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曉,林恬旎,郭丹妮,杜映玉,杜 蓉
(1.汕頭市澄海區(qū)氣象局,廣東 澄海 515800;2.汕頭市氣象局,廣東 汕頭 515000)
隨著工業(yè)化和城市化的發(fā)展,城市大氣環(huán)境污染越來越嚴重,可吸入顆粒物(PM10)和細顆粒物(PM2.5)成為影響我國城市大氣環(huán)境質量的首要污染物,主要來源是人為排放,比如化學燃料燃燒、工業(yè)廢氣等。
PM10和PM2.5分別是指空氣動力學等效直徑≤10μm和≤2.5μm的氣溶膠微粒,作為其他污染物的載體,不僅影響生態(tài)環(huán)境,還危害人類健康[1-2]。近年來,隨著環(huán)保觀念的增強,人們越來越關注生活環(huán)境的空氣質量。2011年11月,美國駐華大使館發(fā)布PM2.5濃度數(shù)據(jù),“南京氣象”官方微博在氣象預報中出現(xiàn)了PM2.5濃度數(shù)值,PM2.5開始進入公眾視野。許多學者也做了關于PM10和PM2.5的多方面研究,比如時間變化特征、區(qū)域分布特征、對環(huán)境大氣的影響、對人類健康的影響等等[3-18]。江益等[16]分析了海口市PM10等顆粒物的年度變化特征及與氣象條件的關系;吳燊先等[17]用API指數(shù)分析了桂林市的空氣質量,結論是桂林市2009年以來空氣質量有下降的趨勢,且首要污染物變?yōu)橐钥晌腩w粒物為主;王開燕等[18]通過對南沙2016年PM10和PM2.5的質量濃度、能見度和氣象要素等資料的分析,發(fā)現(xiàn)PM2.5是影響能見度變化的重要因素。
汕頭市位于廣東省東部、韓江三角洲南端,東南瀕臨南海,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夏長冬短、雨熱同季。2015年初,汕頭國家基準氣候站新增了大氣成分觀測項目,可實現(xiàn)24h自動觀測。通過分析汕頭市的可吸入顆粒物時間分布特征,研究結果可為汕頭市的大氣環(huán)境治理提供決策支持。
觀測儀器為安徽藍盾光電子開發(fā)的β射線法大氣顆粒物(PM10和PM2.5)監(jiān)測儀,利用β射線作為輻射源,采用恒定流量抽氣,大氣中的懸浮顆粒吸附在β源和探測器之間的濾紙表面,抽氣前后探測器對β射線計數(shù)值的改變反映了濾紙上吸附顆粒物質量,根據(jù)抽氣體積,可以換算單位體積空氣中懸浮顆粒的濃度。
該儀器采用高精度質量流量控制器,恒流穩(wěn)定性高,結合動態(tài)加熱系統(tǒng)(DHS),消除濕度因素對測量結果的影響。切割器是根據(jù)空氣動力學原理設計的,用于分離不同直徑的顆粒物,切割效率流量為16.67L/min±2%。PM10采用的是沖擊式切割原理,PM2.5采用的是旋風式切割原理。
儀器安裝在汕頭國家基準氣候站觀測場旁邊的方倉內,觀測場海拔高度約3m,采樣口離地高度約5m。
觀測時間段選取2015年11月1日0時~2017年10月31日23時,每天24h連續(xù)采樣觀測,每小時正點記錄一個濃度數(shù)據(jù)。
采樣天數(shù)731d,每天24個數(shù)據(jù),共17544個數(shù)據(jù)樣本,剔除更換紙帶和儀器故障時造成的缺測值和異常值(PM10共351個,PM2.5共75個),將剩余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PM10因儀器故障,有13d全天無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天數(shù)為718d。回歸分析時,PM2.5也選取相同的天數(shù)。
大氣顆粒物的濃度是反映大氣顆粒物污染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通常用質量濃度來表示,單位為μg/m3。評價標準參照《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GB 3095-2012)[19](見表 1)。
表1 環(huán)境空氣污染物基本項目濃度限值(單位:μg·m-3)
監(jiān)測結果表明,汕頭市區(qū)PM10日均濃度變化范圍為30.5~230.7μg·m-3,其中達到一級標準282d,達到二級標準704d,達標率98.1%;PM2.5日均濃度變化范圍為 5.3~114.1μg·m-3,其中達到一級標準395d,達到二級標準709d,達標率97.0%。
PM10的年平均日濃度為67.3μg·m-3,達到二級標準,PM2.5的年平均日濃度為35.9μg·m-3,接近二級標準,由此可見,汕頭市大氣顆粒物污染并不嚴重,空氣質量很好。
將觀測數(shù)據(jù)按照月份進行統(tǒng)計(見表2),并繪制成變化曲線(見圖1)。汕頭市PM10和PM2.5的全年變化趨勢一致,大氣污染物濃度谷值出現(xiàn)在6月,峰值出現(xiàn)在3月和12月。
