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芹
我國正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越來越多早年喪偶的老人選擇晚年再婚。然而,這種選擇也導致了不少的法律問題,尤其是遺產繼承問題。對此,無論是身處其中的老人還是其子女,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認識誤區(qū)。
誤區(qū)一:一方婚前財產與“后老伴”無關
案例:張大爺與王老太均是早年喪偶,步入晚年后二人結成了夫妻。結婚不久張大爺就去世了,未留下遺囑。張大爺的子女認為,王老太作為其“后老伴”,只有權利分得二人夫妻關系存續(xù)期間的共同財產,張大爺婚前的個人財產與王老太沒有關系,只能由張大爺的子女繼承。
法官評析:繼承法第十條規(guī)定,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其中第一順序包括配偶、子女、父母。本案中,張大爺因未留有遺囑,故其婚前財產作為遺產范圍,應首先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王老太雖然與張大爺均為喪偶再婚,時間也較短,但其仍為第一順序繼承人中的配偶,故其對張大爺的婚前財產擁有和子女平等的繼承權。張大爺的早年配偶去世后,雖然家里對其配偶的遺產并未分割,但張大爺及其子女仍有相應份額的繼承權,在張大爺去世后,其之前繼承的該份額轉化成其個人遺產,故王老太仍有權主張繼承相應份額。
誤區(qū)二:處分婚后共同財產的遺囑無效
案例:李大爺與張老太是一對早年喪偶、晚年再婚的夫妻。李大爺婚前有一個兒子,李大爺去世前留有遺囑,將其婚前個人財產和婚后共同財產均交由其兒子繼承。張老太認為,李大爺的遺囑中處分了雙方的夫妻共同財產,故應全部無效,并要求一并繼承李大爺婚前、婚后財產。
法官評析:此案中張老太的觀點是錯誤的。繼承法第二十七條明確規(guī)定了遺囑存在部分無效的情形。本案中,李大爺在遺囑中處分了與張老太夫妻關系存續(xù)期間的共同財產,對于張老太享有的財產部分所立的遺囑雖屬于無權處分行為,但并不影響其遺囑中其他內容的效力。
誤區(qū)三:子女保管父母存折可直接處分
案例:劉大爺系中年喪偶的老人,晚年和孫老太結婚,雙方結婚時并未進行財產約定。劉大爺婚前有一個女兒。劉大爺患重病住院后,將自己的身份證、銀行卡、有價證券賬戶及房產證等相應憑證均交給了自己的女兒。不久劉大爺去世,劉大爺的女兒偷偷將上述財產通過掛失等各種方式取出并進行了消費、隱匿。后孫老太將劉大爺的女兒訴至法院,要求依法分割劉大爺的上述遺產。
法官評析:這是實踐中經常存在的一種情況,本案中,劉大爺和他女兒做出的這種防止孫老太分遺產的行為是否有效呢?判斷這種行為是否合法,應首先明確一個問題,即繼承開始的時間。繼承法第二條規(guī)定: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從老人死亡的時候,繼承已經開始了,也就是說,被繼承人死亡時,其個人財產已經轉化為遺產了。本案中,劉大爺女兒擅自處分劉大爺遺產的份額,在案件審理中被法院查明后仍將列為遺產分割的范圍。
摘自《法制晚報》