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榮
摘 要:伴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數字化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我國農業(yè)也加大了前進的步伐,以適應社會發(fā)展潮流。其中,小麥病蟲害的全程綠色防控技術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和推廣,其出現(xiàn)不僅有利于提高廣大農民的經濟收入,還能提高農業(yè)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同時,還有助于維持社會穩(wěn)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因此,本文對小麥病蟲害全程綠色防控技術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小麥;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小麥病蟲害防治要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綜合運用農業(yè)、生態(tài)、物理方法,以及施用生物農藥、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藥的方法,保護田間天敵生物,最大限度減少化學農藥使用次數和使用量,將病蟲危害控制在經濟允許損失水平之下。確保農業(yè)生產、農產品質量和農田生態(tài)環(huán)境安全,通過綠色防控,促進農業(yè)穩(wěn)定發(fā)展、農民持續(xù)增收。
1目前我國小麥中的病蟲害和防控方法
在對各種不同的小麥病蟲害進行防治的過程中,必須按照各個地塊上病蟲害的情況,采用生物農藥來對病蟲害進行預防。所使用的化學農藥必須是低毒、安全、可靠的,堅決不能使用劇毒的農藥來對病蟲害進行殺滅。噴灑藥物的過程中,為了提高噴霧的質量,需要采用電機噴霧器。對于小麥的防控工作,一般是在小麥的生長期便進行和實施。在越冬期、灌漿期、返青期以及開花期,都要做好預防的工作。
2產生病蟲害的原因
小麥常發(fā)的病蟲害有這樣幾種:銹病、蚜蟲病、白粉病、小麥紅蜘蛛、小麥紋枯病、麥播地下蟲害。產生這些病蟲害是由于環(huán)境被污染,或者是因為小麥種植的溫度、濕度產生了變化,也或者是小麥自身的抗蟲性降低。一旦四周的溫度和濕度利于害蟲的生長和繁殖,那么小麥就會被害蟲所侵蝕。
3小麥病蟲害全程綠色防控技術分析
3.1生態(tài)控制技術分析
生態(tài)控制技術主要是通過人工進行調節(jié),從種植過程中改善小麥與各個生物和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全面調節(jié)使益蟲得到有效保護,害蟲能被及時消滅,達到病蟲防治目的。當前麥田是諸多病蟲天敵進行越冬和繁殖的場地,需要充分保護益蟲,這對于控制害蟲的侵害有較大作用,在種植過程中需要進行保護。在小麥田中可以進行點播套種花生和棉花一類作物,這樣能夠擴大自然景觀連接度,為益蟲提供更多有利環(huán)境和繁殖場所,對害蟲起到控制作用。
推廣種植抗病性較高的小麥品質,做好品種種植布局工作,使得不同的生態(tài)區(qū)域能夠種植不同品種的小麥,使小麥種植多元化。合理輪間套作和混播種植,這樣能夠有效降低小麥發(fā)生條銹病、紋枯病的危害。對于病害較為嚴重的區(qū)域要實行混播種植,種植豌豆、大麥和油菜等,此類方法在我國實踐較久,也取得了相應的成果,能夠有效降低條誘病的危害。
3.2理化誘控技術分析
理化誘控技術主要是對病蟲基本習性進行分析,大多害蟲自身喜光,可以在小麥田中人為設置色板和氣味劑等對害蟲進行誘殺。從相關數據統(tǒng)計分析中可以看出,此方法具有較好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防治諸多害蟲。此項技術除了在小麥病蟲害防治中得到實踐,在玉米、花生等作物實際種植中也進行了全面應用。
物理誘控主要有殺蟲燈誘殺、防蟲網誘殺、色板誘殺等,殺蟲燈主要有交流電和太陽能兩種,對于小麥蚜蟲等害蟲能夠進行有效防治。色板誘殺主要是基于害蟲對于顏色的敏感度,通過色板上的黏膠對病蟲進行防治。隨著當前農業(yè)科技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糖醋誘控等新技術,糖醋技術目前也被廣泛應用到小麥害蟲防治中,可以取適量的糖、白酒、醋、水等混入添加敵百蟲,制成成品誘液放入到小麥田中,害蟲粘結上就會被有效殺害。
