引導行為的有效執(zhí)行。
例如召開例行的會議,首先我們可以探尋會議本身的意義。
第一步組織你的團隊思考:“會議意義在于哪里?即可以給我們帶來什么?”通過意義探尋明確會議的目標。第二步分析現實情況,現實中,“目前我們的會議是什么樣的呢?”并對現狀表現達成共識;第三步圍繞現狀的其中一點進行邏輯樹分析因素分解,找到可以最先和最急迫解決的問題。
其次,我們可以探尋每個團隊成員參會的意義,為了促進會議目標的實現,探尋每位參與者能帶來什么貢獻。通過每位團隊成員從小貢獻做起通過承諾的踐行,目標的達成,激發(fā)潛在的價值觀,從而建立團隊成員的歸屬感和自信心,逐漸影響到需要更多責任感的工作領域。
2、邏輯樹分析:善于分解困難工作并提出解決方案
邏輯樹,在明確目標(貢獻、夢想、意義)的前提下,針對自己的目標(貢獻、夢想、意義)的因子進行分析,從而幫助我們理清思路,不進行重復和無關的思考。邏輯樹能保證解決問題的過程的完整性;它能將工作細分為一些利于操作的部分;確定各部分的優(yōu)先順序;明確地把責任落實到個人。邏輯樹是所界定的問題與議題之間的紐帶,它能在解決問題的小組內建立一種共識。
3、教練式輔導:從命令式領導到教練式輔導轉變
團隊領導人,在布置工作任務時,或者是教官,命令式下達,或者是家長,苦口婆心地講解。一直背離自己的初衷,想要達到的互動參與、自發(fā)自愿的狀態(tài)很難實現。管理者的角色不是命令式領導,而是教練式輔導。教練式領導核心在于引導和啟示,在于激發(fā)員工的內在的認知,陪同使用有效的工作方法,并從中獲得反饋,從反饋中獲得員工的思想動態(tài)和認知程度,并進行引導加以啟示。
安排下屬的任務,盡量不要是管理者自己思考之后的成果,機械地加以任務分派。而是要嘗試將問題提出,讓團隊成員參與進來,提出解決問題的驅動性因素,并在一定的提示和引導下,找出最主要的驅動性因素,根據驅動性因素的問題特征,建議團隊成員根據自我所長和能力程度進行自薦或推薦自主解決方案。
從命令式領導向教練式輔導轉變,最大程度調動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同時也發(fā)展了主觀能動性,增進了溝通與互信,達到了自主性學習和工作的目標。
4、欣賞獨特性:比發(fā)現缺點更難,比外部激勵更有意義
欣賞,是一種理解和溝通,也包含了信任和肯定;欣賞,也是一種激勵和引導,可以使人揚長避短,更健康地成長和進步。獨特性是人身上有別于他人的亮點,而這種亮點可以為自己贏得自信,對工作和生活產生正向積極的作用。欣賞伙伴的獨特性,是一種正激勵,積極引導其身上的閃光點和長處,使其能夠發(fā)現自身的價值,建立自信,從而激發(fā)內在價值觀的體現,根據內部驅動力的外顯,對員工的無限信任和欣賞帶來他們對你們的回報,是愿意自主承擔更高的目標,最終實現團隊的共同愿景。
欣賞獨特性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對于一個團隊和組織來講,獨特性就是活力、個性的體現,而且讓團隊成員互相吸引,進而增進合力。
當我們習慣性地去看他人短處時,并且抱著殷切希望別人能改進時,很明顯,我們管理者自己的心態(tài)就是負向的,而且也習慣了這種只做要求,不注重欣賞的管理方式。能運用起這樣的激勵方式,從原先單純的物質或者所謂的精神獎勵,轉變?yōu)閭€人內在價值的激發(fā),這是人的精神上所獲得的最有意義和最有能量的獎勵。
5、掌控時間:感受自律及設定基準的重要
管理者的自律很多時候只能做到非常有限,特別是對時間的掌控,而且覺得這種情況以個人之力無法改變。面對大大小小的下屬前來匯報,面對突發(fā)的亟待解決的問題,不管大小,既然擺在面前,都想處理得完美無可挑剔。掌控時間成為管理者工作的一大難題,想象一下,一個滿腹牢騷的客戶好不容易勸走,滿肚子委屈的員工便破門而入,電話鈴聲響個不停,簽字的文件堆在手邊還沒有處理,泡好的茶早已經涼透了。無形中,真正有意義的高回報的活動卻得不到保障。請將工作中重要的高回報工作羅列出來,并給自己定下基準目標:例如:保證每天都能參加員工晨會,每周至少與兩位伙伴進行深入溝通。每周至少兩次每次二小時鍛煉。每天閱讀時間不少于半小時。當訂下這些基準時,發(fā)現時間其實是夠用的。
掌控時間最重要的是依靠自身的自律和對追蹤表的運用,從被繁瑣所累到逐漸掌控自己的時間,隨著時間的改變,你會在每一項基準中找到更深層次的意義,并慢慢成為自己的習慣。
6、同理心傾聽:表達清晰不等于有效的溝通
表達清晰,只是對一個播音員的要求。清晰的表達不等于溝通到位了。與員工溝通,持有一顆同理心傾聽,通過表現出關注和適當的提問,讓講話者更有興趣和意愿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從而可以獲得更多有效的信息和對方的需求。溝通時,通過“你覺得呢?你的想法是?還有呢?”等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開放式提問,并對員工的答案給予理解和認可,讓員工從提問中尋找到談話的目的和從自己的回答中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
通過這種溝通方式,管理者可以講得少但是句句中的,花費較少的精力卻得到很好的效果。
7、知行合一:持續(xù)學習、實踐、再提高
知行轉化的媒介就是執(zhí)行。即在實踐使得知更為真切篤實,在實踐中讓行得以有效提升。
一知半解是由于紙上談兵。離開了知識的踐行,也許永遠都只是幾層紙的效用。任何改變如果只是內部隱性的存在,而沒有外部顯性的改變,那就沒有任何的意義。 “知行合一”即是及時與團隊成員就所學知識和感受進行交流、分享和引導。就如何運用科學的工作方法,以及團隊成員的目標和時間管理進行分享。團隊的反饋是積極而有效的,從中加深了對課程的理解和知識的消化,從照搬書中的語言和板書模式,到講述管理者心得和經驗,一定要將所有的知識運用到管理實踐中去,結合、完善、創(chuàng)新出一套自己的有效的管理體系。
不遠行的小舢板是不需要導航的,按照自己熟悉的地貌就可辨認;不跨越沙漠的人,也不需要引導,走在熟悉的大道上就可抵達??墒鞘聵I(yè)常常是一次遠航,一次跨越沙漠的旅程,需要我們跨入不熟悉的領地,不再有熟悉的地貌、大道,需要為自己和團隊開辟一條新道路。這是需要領導人具備卓有成效的組織、生活、品格的領導力。這就是領導人的使命。
參考文獻:
[1]彼得·德魯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2009-09-01
作者簡介:
葛延鈺,1986年10月出生,女,目前就職于一家能源投資公司,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