PM2.5/PM10代表可吸入顆粒物中細粒子的含量,可以反映顆粒物的污染水平。汕頭市PM2.5/PM10的年平均值為53.3%,各月比值見表3。
表2 汕頭市PM10、PM2.5月平均質量濃度(單位:μg·m-3)
圖1 PM10和PM2.5的月平均濃度變化
通常認為,比值在30%~40%屬輕度污染,在50%~70%屬重度污染。從上表可以看出,出現(xiàn)大氣污染的時候,細粒子的貢獻顯著,低于50%的僅有4個月。不過從表2也可以看到,PM10的數(shù)值并不大,每年超標天數(shù)僅占2%~3%,汕頭市也沒有發(fā)生比較嚴重的大氣污染事件。
汕頭市位于亞洲大陸南端,按傳統(tǒng)劃分的四季不太適用本地氣候條件。我國在氣候上常以候平均氣溫作為劃分四季的標準:候溫高于22℃為夏季,低于10℃為冬季,介于10~22℃之間則為春、秋季。按照此標準,汕頭無氣候意義的冬季,秋季和春季可連在一起,而夏季非常長,從4月初一直持續(xù)到10月末。結合表2的月平均質量濃度數(shù)值可以看到,整個夏季的大氣顆粒物濃度都很低,而極大值出現(xiàn)在春夏交際和夏秋交際。夏季由于受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影響,污染物較易擴散,且季風從海洋帶來充沛的水汽,降水對大氣顆粒物的沖刷作用較大,空氣質量較好。在季節(jié)交替之時,天氣變化較大,冷暖氣團交匯,云層較厚,且近地層常出現(xiàn)逆溫現(xiàn)象,大氣層結穩(wěn)定,易使污染物積聚,而此時降水稀少,不能靠降水沖刷有效減少其濃度。
將觀測數(shù)據(jù)按時次平均(見表4)。PM10的小時平均質量濃度為 64.3~75.0μg·m-3,PM2.5 為 31.9~40.1μg·m-3??梢娚穷^市大氣顆粒物的日濃度變化并不大,在10μg·m-3左右。
從圖2日變化曲線上可以看出,PM10呈雙峰型分布,峰值出現(xiàn)時間分別為11時和16時,而PM2.5呈單峰型分布,峰值出現(xiàn)時間為10時。
圖2 PM10和PM2.5日平均濃度變化
產生這種變化趨勢的主要原因是人類活動和逆溫層的影響。在深夜期間(0時~5時),人類活動較少,PM10和PM2.5濃度較低,且變化幅度很?。簧衔?,隨著人類活動增加,PM10和PM2.5濃度開始逐漸升高,而且通過大氣光化學反應,還會形成二次污染粒子,濃度繼續(xù)上升,在10~11時達到峰值,加之早上易發(fā)生逆溫現(xiàn)象,導致污染物不易擴散;中午時段,由于溫度升高,對流活動強,有利于近地面污染物的擴散,濃度逐漸下降。
由于汕頭市靠海,受海陸風影響,午后一般風速會增大,有利于大氣中污染物的擴散,所以和一些內陸城市的雙峰型分布曲線相比,下午的峰值不太明顯。而且由于總體濃度較低,個別污染較重的時段其濃度值可能對平均值產生較大影響,因此需要更長的時間序列來驗證其日濃度變化特征。
表3 汕頭市各月PM2.5/PM10比值(單位:%)
表4 汕頭站PM10、PM2.5逐小時平均質量濃度(單位:μg·m-3)
對PM2.5和PM10的日平均濃度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如圖3,相關系數(shù)R達0.75,相關方程為y=0.426x+7.2728(y為PM2.5,x為PM10)。這結果與馬寧等[3]對銀川市大氣顆粒物的分析一致。
圖3 PM2.5和PM10質量濃度相關性分析
統(tǒng)計表明,PM2.5和PM10的月平均濃度與月平均氣溫、月總降水量呈顯著負相關(n=12),相關系數(shù)>0.7;與月平均相對濕度呈顯著負相關,相關系數(shù)>0.65;與月平均氣壓呈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shù)>0.78。
(1)2015年11月~2017年10月,汕頭市PM10的年均日濃度為67.3μg·m-3,達到二級標準,PM2.5的年均日濃度為35.9μg·m-3,接近二級標準,達標率97%以上,總體空氣質量很好。
(2)PM10的質量濃度日變化呈雙峰型分布,峰值分別出現(xiàn)在上午和下午,而PM2.5呈單峰型分布,峰值出現(xiàn)在上午。
(3)PM10和PM2.5的月平均質量濃度變化趨勢全年保持基本一致,谷值出現(xiàn)在6月,峰值出現(xiàn)在3月和12月,正值氣候意義上的春夏交替和夏秋交替之際。
(4)汕頭市的PM2.5/PM10比值為0.533,相關系數(shù)為0.75,存在顯著的線性關系。月平均質量濃度與月平均氣溫、月總降水量、月平均相對濕度呈顯著負相關,與月平均氣壓呈顯著正相關。
汕頭市的大氣顆粒物污染程度尚輕,但不能掉以輕心,仍需加強污染防治工作,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