3.3農業(yè)防治
在小麥的生長過程中,應該實時噴施葉面肥,以有效地提高小麥在生長中后期抗病蟲害的能力。在選擇葉面肥料時,需要注意選擇微肥品種,既能及時補充小麥生長所需要的鈣,還能有效的防治由于小麥缺乏某種微量元素造成的生理性病害。通過對生長期的小麥施加不同營養(yǎng)的肥料,能夠大大地提高小麥的抗病蟲害能力,保證小麥的產量和品質不受影響。小麥的灌漿期是增產保重的重要生長期,以安徽省阜南h為例,該縣植保植檢站在防治小麥中后期病蟲害時,為了有效地延長小麥旗葉的功能,確保小麥的活熟,及時防御早衰和干熱風,一旦發(fā)生高溫、大風、空氣濕度高的干熱風危害,可根據小麥的成熟度和灌漿期的生長要求,針對性地對小麥進行合理噴施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和葉面肥,確保滿足小麥灌漿期生長所需的全部營養(yǎng)元素,使小麥足以防御干熱風和早衰,達到增產保重的目標。
3.4營養(yǎng)防治
在小麥生長的過程中,必須要噴灑一些葉面肥,從而使得小麥的防病蟲能力得到提高。要合理的選擇葉面肥,采用一些質量高的微肥品種。從而避免因為小麥缺乏微量元素而產生一系列病害,及時補充小麥作物中的鈣肥。通過對小麥增施各種肥料,可以提高小麥作物的抗蟲害能力,使得作物可以更好地生長,提高產量和質量,為農戶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
3.5不期的防治
小麥在各個不同的生長周期,會受到各種不同因素的威脅。比如在小麥的抽穗期、灌漿期,麥田內存在的病蟲對于小麥的成長威脅是最大的。在這個時期內,對于病蟲害的防控,要選擇各種不一樣的藥劑來進行。
4小麥全程綠色防控技術的改進措施
4.1加強小麥的檢疫工作管理
現(xiàn)規(guī)定,每年的5月都必須對小麥種植地周圍的家畜展開檢疫,避免出現(xiàn)黑穗病和毒麥,一旦出現(xiàn)不利于小麥生長的物種,就要立即清理干凈,防止病種出現(xiàn)蔓延。此外,還需要對小麥的源頭加強管理,并及時處理檢疫區(qū)的種子,防止出現(xiàn)有害物種。
4.2不斷培育新品種
培育抗病蟲的新品種,屬于農業(yè)防治環(huán)節(jié),就是在確保小麥產量的基礎下,選擇抵抗力較強的新品種。當前階段,抵抗病蟲害性能較好的小麥新品種有豫麥70、新麥18等,其具有抵抗白粉病的能力;新麥18、皖麥50、煙農則具有抵抗銹病的能力;尤其是新麥18,其抗麥霉病的能力是最好的;而煙農19、泛麥5雖然無法抵抗赤霉病,但可以抵抗其他病蟲害;皖麥19、豫麥18具有抵抗吸漿蟲的能力。
4.3加大種子包衣和藥劑拌種技術的推廣力度
在大面積種植小麥的地區(qū),需要大力推廣種子包衣、藥劑拌種技術,其目的就是抑制蚜蟲的出現(xiàn),而且還會推遲小麥白粉病和紋枯病的出現(xiàn),從而進一步緩解小麥的病情。應注意的是,必須是在精細化的田間上,才能將施工肥料的時間推后。與此同時,還需要對小麥科學施肥,以提高小麥的抵抗力。假如在入冬之前,就應依照小麥的生長情況來進行施肥,其用量不能低于4~5kg/667m2,有利于推動麥苗的生長,而且還能控制好強苗的長勢。當在旋轉麥田時,必須要進行鎮(zhèn)壓,可有效緩解麥苗凍害。除此之外,因麥苗雜草的生長期大約在11月,所以每年的11月都必須要將麥田的雜草清除干凈。而每年的2—3月,是預防小麥紋枯病的關鍵時期,所以,必須提前做好預防。
結束語:
應用綠色防控技術,對小麥的病蟲害進行預防和控制,減少劇毒和高殘留農藥的使用,盡量使用生物農藥,或者高效安全的化學紅藥。結合各種生物、物理和營養(yǎng)防控措施,實施綠色的預防和控制,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實施綠色防控技術,有效地降低了農民的勞動強度,減少了防治的成本投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柳聽海.小麥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7(8)
[2]趙樹霞.小麥病蟲害的全程綠色防控技術研究[J].中國農業(yè)信息,2015(2)
[3]倪以會.小麥病蟲害的全程綠色防控技術[J].南方農業(yè),20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