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加
我國古代1000多年的科舉歷史中,共誕生了600多位狀元。這當中,除了極少數(shù)因為偶然原因中上狀元,其他大部分都是經過層層篩選上來的優(yōu)秀人才。
唐代有一位狀元,沒有及第之前屢遭歧視和嘲弄,可他堅韌不拔,堅持走自己的路,終于成就一番事業(yè)。他就是著名的詩人盧肇。
盧肇年少時雖家貧,但他篤志好學,自強不息。由于出身孤寒,他參加當?shù)氐倪x拔考試時大家都看不起他。有人問他從哪里來,盧肇答:“我從袁州來?!迸赃呌钟幸蝗溯p蔑地問:“袁州也能出舉子嗎?還沒聽說過哩!”盧肇坦然答道:“袁州舉子就像沅江出龜甲一樣,九斤的就很少了?!痹瓉韨髡f盧肇家鄉(xiāng)袁州的沅江流域出產異龜。在場的人都佩服他對答巧妙,也就不再難為他了。
開成元年(公元836年),盧肇參加了江西解試,盡管他答卷出類拔萃,因為出身仍被試官取在最后一名。當時被錄取的舉子照例得給主考官寫封“謝啟”,盧肇在謝啟中寫的是“巨鰲赑屃,首冠靈山”,他借用晉代左思《吳都賦》中的話,意思是說巨鰲非常用力地用頭頂著靈山,以此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盧肇與同鄉(xiāng)富家子弟黃頗相約一起進京趕考。臨走那天,袁州太守特地為黃頗在驛站里設宴餞行,盧肇名次低,出身寒酸,太守沒把他放在眼里,當然不會請他。他只得騎著一頭瘦驢從驛站旁冷冷清清經過,出城10里外,等黃頗相伴啟程。
一再遭到嘲諷和冷遇的盧肇,發(fā)誓要爭個狀元。武宗會昌三年(公元 843年)癸亥科,江西籍舉子盧肇,憑著過人的文才,又得宰相李德裕之助,中了狀元。
盧肇回鄉(xiāng)省親時,袁州太守為了補救,不僅遠道相迎,而且殷勤舉辦酒宴,還特地為他籌辦了一場龍舟競渡。就在這次活動中,盧肇觸景生情,即席口占一絕,這就是有名的《及第后江陵觀競渡寄袁州刺史成應元》:
石溪久住思端午,
館驛樓前看發(fā)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
獸頭凌處雪微微。
沖波突出人齊譀,
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君不信,
果然奪得錦標歸。
很顯然,盧肇最后兩句語帶雙關:表面是說龍舟奪了第一,而言外之意則是說自己去年的遭遇。
后來,盧肇在歙州、宣州、池州、吉州做過刺史。所到之處頗有文名,官譽亦佳。他作為唐相李德裕的得意門生,入仕后并未介入當時的“牛李黨爭”。他以詩文、才智,特別是德行等表現(xiàn),頗得人們稱道。盧肇從政之余,勤于筆耕,一生著述很多,比較著名的是《漢堤詩》《海潮賦》《天河賦》等,共一百多卷作品流傳后世。
明代隆慶二年(公元1568年)中狀元的羅萬化,少年時代苦讀詩書,對真知和實踐的認識頗為深刻,影響了他一生的為人處世。羅萬化從政后,正趕上張居正任首輔執(zhí)政。張居正聽說羅萬化的才學和能力,就想把他招至門下。當面暗示多次,羅萬化不予理睬,張居正又托一位門客去游說,羅萬化依然嚴詞拒絕。作為下級,不受上司的籠絡,真是一種難得的節(jié)操。
不僅如此,萬歷元年(公元1573年)癸酉科鄉(xiāng)試時,羅萬化出任順天考場考官,更是秉公而為,不為權勢所動。張居正的三兒子張懋修要在順天試場考試,他便親自到羅萬化那里探聽題目,耿直的羅萬化拂衣而起,說:“這成什么話?您是首輔,理當帶頭維護國家的考試制度,怎么竟干這種事?我把題目透露給您,自然是巴結您的好機會,但我不能這么干。您要報復也無所謂,今晚我就可以收抬我的書箱準備辭職!”
張居正再次碰了一鼻子灰,從此羅萬化一直沒能得到升遷。直到萬歷十年(公元1582年)張居正死后,羅萬化才得到提升,逐步官至禮部尚書。不久,皇上要求朝中大員共同推舉大學士人選,羅萬化在被推舉之列。有人給他出主意,說雖然被推薦了,還得打點一下宮中掌權的太監(jiān),不然他們會從中作梗。羅萬化長嘆一聲,說:“我是一介寒士,能混到目前這一步,已經算是過分了,還有什么奢求?再說,大學士是什么性質的官,難道可以用賄賂方式去取得么?”他堅決不走后門,當然大學士也就沒有當成。這以后,又要推舉吏部尚書。吏部是六部之首,人們都說這回非羅莫屬,但又因他不肯去活動,有人從中作梗而未果。
縱觀羅萬化一生的行事風格,時人都稱他耿介有大節(jié)。
清代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狀元畢沅,字秋帆,為人忠厚,處事公道。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畢沅順天鄉(xiāng)試中舉,被授內閣中書,撰擬、結寫詔令。后來入值軍機處,擔任軍機章京,就是負責撰寫諭旨、記載檔案、查核奏議的辦事員。
乾隆二十五年三月,畢沅和同事諸重光、童鳳三參加了科考。會試揭曉的前一天,畢、諸、童三人都在軍機處值班。夜班照理只留一個人,當晚輪到諸重光。下午,諸重光忽然提出要畢沅代替值夜班,畢沅問為什么,諸重光說:“我和童鳳三書法比你強,如果這次會試考上了,還有希望爭頭三名,必須晚上回去等待消息,做些準備。像你這樣的書法,即使考上了,也沒有奪魁的希望?!闭f完,諸、童二人頭也不回地走了。畢沅一向忠厚隨和,也不跟他們爭辯計較,就老老實實代值夜班。
傍晚時分,恰好有陜甘總督黃廷桂的奏折發(fā)了下來,經過軍機處是必然的,上面講的是在新疆搞屯田的事。畢沅夜坐無事,就拿來消磨時間,讀了一遍又一遍,覺得寫得有意思。他是聰明人,記性又好,很快奏折上的內容便爛熟于心。
第二天,會試榜張貼出來,三個人都錄取了。等到殿試時,策問卷上的題目果然是關于屯田的,因為當時新疆初定,乾隆帝正準備在那里搞屯田。畢沅心中有數(shù),筆走龍蛇,這篇屯田策寫得格外詳實而得體。閱卷大臣都認為他的策問卷質量高,但因書法稍差,初擬定名次時,僅排在第四。等到乾隆欽定時,幾篇策問一對比,他對畢沅那篇《屯田策》大加贊賞,認為內容充實,具有可行性,更勝一籌,便親自將畢沅改為第一,一舉中狀元,而將諸重光抑置為第二,童鳳三則排在第十一名。
后來人們知道了那晚畢沅值夜班的情況,都說畢沅是忠厚得福中狀元。此后,畢沅一步一個腳印,官至湖廣總督,做了不少好事。同時,他一生無書不讀,著述豐富,而且謙虛恭謹、禮賢下士,接濟和提拔過不少文學后進,成為為官做人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